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柯及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无锡 214000
脑血管病是指以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 以老年人群最为常见,脑血管病的疾病种类多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现头晕、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临床常通过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该病。 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以及复发率,因此,该病一经确诊应及早进行治疗, 避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 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是治疗该病常用的药物,但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仍不够理想。 依折麦布是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其与阿托伐他汀均是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具有选择性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2]。 为分析依折麦布联合中低强度阿托伐他汀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该文方便选取该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75 岁,平均年龄(57.50±6.45)岁;脑血管病程2~6 年,平均(4.01±1.01)年。 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0~76 岁,平均年龄(58.01±5.01)岁;脑血管病程2~7 年,平均(4.50±1.44)年。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已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患者年龄≥40 岁;患者或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存在免疫系统缺陷、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两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113013;规格:0.1 g×12 片×2 板/盒)口服治疗,100 mg/d。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7 片×2 板/盒)强化治疗,睡前口服,40 mg/d。
观察组在阿司匹林用药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睡前口服,20 mg/d,同时予以依折麦布(批准文号:H20160181;规格:10 mg×5 片/盒)治疗,口服,10 mg/d。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周。
①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第1 天采集其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器(型号Sysmex cs-5100)检测血清中的D 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Ⅲ)、蛋白C(PC)含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②血脂指标检测: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第1 天的肘静脉血,采用速率法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操作方法以说明书为准。 ③观察两组用药后发生食欲不振、胃肠道反应、肌肉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的DD、ATⅢ、PC、hs-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DD、PC、hs-CRP 含量低于对照组,ATⅢ含量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HDL-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TG、TC、LDL-C、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HDL-C 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DD(m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64±0.33 1.62±0.31 0.22>0.05(0.56±0.08)a(0.74±0.15)a 5.29<0.05 ATⅢ(%)治疗前 治疗后72.11±10.05 71.04±10.14 0.37>0.05(97.87±7.49)a(81.20±7.35)a 7.94<0.05 PC(mg/L)治疗前 治疗后21.13±4.47 22.15±4.00 0.85>0.05(8.98±3.34)a(13.37±3.38)a 4.62<0.05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6.18±1.33 6.88±1.53 1.73>0.05(3.08±1.13)a(4.88±1.37)a 5.07<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对比[(),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对比[(),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TG治疗前 治疗后TC治疗前 治疗后HDL—C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4.14±1.33 4.12±1.11 0.06>0.05(2.08±0.28)a(3.14±0.35)a 11.82<0.01 6.31±1.75 6.29±1.84 0.04>0.05(3.17±0.49)a(5.20±0.35)a 16.86<0.01 1.13±0.37 1.15±0.29 0.21>0.05(2.88±0.34)a(1.37±0.38)a 14.81<0.01 4.28±1.07 4.25±1.03 0.10>0.05(1.58±0.53)a(2.88±0.33)a 10.41<0.05
观察组发生食欲不振、胃肠道反应、肌肉痛的例数分别为1 例、1 例、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食欲不振、胃肠道反应、肌肉痛的例数分别为3例、4 例、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
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高血脂、 血液粘稠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其中毛血管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大,由于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出血管炎症,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脂质在血管内的运输不畅,大量沉积下来后会形成血栓阻碍血液的流通, 继而造成脑部缺血缺氧[3]。患者患脑部缺血缺氧时极易出现肢体麻木或是瘫痪的症状,并影响到脑部及神经的正常功能[4]。 因此,临床用药以控制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并以此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5]。
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的DD、PC、hs-CRP 含量低于对照组,AT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 分析原因,该次研究检测的DD 是种可溶性的降解产物,其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与继发纤维溶解亢进的状态;ATⅢ是体内的天然抗凝蛋白,具有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PC 具有血小板凝结作用;hs-CRP 是机体非特异性机制的一部分,是可以反映炎性反应的指标[6]。 研究使用的阿司匹林具有光谱药理作用, 该药能够有效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阿托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的还原酶抑制剂,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是在胆固醇中生成的限速酶, 该药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的合成来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及脂类代谢障碍,患者血管代谢正常,血管内皮损伤减少,其炎症反应随之降低[7]。 然而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效果不同,单独使用高强度阿托伐他汀辅助阿司匹林治疗, 可能会使患者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 同时,依折麦布属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该药除了能够清理血液中的胆固醇,还能够发挥抗炎、保护血管内皮作用,该药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 既能减少由于阿托伐他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又能够相互发挥出保护血管内皮、避免血栓形成的效果,患者血小板无凝集、炎症反应减轻,其DD、PC、hs-CRP 含量能够降低,而ATⅢ也会随之提升[8]。 此外,研究还得出,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LDL-C 水平比对照组更低,HDL-C 比对照组更高 (P<0.05)。TG、TC、LDL-C、HDL-C 均是血脂指标,均可反映患者血脂代谢状态。 虽然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并降低血清内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减轻胆固醇对心肌的损伤,发挥出调脂效果,但单独使用并加大剂量后仅能够将LDL-C 水平下调5%, 却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9]。 而依折麦布进入人体后可在小肠内结合NPCILI 转运蛋白并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与转运,使肝脏内合成LDL-C、TC、TG 的量减少,与阿托伐他汀联合辅助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血脂代谢作用。 对比两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得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在吴鹏程[10]的研究中:两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结果得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P<0.05)。 与该次研究得出的结果相似; 依折麦布联合中低强度阿托伐他汀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 依折麦布联合中低强度阿托伐他汀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病, 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含量与降低血脂指标水平, 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与血脂代谢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