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菲菲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统一战线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1]在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中,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助力打赢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攻坚战,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新冠肺炎的爆发及在全球的传播,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威胁是巨大而又深远的,不仅使个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带来重创。因此,如何应对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大、经济损失严重,处置过程中的难度大、影响广等特点,其防控和处置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都极为关注和重视。中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做法和经验成为全球典范。做法和经验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方面有三条:首先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社会各方面优势作用。第三是坚持科学防控和有效治理相结合,把疫情防控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2]统一战线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的优势作用,成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新形势下疫情发展趋势,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这是凝聚力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必然要求。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践中,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其整合组织力量的优势,极大地激发社会活力,确保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推进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在防控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摩擦,充分发挥并有效利用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协商沟通、教育帮扶、服务引导,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各界团结融合、社会成员守望相助,把最广泛的力量动员起来。
2.这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功能优势的必然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防控处置难度大、处置过程复杂,涉及卫生、科技、管理、法治等领域,须汇聚党外各方面优秀的代表人士,大力挖掘人才和智力资源,集思广益,汇集智慧。充分发挥利用统一战线功能优势,凝聚智慧,建言献策,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方案、技术、经验等。
3.把统一战线优势转化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具有事发突然、成因复杂、传播广泛、危害性大、关注度高等特点,就是一场等不得、输不起的人民战争,同时还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保障。充分发挥并有效利用统一战线在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势,凝聚共识和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汇聚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强大合力,为打赢防控战役保驾护航。
多党合作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伟大实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各项政治功能,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代表性、高效的动员性、政策的连续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等制度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和智慧。我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各项政治制度效能的集中检验。中国共产党一呼百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倾全国之力,勠力同心,投身防控疫情。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动案例,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效能和优越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发挥协商民主政治优势,坚持国家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度,进一步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国家治理聚合力、添活力。
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求大同、存小异”,即在多样性的群体诉求面前强调总目标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当面对多样性的利益诉求与碰撞时,可以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能够维护人民群众的内部团结,减少国家治理中的阻力。当疫情形势紧张时,面对社会环境复杂、社会利益多样化的社会现状,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的组织优势,做好有效预防,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工作,实现各种社会力量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协调好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整合平衡各方利益、化解内部矛盾,实现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力量互动,为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广大统战成员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是智力密集的群体,是国家治理的智囊团,他们一般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扎实的现代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他们也有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且善于思考,政治素养良好,政治素质过硬;他们知识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知识,能够客观科学地、全面深层地看待问题,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并且还能提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统一战线作为一座专业领域多样性的智力库,能够从不同专业角度,为国家治理提出更为全面、多样、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就要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激活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主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来,实现治理主体地位平等,实行“多中心”共同治理。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不再唱主角,而是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合作,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事务,依法、民主、科学地规范和管理,从政府管理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的联合治理,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并有效利用统一战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人才库优势和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推动整个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创新国家治理提供人才资源,为国家治理体系添砖加瓦,为服务国家治理聚合力。
用习近平总书记大统战思维指导统一战线体制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一战线聚焦重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挥着独特作用,不断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创新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作用的运行机制。发挥统一战线民主监督优势,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和舆论监督机制;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优势,构建完善民主协商等多种渠道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统一战线协调组织优势,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机制。创新统一战线服务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门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专家咨询顾问制度,依托高校和医疗机构,整合国内专家资源,优化专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参与格局,建立涵盖医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各项领域的咨询委员会,畅通专家意见,疏通党政决策渠道,不断完善信息甄别机制,提升疫情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制度,不断完善志愿者积分与权益兑换制度,进一步推进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制度化,弥补社会组织发展短板。建立决策时间追踪监测机制,根据不同级别、类别的疫情,科学地推算决策时间,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的决策链条,实现疫情防控决策执行的系统化与标准化的工作体系。建立并畅通人员下沉社区机制,尤其抓好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契机,在农村广泛、长期开展“卫生文明创建活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疫情防控合作治理机制。
加强思想教育,巩固统一战线在服务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主动担当作为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思想政治引领对疫情防控尤其重要。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统一战线必须加强思想引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动担当作为,在防控立场、防控原则、防控方略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频共振,画出最大同心圆。激发内生动力,激活统战成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建立捐赠公示反馈机制,强化捐助物资的依法管理使用,通过感谢信、事迹宣传等形式予以激励,大力弘扬统战成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1.着力加强统一战线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统一战线成员能力素质。做好统战工作,关键是把握统战工作的内在规律,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要通过贯彻落实《条例》,提高政治能力。统战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把党的科学理论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做到从一般业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从根本上解决“谁统战谁”的问题。做好统战工作,需要很强的工作艺术。统战工作是做争取人心的工作,既要靠理想和道德的感召,也要靠价值认同和家国情怀,同时还需要恰当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艺术。做好统战工作,还要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党外代表人士大多是各行业各领域的顶尖人才,这就要求统战干部树立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不断加强学习,与党外代表人士有效沟通,多练就做好统战工作的“几把刷子”。
2.着力创新平台载体,拓展统一战线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渠道和途径。面对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形势,如何拓展统一战线服务应对的渠道和途径,关健是要创新平台载体,以平台建设推动统一战线服务工作的创新。一是不断拓宽思路。坚持完善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等一系列制度,搭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组织引导党外人士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等。二是开展经常性活动。组织开展创建统战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活动献计献策、“光彩事业”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功能。三是努力创新载体。建立健全党外人士联络小组、民族联谊小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各种社会组织,根据各界别人士的不同情况,明确各种组织负责人和组成人员,为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3.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统一战线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效果。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制度建设是根本,必须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大公共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重点在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的建设。二是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制定应急救治管理办法,以及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调整重要应急物资区域布局,优化应急物资采购供应机制。四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机制,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