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约数”理念与统战工作实践

2021-01-12 11:17黄智春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最大公约数中国共产党工作

黄智春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最大公约数”最初是一个常见的数学名词,它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是为寻找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最大利益而在政治上引申出的特殊概念,它兼具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双重意义。从认识论角度看,“最大公约数”体现的是若干事物之间的核心共同点,代表了共同体中的最大共识,是若干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共同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信仰,它能暂时摒弃各方利益分歧,实现整合功能的最大化。从实践论角度看,“最大公约数”是群体行动的核心指南与行为方针,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行动协调,也是不同改革事项之间的政策统筹。在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实践中,尤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寻找“最大公约数”就是一个“求大同”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利益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合力寻求利益和价值的共通之处;第二,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即“最大公约数”是追求“大致的相同”,而非苛求“完全的一致”,也就是说在“求大同”的同时还应在坚持政治底线的前提下“存小异”,谋求对“异”的最大包容。因此,“最大公约数”要求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坚持最大共识与基本底线的相辅相成。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坚守底线,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兼顾各方诉求,实现包容多样性的半径最大化,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最大公约数”理念的基本特征

“最大公约数”理念强调了从中国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现实出发,以协调、兼顾各方重大利益为核心要点,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中的鲜明特征,诠释了统一性、包容性、底线性和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统战工作原则。

(一)“最大公约数”的统一性工作原则

“最大公约数”的统一性来源于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其根本在于增进共识、促进和谐,表现在激发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紧密团结各种能够团结的重要力量,以谋求最大化的团结力和协作力。因此,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例,各民主党派虽然在其所奉行的宗旨和原则上表述形式各异,但在奋斗目标上必须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一致。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他们都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他们共同坚守的奋斗目标。这种奋斗目标的统一性使各行为主体保持大方向不偏移、不错误,保证合力发挥的有效性。

(二)“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工作原则

“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来源于统战工作的灵活性和技巧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都重点阐明了如何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是对统一战线工作性质的核心概括,其目的是实现各阶层、各党派的大联合大团结。随着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和社会思想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加之港澳台地区与大陆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客观上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工作能适应价值取向逐渐多元的新形势,更加强调其“求同存异、凝心聚力”的政治功能。

(三)“最大公约数”的底线性工作原则

“最大公约数”的底线性来源于统战工作中对政治底线的坚守,具有原则性和不可逾越性,表现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即坚持基本的政治立场、遵守基本的政治原则、把握基本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绝不能动摇,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绝不容侵犯,我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绝不容挑战,对任何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以及阻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卑劣行为行径都必须加以坚决斗争和抵制。寻找“最大公约数”和坚持“政治底线”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必要的“一体两面”。如果没有坚守政治底线,那么一味寻求所谓的“最大公约数”就成了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只有坚守“政治底线”的前提和保障,才能更好实现“最大公约数”的目标和方向。

(四)“最大公约数”的历时性工作原则

“最大公约数”的历时性体现于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代表的内涵各不相同。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基于“打倒列强、扫除军阀”的共同政治目标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巨大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遭受封建土地制度剥削和压迫的穷苦农民积极参与土地革命,进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中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担当精神,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最牢固、最坚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抵御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致力于共同建立一个民主、团结、统一的联合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国掀起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新高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具体表现与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息息相关,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最大公约数”理念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一战线的各个领域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和实践路径。

(一)政党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在政党关系上,“最大公约数”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强调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将各民主党派创造性地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定位表明:一方面,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国家所谓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不同,它是生长于中国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制度话语中居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和居于参政地位的各民主党派以及其他无党派人士通力合作而形成的伟大政治创造。在多党合作的制度格局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友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轮流坐庄的恶性竞争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是新时代各民主党派最重要的内在属性,体现了对民主党派的性质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应该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1],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要“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2]。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都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殊内涵,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完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齐心协力,也只有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向前进。

(二)民族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在民族关系上,“最大公约数”就是坚持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这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各有千秋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因此,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寻求各民族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巩固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且幅员辽阔的大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与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3]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一方面,要把握“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核心主题,使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真正落地生根,夯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政治基础,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帮助各族人民树立牢固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之间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美好局面,形成牢固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尤其要注重少数民族群众切实关心的核心利益,竭尽全力保障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核心人才培养,进一步夯实民族关系和谐的物质基础。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更加全面、深入地落实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宗教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在宗教关系上,“最大公约数”就是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宗教工作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文化源泉,在不断汲取宗教工作的历史经验中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4];“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5]。如何做好宗教工作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处理宗教关系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使民众不仅仅着眼于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宗教工作在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以贯之,将宗教事务管理纳入法治框架中,充分保障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创建宗教活动场所,增强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提高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素质,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政策处理宗教关系。另一方面,把握新时代宗教工作的中国化特色,将宗教工作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进行。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应该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有效处理国内不同宗教、国内宗教与国外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等多重关系,以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宗教工作健康稳健发展。

