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霞,陈艳宏,陈爱萍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清濛分院,福建泉州 362000
高血压疾病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作息等息息相关。 高血压亦是导致冠心病、卒中及心衰的主要因素之一, 加之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步退化及耐受能力下降,由高血压引发的一系列病症的发病几率增大,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及护理至关重要[1]。 高血压疾病主要依靠患者在院外的自我护理以控制血压平稳,大多数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差, 社区医院可通过随访形式,对管辖区域的高血压患者集中护理管理,达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并减轻心理负担的目的[2]。 其中多种可供选择的护理模式均可得以应用, 高血压护理被认为是适合社区患高血压病人群的干预模式, 该文对2018 年2—8 月期间120 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社区随访护理模式实施的效果进行观察, 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研究,以求证其优越性,报道如下。
采用自愿的原则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方便选取的该院管辖社区120 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已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的患者在3 个不同时间段内检测的血压均高于140/90 mmHg,且症状及体征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均已经达到使用降压药物的标准; ③入组的患者及亲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异常、 认知障碍或文化水平低于小学学历的患者;②因其他疾病或因素所致的血压异常升高;③肝肾功能中、重度不全者;④研究中途退出者。 对照组共60 例,男32 例,女28 例;年龄49~78 岁,平均(62.85±5.42)岁;病程1~15 年,平均(9.82±3.01)年;高血压分级:1 级22 例,2 级26 例,3 级12 例; 合并症: 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39 例,冠心病19 例。 观察组共60 例,男34 例,女26 例;年龄44~76 岁,平均( 63.14±5.95)岁;病程1~16 年,平均(10.02±2.95)年;高血压分级:1 级20例,2 级27 例,3 级13 例;合并症:糖尿病17 例,高脂血症41 例,冠心病16 例。 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 疾病分级以及合并症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观察组:①为该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便管理,并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包含高血压病情分级、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制定特定的护理计划。 ②组织患者及亲属每月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将高血压防治及护理的相关知识以视频的方式传播给患者, 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内科医师解析,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专业的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示范家庭血压计的使用流程,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科学饮食以及适宜的功能锻炼。 每次讲座及培训完毕后,将患者的掌握情况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有效反馈,作为下一次讲座内容的重点,向患者及亲属宣教[4]。③嘱咐患者每日早晚监测血压, 每周电话随访患者的病情,询问是否有按时服药、健康规律生活作息及锻炼等,以及血压的波动情况。 每月嘱咐患者至门诊复诊,门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重新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案。 ④护理人员定期对治疗消极、心理负担较大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并邀请家属加入心理辅导小组,嘱其增加对患者的关爱,多倾听患者,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建设[5]。 ⑤针对病情较重、高血压知识掌握不足、 服药和血压监测依从性差或中重度焦虑及抑郁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 在明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后,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对照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嘱咐患者每2 个月至门诊就诊,并由医护人员宣教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指导患者用药及检测血压,并嘱患者在家主动监测血压,对有明显消极情绪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疏导,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时长一年的护理干预。
①记录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 包含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两项。 ②比较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其中包含10 项内容,共计100 分,得到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越高, 具体如下: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疾病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的关系;服用药物、饮食生活以及康复锻炼的原则;血压监测的流程;血压急剧变化时的急救处理方法;情绪管理方法; 体重控制方法。 ③评价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包含焦虑和抑郁两种,其中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抑郁情绪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者分值越高则表示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高[6]。 ④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监测依从性,分为主动依从、被动依和不依从3 项,主动依从是患者不需敦促可自主按时按剂量服药和主动配合监测血压, 被动依从是患者需在敦促下按规定服药和被动配合监测血压, 不依从则表明患者不能按时服药和不配合监测血压。 ⑤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 护理人员以匿名问卷形式发放给患者对其工作进行评估,共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 种答案,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60×100.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高血压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BP 与DBP 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BP 与DBP 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均较之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SAS 和SDS 评分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 P 值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51.24±11.65 52.69±12.05 0.670 0.504 81.36±9.54 68.69±8.78 7.570<0.001 15.494 8.313<0.001<0.001
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91.67%)及血压监测依从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8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3%)相较于对照组(85.00%)显著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包括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与接纳程度, 加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但其不足之处也较为突出,系统化的管理并不精确,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也将导致护理效果局限[7]。而高血压护理模式将管理模式更精细化、多样化,激发患者配合的热情度,保障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同时家属的加入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利于改善患者治疗心态。 个性化护理方案、知识讲座以及持续的随访沟通大程度更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疾病的调控。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比较[(),mmHg]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比较[(),mmHg]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SBP干预前 干预后158.84±12.55 160.15±13.02 0.561 0.576 135.42±10.36 146.35±11.15 5.563<0.001 t 值11.475 6.236 P 值<0.001<0.001 DBP干预前 干预后94.84±8.56 95.10±8.64 0.166 0.869 73.15±7.74 80.24±8.02 4.927<0.001 t 值 P 值14.558 9.764<0.001<0.001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 和SD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 和SDS 评分比较[(),分]
组别SAS干预前 干预后t 值P 值SDS干预前 干预后t 值 P 值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56.12±5.56 55.86±5.48 0.258 0.797 41.15±6.32 47.58±7.01 5.277<0.001 13.776 7.208<0.001<0.001 55.13±6.34 54.92±6.28 0.182 0.856 42.37±5.64 48.21±6.12 5.435<0.001 11.648 5.927<0.001<0.001
表4 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依从性比较
该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BP 与DBP 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低, 表明实施高血压护理更利于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并调控至稳定水平, 临床应用价值高。 干预后观察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明高血压护理能将关键信息有效输送至患者,帮助其了解病情,便于自我管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明社区随访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 能够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 表明高血压护理使患者更了解自身疾病,加以有效的心理疏导,逐步建立患者乐观的心态与正确接受治疗的态度, 更加配合治疗。 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及血压监测依从率分别为91.67%、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71.67%、81.67%(P<0.05),王萍[8]在其研究中显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定期院外随访,并与常规护理小组进行对比,在遵医嘱用药率方面,院外随访组达到94.27%,高于常规护理小组的73.07%,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加强社区随访,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提升作用;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为98.33%, 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提示社区随访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表现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也有较好效果,也体现了该护理模式的成功及优越性。
综上所述, 在社区随访中实施高血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极高, 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 增加治疗依从性,提高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消除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