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博,俞光胜,秦剑,黄晓青,张云辉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2.广东省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科,广东 汕头 515000;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具有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的特征,通常与明显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1]。慢性呼吸衰竭是COP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合并CO2潴留,病情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经济负担。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COPD 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不仅可以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动脉血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加温加湿高流量经鼻导管氧气治疗(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作 为COPD患者的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可提倡成为家庭氧疗的一种手段[4]。本研究对确诊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好转出院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家庭氧疗,旨在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临床学院、汕头潮南民生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确诊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87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4年版)的诊断标准,同时具有长期家庭氧疗(LTOT)指征(入院时未吸氧查血气分析):①PaO2≤55 mmHg 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②PaO255~60 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5]。排除标准:鼻咽部及肺部恶性肿瘤、肺结核、间质性肺纤维化、巨大肺大泡、气胸或胸腔积液、左心功能衰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出院后未戒烟。87例患者治疗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根据出院后患者氧疗方式,分为A 组(未进行氧疗干预组,n=27),B组(常规鼻导管吸氧组,n=35)和C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组,n=25)。A组男22例,女5例;年龄57~81岁,平均(70.19±5.96)岁;病程10~20 年,平均(14.48±2.85)年。B 组男25 例,女10 例;年龄55~82 岁,平均(69.09±6.68)岁;病程10~21 年,平均(14.60±2.80)年。C 组男19 例,女6 例;年龄57~82 岁,平均(71.28±6.73)岁;病程11~20年,平均(15.56±2.83)年。
1.2 方法 3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基础治疗:平喘,祛痰,并吸入信必可(AstraZeneca AB,瑞典,国药准字H20090773)320 μg/9 μg,每天2 次,噻托溴铵(Boehringer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国药准字H20060454)18 μg,每天1次。A组患者出院后,未进行氧疗干预;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予经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 L/min,每天吸氧持续时间>15 h[5];C 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HFNC:选用斯百瑞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OH-70C系列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设置参数:气体流量(Flow)初始设置20~30 L/min,根据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逐渐将流量调至45~55 L/min,达到患者可耐受的最大流量;滴定FiO2维持SpO2在88%~92%,结合血气分析动态调节;温度31~37 ℃,根据患者舒适性和耐受度及痰液黏稠度适当调节[6],每天治疗>15 h。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 个月复诊,分别收集以下资料进行比较:①6 min步行距离(6MWD)[7];②改良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8],按照轻重程度依次计分为0~4 分,共为5 个等级;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TM,CAT)[9],问卷共包括8 个问题:咳嗽、咳痰、胸闷、睡眠、精力、情绪、日常生活影响、运动耐力。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每项0~5 分,CAT 分值范围为0~4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受慢阻肺的影响越严重。④动脉血PaO2、PaCO2;⑤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⑥肺动脉压力(由B超室专科医生进行心脏超声测得);⑦肺通气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3组数据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若P<0.05 时,两两比较使用LSD-t 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方差齐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患者生理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3 组6MWD、MMRC 和CA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C 组6MWD、MMRC 和CAT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A 组MMRC 评分无明显改善;C 组6MWD、MMRC 和CAT 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A、B 两组(P<0.05);B 组6MWD 及MMRC 改善效果优于A 组(P<0.05),B 组CAT 评分与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3 组患者肺动脉压、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3 组肺动脉压、FEV1、FEV1%pr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C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A 组肺动脉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FEV1、FEV1%pre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 组比较,C 组治疗后肺动脉压、FEV1、FEV1%pre 改善效果明显(P<0.05),B 组FEV1%pre 治疗后优于A组(P<0.05),肺动脉压、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肺动脉压及FEV1%pre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 组(P<0.05),见表2。
2.3 3 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3 组动脉血气[PaO2、PaCO2],血常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C 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B、C组PaO2、PaCO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见表3。
