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云,蓝毓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自发性或阵发性疼痛。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一旦发作,往往令患者寝食难安,从而出现睡眠障碍、情绪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西医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改善症状为目的,一般给予抗抑郁药、阿片类止痛药、神经营养药等药物治疗,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但在镇痛、缩短疗程、长期疗效上效果欠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大[3]。壮医将带状疱疹归属于“笨隆病”等范畴,对于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疗法[4]。本研究针对临床所选病例,应用壮医特色优势技术组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仁爱分院壮医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其中对照组含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3~75岁,平均(54.8±10.5)岁,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7.35±6.2)个月;观察组含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2~81岁,平均(55.6±9.8)岁,病程1个月至2.5年,平均(7.72±5.4)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皮肤病性学》中关于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标准[5],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特殊类型带状疱疹;②患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③拒绝配合治疗者;④正在接受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治疗;⑤合并有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3次/d,口服西咪替丁片0.2 g,2次/d。
观察组给予壮医特色优势技术组合治疗,包括:①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取穴:双侧项棱穴、龙脊穴、壮医双侧夹脊穴、莲花穴,使用碘伏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后,用莲花针扣刺以上穴位,使皮肤潮红,有轻微渗血,再在穴位上拔罐,将瘀血吸拔出来,留罐约10 min,出罐后以碘伏消毒,再以壮医通路酒外擦拔罐部位[6];②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药线操作参考《壮医药线点灸学》[7],选穴:根据患者神经痛的范围,选蛇头穴、梅花穴、莲花穴,其中蛇头穴指最先出现疱疹的疼痛部位,梅花穴是根据疼痛的范围,在其中间及四周各选一穴,共五穴,组成梅花形状,莲花穴是根据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皮损部位取穴,穴数最多。在药线的一端点燃,并用手指夹持,露出约1 cm的线头,将点燃的线段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拇指及手腕的屈曲动作,拇指快、稳地将带火的线头向下按压,一按压即起为一壮,每个穴位点按2~3壮,蛇头穴可点按4~5壮[8]。
所有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②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疼痛感越低;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评分范围0~21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③情绪状态的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测评,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
根据临床上疼痛改善率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分。疼痛改善率=(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差值/治疗前的VAS评分)×100%。痊愈:疱疹全部消退,疼痛改善率≥75%;显效:疱疹消退超过80%,疼痛改善率≥50%;有效:疱疹消退超过50%,疼痛改善率≥30%;无效:病情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PSQI评分和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PSQI和HAMD评分比较 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西医临床治疗带状疱疹以药物治疗为主,虽然可不同程度缓解疼痛,但存在周期长、疗效差、副作用大、费用高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等问题[9]。壮药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医学遗产,具有简单、方便、廉价、安全等诸多优点,在治疗痛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0]。
壮医认为人体有天、地、人三气,三气同步,则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三气的协调制约主要靠谷道、气道、水道(三道)和龙路、火路(两路)来实现。三道两路通畅,调节有度,人体保持健康状态;反之,若三道失衡,两路受阻,人体则发生疾病。因而,调气、解毒、补虚是壮医治病的基本原则[11]。带状疱疹属于壮族医学“笨隆病”的范畴,壮医认为该病的病因在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气血虚弱,造成湿浊内停,郁结化火,湿热搏结,复感热毒、火毒、湿毒,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三道两路受阻而发病。故治疗时应以调气、解毒、祛瘀、补虚为原则,以祛瘀为主,兼予调气、解毒、补虚[12]。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由壮医学泰斗黄谨明教授所创,该疗法被称作人体清道夫[13]。首先以莲花针扣刺人体双侧项棱穴、龙脊穴、壮医双侧夹脊穴、莲花穴,使龙路、火路之气血得以通畅,再以拔罐法拔除三道两路之瘀血、余毒,最后以壮医通路酒擦拭拔刺部位,有助于活血通路,并能阻止外邪入侵,预防感染。通路酒主要由海风藤、穿破石、威灵仙、牛大力、千斤拔、当归、鸡血藤、牛膝、独活组成,以海风藤为主药,具有通畅龙路、祛风除湿、温通经络的功效。穿破石、威灵仙可活血止痛,通龙路、火路,牛大力、千斤拔可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以上四药标本兼治,是为臣药;当归、鸡血藤为佐药,有活血通路、补血养血的作用;牛膝、独活为使药,引诸药直达病所。总之,应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各种特色外治法相辅相成,协同作用,达到均衡气血、通三道两路之效[14-15]。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用于治疗痛症和皮肤病中表现出的痒、麻、肿、痛等症状时,疗效尤为显著。该疗法采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苎麻线,将其点燃后直接灸于患者的相关穴位,在温热和药效的双重刺激下,通过经络传导,将阻塞三道两路的瘀血冲散,使三道两路畅通,从而达到气血平衡的目的,疾病得除[16-17]。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PSQI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共同应用于带状疱疹,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应用壮医特色优势技术组合疗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情绪状态,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