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及实践进路

2021-01-12 11:17米乐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总书记发展

米乐平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健康问题是关乎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始终困扰着人类的世界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聚焦人民需要,围绕人民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等内容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创新,指导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审时度势围绕人民健康保障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新形势下,整体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并分析其基本内涵与实践进路,为进一步应对健康治理领域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整体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必须系统梳理其理论基石、历史承传与实践借鉴,科学认识其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的继承发展、对中国传统健康理念的创新性承传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健康事业宝贵经验的总结提炼。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的继承与发展

人民健康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关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与使命。回归经典文本,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切无产阶级生存发展中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切“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现实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531。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得一端是财富的增长,而另一端为“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3]744,资本家们以“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的手段来谋取更多利润[4]。工人们缺乏衣服与燃料,抗寒能力不足,“居住面积狭小到了引起疾病或者加重疾病的程度”[3]757。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生存状况下,贫穷的无产阶级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问题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立足“现实的人”对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的恶劣生存状况,彰显出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无产阶级艰难生存困境的批判。另一方面,面对无产阶级遭受的健康威胁,马克思、恩格斯为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提出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策略。首先,马克思聚焦于物质生产这一关键环节,强调“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的主体,需要的满足只有通过自主的、能动的物质生产才能得以实现,阐明了物质生产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贫困生活以及健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5],必须变革社会制度才能使无产阶级贫困状况得到改善。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指出“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2]161,强调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获得的不再是“直接的、片面的享受”[2]189。换言之,马克思、恩格斯所力图实现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需要的满足,还包括发展需要的满足,人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也将得到全面发展和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健康中国建设的实际,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始终聚焦人民对健康的切实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民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二)历史承传:中国传统健康理念的深厚底蕴

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民健康理念,为新时代解决人民健康问题、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提供了重要启迪。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发展,着眼新矛盾新变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民健康的丰富理念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其一,中医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不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共同助力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注重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指出在保护和传承中医药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从而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传统中医药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预防优于治疗、病中控制优于病后治疗”等健康理念。《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我国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正是承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汲取了中华传统健康理念的优秀精华。其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并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指出必须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实现生产生活的安定有序。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秉承“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者君之本也”“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等重民贵民观念。尽管这些传统民本观念从本质上尚未达到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高度,加之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中尊民爱民、注重民生的理念彰显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切,构成新时代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问题的重要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留存着诸多关于“天人合一”的阐释,始终倡导敬畏生命以及“仁爱自然”。这为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营造满足人民健康生活的宜居环境提供了重要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学理念、重民贵民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为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构筑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正是承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并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三)实践借鉴: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实践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需要的历史过程,其中彰显着党对民生领域中人民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不断丰富。毛泽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7]。同时,毛泽东强调人民健康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对全国人民来说,每年因“缺乏卫生知识和卫生工作引起疾病和死亡所受人力、畜力和经济上的损失”[8],可能远远高于其他灾荒的损失,必须要提升对人民健康的重视程度。为促进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邓小平主张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比例,强调在开展医疗卫生工作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效益,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9]。针对卫生改革工作的重要性,江泽民强调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0]600,同时指出在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0]598,为人民健康事业的进一步推进明确了价值旨归。胡锦涛主张“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1],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宝贵经验,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的理论特征。其一,逻辑紧密,内容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在“健康优先发展”明确战略定位、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价值遵循、科学思维指导科学实践、加强制度建设助力人民健康的全面实现四个层面形成了严密的理论整体。其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聚焦人民对健康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相连。

(一)战略定位: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2]370

战略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核心指南,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实践活动的总开关。它构筑起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的“战略基石”,指引着新时代关于人民健康的各项具体工作。其一,“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2]370,强调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2]370,为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指明了发展方向。这既是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全局考量,更是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其二,人民健康问题关系着人民切身利益,关乎着社会稳定、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科学部署,防范化解人民在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方面受到的威胁。2015年,在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人民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权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更是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面对这一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及时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明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注重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全面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健康优先发展”到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具体部署,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的战略决策。