表1 3组患者6WWD、MMRC、CAT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6WWD, MMRC and C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1 3组患者6WWD、MMRC、CAT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6WWD, MMRC and C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与C组比较,cP<0.05
项目6MWD(m)MMRC(分)CAT(分)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组(n=27)268.63±37.91 298.00±34.39a 2.59±0.97 2.44±0.64 24.70±5.09 23.70±4.37a B组(n=35)265.20±33.29 345.86±38.77abc 2.68±0.93 2.03±0.57abc 24.43±4.93 22.51±4.51ac C组(n=25)266.72±31.13 394.12±45.67ab 2.76±0.83 1.68±0.69ab 25.40±4.84 25.40±4.84ab F值0.077 38.206 0.218 9.694 0.287 5.140 P值0.926 0.000 0.804 0.000 0.752 0.008
表2 3组患者肺动脉、FEV1、FEV1%pre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artery, FEV1 and FEV1%p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2 3组患者肺动脉、FEV1、FEV1%pre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artery, FEV1 and FEV1%p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与C组比较,cP<0.05
项目肺动脉压(mmHg)FEV1(L)FEV1%pre(%)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组(n=27)59.04±5.73 58.85±4.50 1.19±0.48 1.27±0.47a 49.48±13.97 52.67±13.73a B组(n=35)59.23±4.94 57.11±3.04ac 1.17±0.40 1.40±0.38a 49.69±11.19 58.91±11.02abc C组(n=25)59.80±6.43 54.82±5.67ab 1.19±0.38 1.55±0.32ab 49.56±8.68 66.56±6.96ab F值0.129 5.580 0.015 3.436 0.002 0.998 P值0.879 0.005 0.985 0.037 0.998 0.000
表3 3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3 3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与C组比较,cP<0.05
项目PO2(mmHg)PCO2(mmHg)血红蛋白(g/L)红细胞压积(%)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组(n=27)54.64±4.30 56.07±4.40 68.01±6.40 67.05±5.81a 150.56±7.26 149.89±7.65 50.89±5.62 50.22±5.86 B组(n=35)54.27±4.50 61.85±5.50abc 68.49±5.78 64.04±5.79abc 151.03±7.40 144.49±6.51abc 51.06±5.02 47.03±4.62abc C组(n=25)54.01±4.27 71.24±4.56ab 68.75±5.70 58.58±6.27ab 151.40±7.7 136.40±8.90ab 51.16±4.30 44.20±3.74ab F值0.136 62.660 0.105 14.576 0.084 20.625 0.019 10.160 P值0.873 0.000 0.900 0.000 0.919 0.000 0.981 0.000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世界第四大死因,目前,在我国是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后的第三大死因[10-11],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慢性呼吸衰竭通常是由于呼吸道气流受限,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下降所致,也受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12]。而慢性呼吸衰竭作为COPD的常见并发症,能引发其他更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性脑病等,此类患者容易反复急性发作、增加住院风险和经济压力,降低生活质量。有研究提出,COPD患者长期氧疗能提高生存率、并对肺功能、肺血流动力学、血液学改变、运动能力及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13]。鼻导管吸氧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但是未经过加热和湿化的气流,容易造成鼻黏膜干燥甚至出血,且鼻导管吸氧一旦调高流量必将同时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容易加重CO2潴留。无创通气,因为鼻罩或者口鼻罩的紧密贴合面部,容易导致面部皮肤损伤、憋气感、误吸、痰堵等,且不能同时进食和言语交流,患者较难配合,依从性差[14]。国内有研究表明,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与无创正压通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并发症少,舒适感较好[15]。
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及血液检查指标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HFNC 组)6MMD、MMRC、CAT 明显优于A 组和B 组,证明,HFNC在家庭氧疗中,对缓解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16]。
肺动脉高压是因为慢阻肺患者长期缺氧状态下引起的,逐渐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阻肺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故肺动脉压的监测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不进行氧疗干预时,肺动脉高压无法得到改善,在持续低流量给氧的治疗中,肺动脉压较同组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是并不优于无氧疗干预组,而HFNC 组在肺动脉方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17]。
肺功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诊断金标准,故肺功能指标是否改善,也是该研究的观察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治疗后,FEV1、FEV1%pre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证明基础治疗对于肺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作用。同时,HFNC 组改善效果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FNC治疗对患者的阻塞程度有改善。
无论是改善缺氧、降低CO2潴留,还是改善因为长期缺氧而引起的高血红蛋白症,氧疗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无氧疗干预中,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善;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长期家庭氧疗的治疗中,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也明显优于无氧疗干预组,而HFNC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这是因为高流量氧疗对氧浓度的精确调节与输送,不仅能使患者达到对氧的需求,而且在呼气末对气道有持续的正压效果,使得呼气末气道扩张,从而改善患者有效通气和氧合状态,并促使CO2排出[18-19]。
综上所述,对于COPD 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HFNC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精神等生活质量和各项检查指标。国内外研究也表明,HFNC 在COPD 的长期氧疗中,可以减少COPD 患者急性发作次数,降低住院率[20],今后HFNC可在COPD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中进一步推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