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超,郁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胸外科,江苏 沭阳)
2011年,单孔胸腔镜切除术首次用于肺结节的诊治,与早期的3孔、4孔及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肺功能受损轻等独特优势,广泛用于临床[1,2]。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胸外科实施胸腔肺叶切除术的70例患者分为单孔胸腔镜组和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每组各35例,其中单孔胸腔镜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7.1±10.9)岁;单操作孔胸腔镜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6.2±9.3)岁。入选及排除标准:肿瘤临床分期≤ⅢA 期,相关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未侵犯胸壁、大血管、心包、主支气管等;病灶在同一肺叶且直径≤5cm;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精神疾病者及妊娠、哺乳期女性。两组切除术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健侧卧位,术者于患者腹侧,扶镜手于患者背侧。单孔胸腔镜切除术:取第五肋间(右上叶取第四肋间)腋中线、腋前线间作切口,并置入胸腔镜保护套,将胸腔镜置于保护套的背侧,单手固定,根据术者器械位置进行微调[3]。右上肺、左上肺及肺裂发育不良者采用单向式肺叶切除;肺中叶或下叶且肺裂发育良好者,可先行处理动静脉、肺裂,后处理支气管;将所采集的标本做快速病理检测,判断良性或恶性。良性者可不进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恶性者须进行常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最少包括6组淋巴结:肺门及肺内淋巴结3组、纵膈淋巴结3组,纵膈必须包括隆突下淋巴结。术毕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术:在第七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增加一个观察孔,其他操作与单孔胸腔镜切除术相同。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72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并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均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切除术均无中转开胸及死亡病例;两组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切除术术后72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单操作孔切除术,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指标内容见表2。
表2 两组切除术相关指标比较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像清晰、疗效可靠且切口疤痕小等特点,广泛地用于全肺切除、气管及隆突重建、肺动脉及支气管的袖式切除等复杂的胸外科手术中[4]。
谢锐文等[5]回顾性分析单孔胸腔镜和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的临床效果,研究发现:两种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置管时间、术后漏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孔胸腔镜术后第6天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单操作孔胸腔镜。另有研究发现,单孔胸腔镜用于治疗肺部良恶性疾病,安全可靠,术后炎症反应、对肺功能的影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单操作孔胸腔镜[6-9]。
国外学者对1785名肺癌节段切除术患者的研究表明,单孔胸腔镜切除术住院时间短(平均3.9天)、术后肺炎发生率、输血需求、插管时间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且预后更好,已成为一种公认的治疗肺癌的方法[10,11]。
本研究显示,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孔切除术术后72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单操作孔切除术。但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还需加大病例数量,进行多中心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单孔胸腔镜及单操作孔胸腔镜进行肺叶切除均安全、有效,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术后恢复更快[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