(二)价值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价值遵循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深刻回答了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效由谁检验等问题。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2]370,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人民健康”事业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民对健康的需要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和要求。从“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程中各项政策的制定,其中都有一个根本前提,即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推进改革和完善相关措施,从整体上助力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人民健康事业的成效由谁来评价、由谁来检验关涉到健康中国战略在实践中的价值标准问题。建设健康中国,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健康发展谋利益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党对人民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13],而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是“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4]。基于此,重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关注人民对健康的需要,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成效由人民检验,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健康的价值遵循。

(三)思维方法:坚持辩证思维与底线思维的结合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决定实践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推进实践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深刻彰显了思维方法的科学运用。一方面,坚持辩证思维,切实保障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稳步推进。首先,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整体研判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既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又着眼当前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辩证研判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12]372面对多重挑战和复杂局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抓重点,重视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环节,重视重点群体的健康问题,重点解决关系人民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指导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既坚持整体发展、全面布局,又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12]373。再次,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遭受到突发疫情的重大威胁时,坚持用辩证思维方法统筹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同时,要兼顾对重点地区和全国带来的影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既要立足疫情形势发展,科学精准施策,同时也要具有长远眼光,总结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守好民生工作底线。人民健康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利益、影响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兴盛的底线工作。作为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人民健康是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必须守好的底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守好民生工作底线,“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2]374。在如何守好人民健康事业底线的具体措施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食品安全监管、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制度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全面助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四)可靠保障:坚持完善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的保障问题,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助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其一,针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从“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12]372。其二,针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5],助力保障人民切实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其三,为真正满足人民对“公平可及、系统连接”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强调,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其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从“公共卫生法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制度完善的具体要求。总体看来,完善的制度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满足人民对健康需要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充分彰显制度优势,让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享受更多健康服务。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实践方略,对进一步维护好人民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旨蕴。

(一)坚持党的领导,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要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向同步。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在全面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领导,从政治立场上继续彰显党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政治统领,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健康事业过程中的执政智慧与执政规律,确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体现人民的意志,从整体上提升改革成效、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健康,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在卫生与健康发展中的创造伟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取得良好成效。新形势下,健康中国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保障人民健康更加需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健康中国建设实践中的真实意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的创造伟力。第三,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凝聚多方合力。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将进入关键时期,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而保障人民健康权益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市场和个人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在风险全球化背景下,防范和化解风险不仅仅涉及医药卫生领域,更是关涉全方位、全领域的“总体战”。因此,必须注重凝聚多方合力,统筹好政府、市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三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二)运用科学思维,守好人民健康工作的底线

人民健康问题关系到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必须运用科学思维,尤其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守好人民健康工作的底线。一方面,坚持辩证思维。推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又要突出工作重点,重点加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12]370方面的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既要看到当前我国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又要正视当前健康发展中的不足和短板,科学谋划健康中国建设的长远布局。此外,健康中国建设既要考虑全局发展,也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制定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人民健康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人民健康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水平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满足,等等。上述这些难题既是民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亟须解决的短板。因此,相关工作谋划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要科学预见、积极化解威胁人民健康的各种风险,守好保障人民健康实际工作的底线。

(三)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守护人民健康的制度保障

完善健全的制度是我国健康治理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不断夯实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根基。首先,制度自信是完善制度建设的前提。应认真总结在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深刻把握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内在规律,坚定制度自信,为继续深化和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奠定重要基础。其次,针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制度建设要注重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聚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从整体上建构全面、科学、系统的医疗卫生体系。此外,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强化治理效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不断强化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和健康治理能力提升。如应对未来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发展趋势,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对全面、系统、完善的养老服务的需求;结合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不断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总之,必须不断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显著优势,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守护人民健康的制度保障。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助力全球健康治理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考察和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其本身包含着丰富的逻辑体系,阐明了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普遍交往的扩大,“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全球化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不仅仅关涉中国本国的健康治理问题,还离不开健康治理的全球环境。因此,需要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健康中国与健康世界的互动发展。一方面,健康中国的建设为世界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也愈发展现。在健康治理方面,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同样在全球健康治理中彰显了中国力量,展现了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1]。另一方面,中国将积极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积极加强协作与互助,在全球健康治理中不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着包括健康在内的多重威胁,全球健康事业的有序推进必然依赖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思考全球健康治理的发展,有助于在不断推进健康中国的实践中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同其他国家在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国际合作中架起健康中国建设与全球健康治理的桥梁,共同助力世界健康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总书记发展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习总书记“下团组”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