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元松 印 梅
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喜忧参半。一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出口贸易总值由2011年的1.9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6万亿美元,“十三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多次位居全球第一;在新业态上,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69万亿元,增长31.1%,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依然面临四大突出问题,一是出口贸易不够稳定,近20年增速起伏较大,从35.4%到-16.0%不等;二是世界疫情依然严峻,国际需求不振,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三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现象;四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高企。
在此局面下,金融机构怎样才能洞察外贸企业的痛点、掌握其融资、保险与服务需求?外贸企业该怎样借力于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而顺利运转并发展壮大?答案是它们之间需要一座桥梁——数字化转型。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一旦金融机构的产品供给与外贸企业的需求相吻合,两者将呈现出共生共长、互动共赢的新格局。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之下,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正当其时,需多管齐下惠及更多的外贸企业。
首先,加大数字化资产建设以把脉外贸客户需求。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认为:“金融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要在做实、做强、做活数据资产上下功夫”。金融机构需要接入或采购工商、税务、海关与社保等平台数据,持续扩展数据资产的广度、深度与厚度。建设外贸企业专属数据库,搜集企业对外贸易的国别、商品数量、价格、结算方式与汇兑损益等系列数据,提高底层数据的标准化、标签化、流程自动化与应用智慧化,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资产的登记、分析、评估与运营管理,让用户对数据可见、可查、可用,从而将“沉没信息”转化成“生产要素”。通过智能系统,金融机构可对外贸客户进行“360度客户立体画像”,并跟随企业客户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分析,进而提供精准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的数字化经验可供借鉴,它利用大数据更加精准地筛选客户,提供更具差异化的服务,并通过应用数据模型预测细分客户的需求,实现了“实时智能”的客户体验。我国金融机构如能够深度挖掘数字化资产的价值,让金融产品的颗粒度更小,更易于灵活组合,其结果是融资方案更精细、信息推送更及时、场景匹配更准确。获取了产品组合套餐之后的外贸企业将不断成长或者转型升级,反过来对金融机构提出更高级、更具有差异化、综合化与数字化的金融需求。
其次,融入数字化业态以构建“数字共同体”。当今世界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汇率上下起伏不定,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需要共同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实现互动互利、共创共享、共生共赢。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将围绕“生态、场景、用户”共同探索,培育生态圈内各方利益共同演进的机会与能力,打造数字化转型多行业协同机制,凝聚最大合力。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整合、金融服务与外贸业务的整合,形成的“数字共同体”将共享产业链及其核心企业的资信数据,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随着探索和实践的深入,面向外贸企业的应用场景将会多元化涌现,金融机构需要从优势场景的关键业务入手,采取体系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策略,实现多机构合作服务、多条线协同共进、多业务联动发展的经营模式;同时助推金融科技、金融产品、数字业态的更新迭代,实现科技赋能生态、生态反哺金融。2020年工商银行为海尔集团量身定制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收单综合解决方案”,助其融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掌握经销商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并链式赋能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而为银行自身拓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条件。
再次,利用数字化风控以推进业务稳健增长。金融机构可以基于“数字化工厂+人工智能”构建风险防控模型。通过对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数据监控与挖掘分析,缓解信息不对称,精准识别、评估、预警与防范金融业务风险,把风险内控机制嵌入到业务流程,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风险联防联控体系。建设银行的人工智能平台已经上线图像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6大类18个人工智能组件,覆盖了300多个业务场景;招商银行的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囊括了超过25亿的特征集合,可以精细刻画用户的风险画像,实现了类人脑的高度智能决策引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需基于共享理念构建信息有偿分享机制,基于各自的功能与优势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各有贡献,形成立体化金融服务。其中,保险公司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风险定价与管理、客服与资金运用等核心价值链展开数字化重塑,协助外贸企业分析、承担与管理风险,确保保险产品对相应风险的精准覆盖。外贸企业可以基于自身的业务结构、成长阶段与资信状况灵活确定信贷规模、保险品种、发行证券或信托融资的数量与结构,然后对相关金融机构提出定制化服务。就汇率风险而言,商业银行要结合外贸企业外汇收付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出方案,灵活运用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远期、期权与期货交易,基本实现等额对冲外汇风险,进而实现套期保值;优化线上办理的外汇业务功能,实现对外汇交易风险的笔笔对应与笔笔锁定,以稳健的避险效果赢得客户的信任;引导外贸企业将其外汇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在备选证券池中选择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外国政府债券、货币型或保本型证券投资基金。
最后,通过数字化管理增强外贸客户黏性。金融机构当为外贸企业创造价值,利用核心场景的支撑推动客户体验升级,且对该体验加强实时监测、感知、反馈与数字化、可视化呈现;还当对有重要影响的外贸企业进行全面诊断,打通线上审批、合规、运营与风控流程,并对之进行优化、改造与重塑。金融机构线上批量获客,线下精耕细作,不失时机地充当外贸企业的顾问与帮手;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个性化服务将使外贸企业与金融机构持续地互利共赢,客户的黏性大大增强。外贸企业借力于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将获得与时俱进的定制化服务,例如收付外汇便利化及其风险的提前防范、信贷或发行证券及信托凭证组成的融资套餐的精细及时、出口信用与国际货运保险服务的精准覆盖等等。就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言,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其设计出相应的期货、期权产品,提前锁定成本,让企业的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搞活市场。外贸企业自身则需要主动学习数字技术或引进外部资源,切实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与对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需要依靠科技支撑与数字转型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持续地为外贸企业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数字化服务,两者必将在一起构建的“数字共同体”中互动互利,共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