物性与观念

2021-01-12 11:15李振宁
中华手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传承身份创新

李振宁

摘要:“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的作品实现了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语言的完美结合。展览作品体现以下特征:突出物性、强调观念性、体现综合性、表现多样化。同时,这次展览在体现当代工艺美术多样性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其“本土性”身份模糊性的思考。

关键词:传承;创新;心手合一;中国风格;身份

一、展览背景概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两年一届、备受关注的“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于2021年8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次大展是对两年来全国工艺美术家所创作的270件不同门类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一次整体展示,不仅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也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语言的完美结合。

参展艺术家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设计为宗旨,扎根人民,以作品熔铸中国风格,弘扬中华美学的新时代风貌。

二、当代工艺美术之面貌与特征

本次大展按照工艺和材料类别,分为6个单元: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细“织”入微、绚“璃”多彩、尽善“金”美、赏心悦“饰”。工艺门类主要包括陶瓷、漆艺、纤维、玻璃、金属、首饰等。展出的270件作品展现了不同工艺美术门类所涵盖的大部分传统技法和工艺特征,部分作品尝试与现代科技材料、技术结合,体现了我国新时代工艺美术创作手法和风格日趨多元化的面貌。此次展览作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突出物性

当代工艺美术注重对材料本体特性的挖掘,发现材料表现力的更多可能性,突出其质地与视觉感受,同时注重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通过不同角度切入以诠释工艺美术之当代性。作品以雕刻技法为主,不仅拓展了“雕”和“刻”的工艺范畴,也对“工艺”概念做了新的诠释。

与传统玉雕、石雕、木雕、剪纸、刻陶、木刻相比,“才‘雕’秀出”单元展出的40件当代工艺美术作品,更加呈现出由材料本体物性所承载的观念,富有艺术表现力。因此,在艺术表现上,这种物性带来更多工艺形式上的突破。艺术家去除传统工艺美术器物的“功能性”内容,更强调作品最终的审美和观念。在此理念基础上,部分作品甚至直接忽略了传统工艺而仅保留材料本身。

在“绚‘璃’多彩”单元中,40多件玻璃艺术品把工艺美术作品的“物性”特征诠释得淋漓尽致。玻璃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美术门类,一直以来大众对其认知相对较少。展品包含了大部分的传统玻璃制作工艺,而在传承并运用传统玻璃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如铸造、吹制、灯工、热熔、热粘、镶嵌等,使得玻璃能呈现诸多特殊的肌理和造型。同时,作品在形式和展示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和观念性,并最终凸显了玻璃材料本身的物性。

以上两个单元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人工制作后进行烧制或者热成型加工。因此,作品的物性表现被进一步强调和利用,也使得工艺美术家在创作时能主动摆脱传统工艺和内容的束缚,最终的作品形态也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观念性。

2.强调观念性

《孟子·尽心上》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强调要用心感受事物特性,即以心感物。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理解材料物性、主题内容、表达形式乃至最后的观念传达,做到“心”与“物”相通。传统工艺美术器物在礼仪体系里通过器物的造型、图案、色彩、组合形式等使人们能心灵感知并受教礼法,其表现形态温和、有礼且均衡。而当代工艺美术是在当代多元的文化语境下逐步形成的,在当今商业至上、互联网普及和媒体传播力极强的时代,工艺美术原有的装饰功能和礼仪教化功能被极度削弱,更多是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为艺术家所采用,进而与当代艺术及设计融合。在其形式、工艺及表现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与转化,更具审美性与思想化。这也使得当代工艺美术在当代审美语境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性和哲学意蕴,有着强烈的观念性。

本次展览中“千‘漆’百趣”部分展出了当代漆艺作品。漆艺在我国有着约8 000年的历史和悠久的文脉传承与造物传统,器物形态和工艺技术丰富。展览中的当代漆艺作品在继承传统漆艺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所创作的具有新时代审美意蕴的作品,并以此来传达艺术家的生命感悟和艺术观念。如张鹏丽与朱奇合作的《霓·境》,作者充分利用传统漆艺制作材料螺钿所产生的绚丽光泽,结合现代的几何造型,巧妙地将其镶嵌在作品之上,并转化为现代都市的霓虹灯效果,以此实现漆艺的现代性视觉转化。

展览中的“尽善‘金’美”单元是当代金属艺术展区。金属工艺的传统工艺有景泰蓝、烧瓷、包金、错金、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等,同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并自成体系。从展览作品中可看出艺术家们对传统金属工艺技术的坚守和创新运用,并结合诸多现代科技突破传统工艺局限,大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作品面貌丰富且更具艺术感染力,也极大地扩展了金属艺术的边界。如吕中泉的《因为有光》,作者采用锻银氧化与错金的传统金属制作工艺,在作品表面设计并保留了工具锻造时留下的痕迹,形成一种有规律却又极具人性温度的肌理,同时作品本身的人工质地则充分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人文关怀。

3.呈现综合性

当代工艺美术作品从形式、材料、工艺运用到作品的尺度与展示方式,都体现了与以“用”为主导功能理念的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不同,更强调与现场观众、环境、氛围的联系与交流,突出作品的整体理念,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具有工艺美术艺术化的明显特征。以展览“细‘织’入微”单元为例,此单元展出了40多件当代纤维艺术品,有平面的图案画面也有立体的软器物,有小型的软雕塑也有大型的室内装置,从材料范围到形式构成,皆已摆脱了纤维作为日常生活功能性材料的固有观念。

