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2021-01-11 00:44:14宋丽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解读运用语言

宋丽清

【摘 要】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适应实际生活所需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等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中去。

【关键词】语言 解读 教学 运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适应实际生活所需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等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中去。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一、解读——从语言出发,关注言语表达形式

夏丏尊在《怎样避免浅陋阅读》中指出:“国文、英文两门语言文字的功课,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文章结构、词句样式、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就应该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知其“写什么”更知“怎么写”。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写景部分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运用秘诀就在于此;文法特殊,当汽车行驶在草原时,文中连用了三个“一百五十里”,叙述中的“数字”与说明中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寻找言语表达的“不一样”,这是一种言语思维习惯的培养,是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同时,本篇课文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文章的详略安排服务于主题表达。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进行探究。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明白“怎样写”而只关注写法,忽略作品的文化背景、人文情感等,应该学会思辨地探究,毕竟文与道是同构共生的,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生相长,课堂才会呈现出真正的智慧。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有着民间故事的文本特点,教学时,教师出示材料:

(1)三千年前: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

(2)一千八百多年前: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吾兮来不时。(曹植《九咏》)

(3)一千四百年前: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宗懔《荆楚岁时记》)

教师让学生将以上文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发现故事越来越长,主要是经过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在一次次的创编中,故事情节可以更曲折、想象也可以更丰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但是不变的是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

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教师只有站在“言语表达”的视角进行整体观照,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从课文看到语文。

二、教学——在语言中“行走”,找准言语实践点

薛法根老师在《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中说道: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散落在教材课文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研制才能得以呈现。教师研制课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笔者认为,当教师拿到一篇课文时应该思考:例子中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教学价值?指向的言语实践路径是什么?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在描写周总理的样子时这样写道:“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作者抓住人物服饰特征有序写出人物样子的方法,对刚刚起步学写话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模仿范例。教师出示事先拍摄的班级学生照片,并引导学生学着用“ 身穿 、 ,头上 , (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依据文本特色,提取凸显教学价值的资源,才能演绎出语言与思想的极致精彩。

以下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把4个小伙伴的话放在一起读一读,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刚开始都是写“荷叶是我的 ”,然后再写小动物在荷叶上做什么。

师: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这个故事原来每一段都差不多,那现在谁能讲讲小水珠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吗?

学生根据发现的构段特点分别说出了四种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学会复述故事)。

师:还有谁来到了池塘边,看到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他们又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

学生仿照课文构段续编故事。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文本构段特点,让学生通过复述、续编这些有效的言语途径,领悟语文教材中高品位的言语形式,规范而独具个性地进行言语表达,使学生的语感得以发展。

三、运用——回归语言系统,实现意至而言达

有专家指出:儿童言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言语—语言—言语”的发展过程。内化运用成为回归语言系统的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意至言达。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成长时间与空间。教师也可以采用口头表达、课堂练笔、写感受、写批注等教学策略进行强化。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为例。课文中,青蛙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后将以前的烂泥塘变成了一个好地方,它又开始卖泥塘。这一次,青蛙的“吆喝”告诉了人们这个泥塘吸引人的地方。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创设情境:

(1)爱心义卖活动中,小明想把他的课外书《安徒生童话》卖出去,请你帮他将此书推荐给大家。

(2)班级评选三好学生了,小兰很想被评上三好学生,她该怎样向大家推荐自己呢?

这些活动是对文章语言的模仿与创造,学生可以在情境练习中完成语言的迁移和内化。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课文最突出的是总分的构段方式,也是学生练习总分写法的有效范例。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出示“下课了,操场上热闹非凡……”让学生围绕该中心句将下课后操场热闹的场面写出來。但是部分学生的仿写还是停留在二年级的造句水平上:下课了,操场上热闹非凡。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有的打乒乓球……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回忆课文的第2~5自然段,想想如何将热闹写出,将简单的一句话变成一段具体的话。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发掘了文本中蕴藏的语言因素,为学生搭建了立体丰富的言语实践平台,在循序渐进的言语实践中,学生必然会渐渐悟出言语表达的内涵,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彰显言语表达的灵性,实现意至言达。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让阅读教学唤醒学生血脉中的母语文化。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中去,应成为语文教师自觉而重要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解读运用语言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