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军 刘 欢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对民主协商思想进行探索,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渐领导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针对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2]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同时对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在筚路蓝缕中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党。百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孕育成熟,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曲折,但最终还是实现了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从思想萌芽到制度成熟的历程,其在百年演进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时代价值必将指导新时代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踏上新的台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要想实现革命的胜利,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以及行不通的,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就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力量还太过弱小,缺少面对复杂挑战的经验,因此必须与其他有着共同志向的政党和阶级展开密切合作,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同时壮大自身的实力。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3]1924年,为了推动大革命的迅速发展,国共两党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开始独立高举武装斗争的革命大旗,并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展开英勇斗争,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出路。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积极吸纳敢于革命的有识之士,重视和各阶级展开联合。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紧密的合作。1935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基本内容,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和响应。1940年,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形式要求“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4]742这是党在特殊时期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以合作与协商的方式成功凝聚了各方抗日力量。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国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提出了各党派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张,其他民主党派也积极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这一主张的认同。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于1946年悍然违背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愿景,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各民主党派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拒不承认国民党召开的“伪国大”,坚定与国民党展开斗争。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转入全面战略进攻。伴随着人民战争的节节胜利,各民主党派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政治理念,放弃“中间道路”的幻想,基本接受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纲领。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呼吁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通电,响应“五一”号召,希望“共同策进”。[5]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在共同反对国民党军事独裁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愿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筹建新中国。[6]随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多党合作事业开启了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基于中国革命道路中总结的丰富斗争经验,加深了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的认识,在实践中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并衍化为新民主主义多党合作思想。这一极富创造性的重要思想成功指导了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发展道路,使党决定在新中国实行协商民主。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消灭以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随着其社会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资产阶级逐渐以劳动者的身份融入到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到广大民主党派还存在着和其他一般劳动人民不同的利益和要求,需要继续联系和代表其所属的那一部分劳动人民,在国家治理方面也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不同意见和看法,这些问题均需通过沟通和讨论来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7]这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关系。由于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总体奋斗目标是趋同的,这也使得它们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致性大为增强。
1966年开始的“文革”给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一时期,统一战线受到严重打击,各民主党派的中央及地方组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被批斗和迫害,多党合作制度名存实亡。1978年2月,全国政协会议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波折动荡之久后再次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的组织载体重新确立。虽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历了不小的挫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及时调整和纠正错误,逐步率领多党合作事业重振旗鼓,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要求继续积极恢复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党同其他几个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8]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越性,结合改革开放新形势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在原有“八字方针”的基础上补充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中共十四大以后,多党合作制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宪法加以保障。中共十五大将多党合作制度确定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多党合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发展,理论体系基本健全,组织架构不断发展,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程度逐渐加深,多党合作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基本成熟。[9]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该制度全面领导的基础上,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阐明了该制度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点,为新时代我国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呈现出来的崭新面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10]这其中包含的一系列“民主”途径体现了我国坚持把统一战线,协商民主等思想贯彻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回答了“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了“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1]强调了统一战线在党成立百年的历程中所迸发的巨大作用,同时要继续“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这种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宏伟胸襟是党得民心、守民心的重要保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构筑成的统一战线依靠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凝聚共识,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由统一战线思想的初步探索到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整个过程呈现出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的势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该制度成为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将政党概括为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利益并具备独立的纲领和路线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认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不断与时俱进的。[12]由于西方政党制度普遍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无论其政党制度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必然不会把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作为其执政的初衷,只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才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上,许多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都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进行过相关尝试,巴黎公社民主政体通过选举制、监督制、撤换制来表达人民的意志、实现人民的统治;俄国的无产阶级民主由苏维埃这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出来。[13]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是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思想的创造性尝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该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能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商共治,共同为人民服务。
在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兼顾各党派的实际利益,畅通各党派利益需求和意见的表达渠道,广泛凝聚共识,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斗争经验积极制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各党派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大局”出发,立足于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这一重大论断。为催生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4]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方案的成功结合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制度自信,也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接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5]并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最早提出的统一战线思想,反映了共产党人为争取团结和协调所作出的努力,强调了“联合”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创建了统一战线理论,提出愿意同一切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力量进行广泛合作。
统一战线理论从最初形成到最终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过渡。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4]606而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组织浩荡的革命大军,向一切敌人和反动派发动进攻的有力武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的颁布正式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人民政协会议在新历史时期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这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开始走向组织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统一战线理论以制度的方式确立下来,统一战线在组织形态上完全成熟。在这一制度的作用下,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能够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奋斗历程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各方面认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得以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人口众多的大国中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至关重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同时加强党对多党合作事业的绝对领导。
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提高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与科学决策的能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各民主党派紧密团结在共产党身边,集中意见和建议推动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的重大事件和决策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共产党均通过事前商议、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督查等民主形式提出建议,进行协商,确保重大事项和决策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导向并顺利实施,在协商讨论中不断改正不足。这样既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又给不同党派的民主人士提供了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共同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利益多元化国内环境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制定出有益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取得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成果。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领导者。绝对的权力势必会滋生潜在的腐败,而民主监督机制则有助于加强对共产党的监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三项基本职能之一,不但要求民主党派必须履行监督的权力,还要求民主党派要有履行监督责任的义务,通过讲真话、讲实话的党内氛围,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及时反馈监督信息,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责,有效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迈向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党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上的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该制度所蕴含的先进经验为新时代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与各民主党派间的合作,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面对风云丕变的“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以及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想抓住我国发展的紧要关口乘势而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各方面事务的领导。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定海神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和保障。该制度一旦脱离了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脱离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方向,更遑论实现制度的斐然成效了。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长期执政的能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同各民主党派亲密无间,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实现一次又一次胜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构建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出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影响。各民主党派不忘多党合作之初心,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前进,经受考验。积极巩固中国共产党“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
当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所呈现出的这种和谐的政党关系得益于多党合作事业的有效开展。多党合作下的新型政党制度在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等政治制度弊端的同时又辨证地吸收了其积极因素。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把广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在两党制和多党制为主要政治制度的西方国家中,当不同政治利益集团利用选举和竞争来相互争权夺利、彼此排斥倾轧,希望成为掌握国家权力的一方时,不但扰乱了国家的政治秩序,还影响了社会的舆论导向,各政党间为了争取选民的投票许下大量“胜选”后的承诺,耗费资金,耽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本质上只是一场资本的博弈。在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参政党不同于西方的反对党和在野党,参政党的身份要求各民主党派有参政的情怀、有参政的智慧、有参政的能力和有参政的行动自觉,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有效避免了西方政党制度的消极弊端,既保证了政党间能够团结合作共促发展,又能实现互相有效监督,达到政治稳定的目的。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组织和政治建设,也要求各参政党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拥护,共同凝聚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勇于不断在自我革命中打造自己、锤炼自己,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也应当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参政议政的核心,通过提高“政治三力”,引导广大党派成员与所联系群众在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充分运用民主党派长期以来具备的人才、智力优势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
面对新时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16]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自觉服务大局、维护大局,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共同凝聚民心,推动社会不断改革和发展,秉持多党合作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共产党一道为决胜全面建成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更突出的贡献,在新时期的多党合作中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