(四)阶层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在阶层关系上,“最大公约数”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两个健康”,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帮助引导,使他们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兴群体已经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更好地夯实高质量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经济基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牢固把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党执政兴国中的突出性地位;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茁壮成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有效增强了社会活力,提高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当前,要处理好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就必须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基本方针,充分尊重新的社会阶层的首创精神,大力鼓励他们为发展国民经济、稳定就业形势提供有力帮助,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国家建设。

(五)海内外同胞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在海内外同胞关系上,“最大公约数”就是坚持海内外同胞的血脉联系,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曾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辛亥革命时期,华侨中的先进分子就积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孙中山先生曾赞扬海外华侨是“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一团热诚,只为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华侨虽远离故土,却心系祖国安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数量不断增加。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一国两制’深入实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大陆内和大陆外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中的成员流动更加频繁、联系日趋紧密,要适应新形势,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对台工作、侨务工作。”[4]要以“最大公约数”团结海内外爱国同胞,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港澳台同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在港澳台问题上,“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是一切事务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要以“一国两制”继续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以及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另一方面,海外侨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海外侨胞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基于天然的血缘情感和爱国情怀,他们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在新时代的统战工作中,要以“最大公约数”大力团结海外侨胞,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鼓励海外侨胞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塑造积极的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六)国际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

在分析和处理外交事务和国际问题中,“最大公约数”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加速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历史变化。尽管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负面因素的力量已产生,但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一些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寻求惠及世界各国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的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展现合作共赢的诚意,大力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做法的质疑,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等各种不负责任的论调,中国政府始终向世界传递国与国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理念,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把中国与各国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开展并巩固政治安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对全世界来说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始终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积极与国际社会互通有无,就防疫抗疫开展各项合作,为全球抗疫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呼吁以“人类安全健康”为“最大公约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携手加强国际抗疫合作上做出了积极努力。

三、提高运用“最大公约数”理念的哲学自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国要再利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漫长历史征程中,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在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会思想逐渐多元、社会诉求不断增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复杂形势下确立好“最大公约数”。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求其思想理论的哲学渊源,不断提高运用“最大公约数”理念的哲学自觉,将“最大公约数”理念科学地、全面地、恰当地应用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确立“最大公约数”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重要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活的灵魂。正如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统一战线领域,一直存在一种观点,即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因此,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应该更多强调和追求统一,应该尽力用一种声音说话。这种判断显然是忽视了统一战线工作中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因素,也是没有搞清确立“最大公约数”的初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4]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中“最大公约数”的确定要注重两方面:一是坚持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致性”,即各党派团体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士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政治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团体以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士共同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础。二是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在利益诉求、价值判断、思维观念等领域呈现出的多样性差异,也是确立“最大公约数”必须考虑的问题。这既是确保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灵活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生动体现。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确立“最大公约数”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关注的是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两方面。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以及事物之间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到处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7]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部分。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应该注重“大局意识”,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局利益为最大价值追求。

统一战线是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方针,统一战线工作也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我们应该着眼于“五大关系”: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着力发挥制度效能,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核心问题上不让步,竭力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宗教关系”上,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阶层关系”上,增强对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艺术性,挖掘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培育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海内外同胞关系”上,做好港澳台工作、对外工作,携手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五大关系”是统一战线总体布局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本关系,是一个整体性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们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成败都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科学、有效地确立“最大公约数”,就要牢固树立整体战略意识,构建权责明确、权责到位的统一战线工作格局,使“最大公约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最大公约数”

历史创造者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也是由世世代代无数个人的活动所造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百年党史后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8]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需要的日益增长催生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品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全面收集民意,准确分析民意,切实顺应民意,使“最大公约数”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求全社会意愿的交集,在维护广大群众权益的进程中不断发挥主导作用,最终找到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和利益的统一。

“最大公约数”理念及其相关论述定位清晰、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新时代,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都强调“最大公约数”,有助于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以“最大公约数”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理念指导,必将谱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最大公约数中国共产党工作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求相关最大公约数(abn±1,abm±1),其中a∈Z,b∈Z+,m,n∈Z—
求相关最大公约数(abn±1,abm±1),其中a∈Z,b∈Z+,m,n∈Z
不工作,爽飞了?
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算法案例
选工作
n个自然数的积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