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2021-01-11 11:50李翠娥黄建梅
中外医疗 2020年33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研究组

李翠娥,黄建梅

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经过长期实践,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医疗常识,从而不利于转运工作的合理配合,导致转运难度的大幅增加,其中以儿科最为典型[1]。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患儿存在哭闹与不配合的情况,造成了管道滑落、坠床、供氧停止以及输液管堵塞等潜在风险的提升,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 同时,基于上述护理风险,往往不利于患儿接收科室医生与患儿家长满意度的优化, 导致医患纠纷等问题的出现, 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合理提升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3]。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4],在儿科急危重症患儿转运过程中, 常规转运护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患儿转运工作的相关需求。 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转运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积极推动转运风险管理模式的引入与合理应用,从而实现转运过程中患者护理风险的合理规避[5-6]。 该次研究随机选择2018年4 月—2019 年10 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并需要转运至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儿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并需要转运至PICU 的急危重症患儿80 例作为研究对象,2018 年4—12 月转运的患儿作为对照组,2019 年1—10 月转运的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7~14岁,平均(10.21±1.85)岁。 研究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13 岁,平均(10.33±0.42)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转运护理管理模式进行转运:①转运用品准备。 在转运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做好患儿护理用品准备, 包括转运用平车与相关医疗供应设备,以便确保患儿转运过程中的相关需求。 ②落实患儿病情的密切监测。 在转运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密切对患儿相关情况进行合理监测, 以便确保患儿病情的控制,主要监测内容包括静脉穿刺情况、血压数值情况、呼吸道畅通度情况以及导管供氧情况等。 ③做好患儿保暖工作。 在转运过程中,应使用毛毯等对患儿进行有效保暖干预。④做好转运患儿交接。医疗人员应积极对患儿接收科室的医生进行患儿相关资料的有效交接,以便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转运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转运:①组建患儿转运护理小组。 在患儿转运工作开展前, 医院应积极做好患儿转运护理工作小组的组建,由急诊医生、护士长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对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 从而实现护理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计划制定完成后,需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分析,对计划中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以便促进转运工作内容的动态监管。②做好转运风险的告知。在转运开始前, 为了有效确保患儿家长在转运过程中可以有效配合医疗人员的相关工作, 医疗人员应对患儿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合理告知,以便患儿家长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应做好相关转运同意书的签署, 从而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与激化。③做好患儿接收科室的有效告知。为了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在转运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做好与接收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以便保障患儿治疗工作所需的相关设备可以有效调试与准备。④做好医疗知识宣讲。在转运前, 医疗人员应对转运工作内容对患儿和家长进行有效讲解, 以便帮助患儿和家长建立正确的转运意识,从而提升其对于转运工作的依从性,进一步实现转运风险的合理降低。⑤做好患儿安全护理管理。在转运过程中,医疗人员应有效对患儿表现进行合理观察,针对患儿哭闹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安抚,以避免患儿因为乱动而造成不良问题。⑥落实患儿突发情况干预。针对心跳骤停与窒息等突发情况的患儿, 医疗人员应立即停止转运工作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急救干预; 针对呼吸道堵塞情况的患儿,应积极对其堵塞物进行清理。 ⑦做好患儿病房护理。 当患儿送至接收科室病房后,医疗人员应有效做好患儿自平车到病床的移动, 同时有效做好患儿相关资料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转运风险发生率、 接收科室满意度得分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 其中,护理风险包括供氧停止、输液管堵塞、留置针脱落、管路松脱、仪器故障、药物准备不足等。 接收科室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采用相应满意度量表进行分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转运风险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转运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转运风险对比

2.2 患儿转运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转运成功率对比

2.3 患儿接收科室满意度得分对比

研究组接收科室满意度得分为(95.13±2.41)分,高于对照组的(90.63±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12)。

2.4 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对比

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为(90.63±2.32)分,高于对照组为(82.61±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6,P<0.001)。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7-8],近年来,随着传统生活模式的转变,社会生活中各类致病因素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导致我国患病人群数量不断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在做好社会转型的同时,积极推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对国民健康水平的合理维系具有积极意义与价值[9-10]。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 急诊科主要用于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初步诊断与应急处理,同时,在应急处理完毕后, 根据患者类型需对其进行相关科室的有效转运,以便进一步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11-12]。 在此过程中,儿科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抵抗情况,从而造成了转运护理风险的提升, 从而不利于患儿健康的合理保障[13-14]。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转运风险护理管理措施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确保患儿转运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优化。

该次研究得出,研究组转运风险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2.5%;研究组的转运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 研究组接收科室满意度得分为(95.13±2.41) 分, 高于对照组的(90.63±2.18) 分 (t=5.281,P=0.012),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为(90.63±2.32)分,高 于 对 照组 为(82.61±4.39)分(t=3.296,P<0.001)(P<0.05)。 徐建芳等[15]通过比较两组转运途中的意外发生率,得出观察组意外发生率2.9%,接收科室满意率97.8%;对照组意外发生率26.7%,接收科室满意率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研究结果与该文相似。 该次研究表明,与常规转运护理模式相比,通过转运风险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转运风险发生率降低、 接收科室满意度得分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得到显著提升, 即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开展对儿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顺利进行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在儿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为了有效提升转运工作质量, 医疗人员应合理做好转运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研究组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