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毅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的顶层设计,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3]。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未来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2]。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一直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必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作出重要贡献。
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由新型政党制度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一,新型政党制度中的各政党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主体,也是现代治理的主体。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党,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在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征途中,从救国、兴国到富国,政党都起着主导作用。未来的强国之中,政党也必然是主角,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设计者和引领者,民主党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国家治理现代化方案的提出、执行、监督、检验,必然都经由新型政党制度主体的讨论,因此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设计、实施、监督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支撑。第二,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构成。《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4]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然要依照新型政党制度展开,也必然体现在新型政党制度及其落实过程中。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已经嵌入国家各个方面,也深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本质,当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坚持的前提,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治理的正确方向。多党合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推动力,没有多党合作的凝心聚力作用,国家治理就没有足够的动力,也就无法推动其走向现代化。政治协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做好政治协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5]。第三,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政党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快慢,新型政党制度中强大的政党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了基础。其次,“政党关系的样态成为影响国家治理探索的重要因素”[6]。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型政党关系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再次,政党制度的权力分配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新型政党制度稳定的权力分配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政党制度在制度保障、合法性基础和效率动能等多个方面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架构之中并为国家治理实践提供制度供给、制度动能与制度效能,成为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保障”[7]。
新型政党制度不仅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新型政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以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也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领导与接受领导、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形成了清晰的权力分配,不会因为权力竞争而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只会形成合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第二,新型政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新型政党制度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整合各方利益诉求,通过协商形成最广泛的治理认同,实现决策的最优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新型政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因为合作型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保持长期的稳定。在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参与,有助于新型政党制度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过程中,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各方面的智慧、凝聚各方面的人心,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最大力量的汇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三,新型政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方向,多党合作凝聚价值共识,为国家治理形成合力,政治协商增强了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参政议政提升国家治理的制度效能,民主监督规范国家治理中权力的合法正确运用。同时,新型政党制度内含民主集中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集中,这就保证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运行。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作用和优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型政党制度同样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制度、效能和实践等多个方面。
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首先就体现在制度上。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将其贯彻执行下去,新型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这样的要求。“中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既坚持制度的‘中国特色’底色,又具有符合现代社会运行模式和需求的‘治理’属性。”[8]
第一,稳定。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与参政党的非竞争性关系,决定了新型政党制度是一个稳定的制度格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的。长期稳定的制度和环境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就谈不上现代化。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但政党之间恶性竞争不仅消耗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甚至还造成一定的社会紊乱,导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断或停滞。新型政党制度的稳定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确保其不断顺利推进。
第二,成熟。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建设具有全局性、稳定性的社会制度,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9]。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一项日渐成熟的政治制度,70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其不断完善,逐步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并融为一体。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制度并在实践中高效贯彻执行,新型政党制度虽有待完善,但它日渐成熟、日渐适合我国国情且高效运转,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能够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时,新型政党制度从其孕育诞生以来,一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而服务,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同构。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同构性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制度优势。新型政党制度初步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国家治理重大调整之时,后期曾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我国亟须重构国家治理之时,新型政党制度重新启动并逐步发挥制度优势。新型政党制度在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成为一个相对定型的政治制度。由此可见,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是一个同构的过程。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但同时,新型政党制度也不断完善自身,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国家治理的一次重大调整,同时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继续完善自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型政党制度必将进一步完善自身,展示自身的制度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型政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运行机制,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有坚强的领导使国家治理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科学的决策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的科学民主性,也有高效的整合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
第一,坚强领导的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0]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型政党制度才能保持良好的制度优势,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前行。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能够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关键核心和重要保障,也是新型政党制度效能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保障。
第二,科学决策的优势。新型政党制度可以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这是民主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中国共产党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最终作出决策,这个决策由中国共产党通过人大或者政府来实现,这是集中的过程。所以,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种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政治过程,中国共产党可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多元主体参与、参与过程规范有序、全程协商与监督是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科学决策的关键所在。
第三,高效整合的优势。新型政党制度参与国家治理,既可以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可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发挥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用,形成凝心聚力的合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各种资源高效整合,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争取人心、凝聚共识、夯实基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聚才聚智、集思广益、增强力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协调关系、优化环境、提供保障,能够在团结统一局面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和谐稳定;在协商中求同,能够有效避免否决政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优化政治资源配置,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
第一,民主集中。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政党收集民意、集中民意,并根据民意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这种民主集中,考虑了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也倾听了各方面的声音,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是现代化治理的根本要求。在新型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2],各民主党派代表他们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特殊利益要求。所以,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少数人诉求,从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这是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1]
第二,多党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所以,新型政党制度各政党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是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合作型政党制度,它可以使各政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使是民主监督也是以提建议或意见形式的协商式监督,是为了更好促进国家治理。因此,新型政党制度总能在关键时候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多党合作的价值。
第三,政治协商。社会主义民主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之意,也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方式。政党协商绝不是搞花架子,而是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要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正是这种真实的协商,不仅实现了决策的科学民主,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保证了社会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各种制度有效运行下,实现有序参与,提高治理效能,更好地促进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阶段,需要运用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在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1],也必然要求用新理念构建国家治理发展的新格局,在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新型政党制度虽已经日渐成熟,但还要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完善自身。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同时,创新领导方式、抓住关键少数、增强薄弱环节,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之间的关系。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制,如“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4]等,进一步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把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落实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三,民主监督是新型政党制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这方面还必须花大力气改善,“要从制度上保障和完善民主监督,探索开展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13],“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4],真正把民主监督的质量提上去,在加强新型政党制度薄弱环节中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与其他政党制度相比,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效能上的优势。然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因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4],进一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才能更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加强政党现代化建设,使政党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即在保障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民主党派长期参政的基础上实现国富民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要“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13]。所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就要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要完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民主党派履职机制,也要帮助民主党派提高自身建设、增强“五种能力”,使其真正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用,共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一个不断完善而又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并有效执行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治理提供制度基础,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则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渠道。然而,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中,新型政党制度只是其中一项基本制度,在其之外还有很多制度,这就需要理顺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协调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例如,新型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之间如何有效协调,做到既不重复也不对立,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形成相互之间的协调运行,互相补台,携手共进。这种协调也存在于新型政党制度与其他制度之中,只有使这些制度协调起来,形成一个顺畅的制度体系,才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因此,调试并增强新型政党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也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条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