当代纤维艺术所包含的纤维种类范围包括从传统的植物纤维到人工合成纤维,从竹条到工业铁丝,甚至从动物毛发到纤维棉的运用,以及对现代声、光、电等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纤维”概念的边界。在展出的平面纤维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通过纤维本身的肌理和编织纹理来增强视觉和触觉的表现力,或是通过镂空、粘贴、嵌入等方式,甚至是在画面上通过编织出不同层次厚度的肌理来形成软浮雕的效果,进而增强艺术表现力。如黄光辉与丁丛丛合作的《长征的记忆》,作者直接运用蒲苇这种具有历史感的标志性材料来表达对艰苦岁月的敬意,而装置形式进一步提升其仪式感。

装置艺术是当代艺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形式,纤维艺术有意或无意地在保留其传统编织工艺和材质的基础上借鉴并采用了这种形式,进而实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中纤维艺术的当代转化,并摆脱其以往相对单一的装饰性、实用性、图案化的功能属性束缚。在手工和材料中融入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人文关怀,充分利用其材料本身的自然性、多元性、可塑性构成不同的艺术形式,以纯艺术形式对生命、社会、历史等人类问题进行发问或反思,而这也极大地消解了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的界限。

4.体现多样化

本次工艺美术展总体表现出多样化特点,无论是从作品的形式、技术、材料运用或是观念表达上,无不是在拓展并构建当代工艺美术的新领域并定义其新概念,而这种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特点从很大程度上说是由于全球化进程、社会文化需求以及城市化等原因共同形成的,并在创作中有直接的体现。在展览最后单元“赏心悦‘饰’”中,此特点有着充分体现。

在传统工艺美术范畴里,首饰是作为实用饰品为人所用,具有明确的装饰性和功能性,并因其材料和工艺属性使得其具有明确的阶级和身份属性。当代工艺美术家在创作中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中首饰制作的珍贵原材料,而是把视角转向生活和日常,对成品进行利用和转化,使得当代首饰艺术的概念具有许多当代艺术特质的思想深度。在此,当代首饰艺术是通过材料和形式来模糊其功能性和身份性,而强调形式与理念,进而能从传统功能局限中脱离并成为艺术家表达自我和重新定义首饰概念的物质载体。如罗傲的《金竹私语》,将铜管和紫铜管进行切割,通过并列焊接组合的形式制作出微型雕塑作品,体现出很强的形式感与观念性,极具审美韵味。

三、当代工艺美术多样性与身份模糊性的思考

何为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定义了各种可能性。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就是不断寻求对这些可能性进行突破。因此,此次展览作品呈现的物性、观念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即体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家艺术探索的整体面貌。他们继承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工艺和样式,也尝试对传统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与转化。应该说,如何在当代的文化语境及社会需求下,认知传统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这对于当代工艺美术的定位和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传统工艺文化的继承中实现转化,最后达到创新,前提是对传统工艺文化所包含的题材、理念、形式、功能以及审美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而这正是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和源泉所在。我们认为,在工艺美术创作与创新中,如果仅仅是在形式、观念或作品表现力方面进行挖掘,这是片面的,应更多着眼于工艺文化本体所蕴含的生命理念、造物意识和伦理表达方面,在艺术的精神层面上实现转化。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当代中式风格的作品,进而构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审美体系。

在当代文化语境和社会审美需求下,运用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与方法,并借助现代艺术形式表现当下题材,这无疑是当代工艺美术家对传统进行传承与转化的一种积极探索,成为当代工艺美术创新的有效途径,体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所普遍采取的“折中路线”。因此,随着当代中国工艺美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应从学习西方转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从中寻求艺术创造的内在原动力。并以此让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回归到中国传统艺术的脉络之中,使其具备“本土性”审美特征,成为一种明确的文化主体身份识别。这些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性”工艺美术的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这次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整体面貌,对公众有良好的文化引导,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我们也期待通过这样的展览,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内生性演化,使作品进一步凸显中国独有的民族气质,以构建当代工艺美术的时代意义,实现传统与当代、物质与精神、内心与世界的连接。

四、结语

在全球化环境和商业社会背景下,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加之互联网的便捷,这让国际交流变得日趋平常。它也带来了西方强势文化输出和影响。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一边接收着世界的信息和理念,一边也处于不断地适应和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工艺美术作为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也是与社会现实同步的。

在当今多元且多變的社会环境下,工艺美术家也在思考如何创作,以适应人民的审美变化和生活需求。我们应在进行多样化艺术探索的同时,明确目标,创作出能体现时代精神与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对大众审美进行引导,体现工艺美术的社会性、功能性本质。所以说,客观评价处于后现代文化中的中国工艺美术现状,它仍处于一种在实践摸索中确定自我身份特征的阶段,这或许需要长时间的过渡。而也正因如此,当代工艺美术家的创作以及成果更显珍贵。

猜你喜欢
传承身份创新
跟踪导练(三)(5)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