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宇
(商丘市梁园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商丘 47600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鸭常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全身痉挛。该病有一个很明显的病理性变化就是患病鸭的肝脏肿大异常且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出血点。鸭肝炎病毒主要侵害3~15 日龄的雏鸭,一旦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成年鸭也可感染此病毒,但是常表现为一过性病程,不会发病。其实鸭肝炎病毒的致死性并没有太高,主要是该病毒容易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鸭群,造成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患病鸭本身的分泌物、代谢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一旦被健康鸭群接触便可感染发病。这是鸭场比较头疼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该病毒主要侵害雏鸭,刚购入鸭苗不久,就看到鸭子一只只死在面前,不但让场主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给鸭场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严重。2021年8月份,笔者接触过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现对该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检测治疗过程进行全面描述和总结。
商丘市某鸭场存栏362只雏鸭,于2021年8月6日购入,舍内饲养,2021年8月14日,鸭舍内有3只雏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的症状。3 d 后又有6 只雏鸭出现相似的症状,且之前发病的那3只鸭子全部死亡,场主以为是近期雨水较大,饲料发生霉变、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的,随即更换了饲料,但是发病鸭的数量仍然持续在增加。笔者于8 月22 日接到场主电话描述,前往鸭场进行诊治。
笔者赶到鸭场的时候发现舍内的鸭子数量只有原来的2/3,且存活的鸭子中仍有一部分鸭子处于发病阶段,发病的鸭子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被毛松乱无光泽,闭目缩颈,离群独卧,两脚向后摆动,临死前的鸭子头向后仰,形似观星,然后在数分钟内即可死亡。据场主回忆,有的鸭子出现神经症状后会持续几小时才死亡。
对3只死亡的雏鸭进行剖检,发现鸭子的肝脏肿大,肝脏边缘钝圆,质地松脆,肝脏不再是鲜红色或者深红色,而是土黄色,且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胆囊肿大,胆汁呈淡绿色或者浅绿色,肾脏肿大充血,脾脏肿大。
经过发病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笔者怀疑病鸭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为了进一步确定发病的原因,无菌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肾脏组织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病毒分离和检测,又由于鸭肝炎病毒引起的症状与沙门氏菌引起的症状类似,所以让检测机构进行了鸭肝炎病毒和沙门氏菌两种病原的鉴别诊断。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是感染了鸭肝炎病毒。
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后确诊该鸭场本次鸭病为鸭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对发病但没有死亡的鸭群及时注射了高免血清,每只鸭子皮下注射1 mL。为了防止并发细菌病,在注射高免血清的同时还注射了丁胺卡那霉素,1 次·2 d-1,共注射4 次即可。经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该鸭场的病毒性肝炎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鸭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逐渐好转,除了未治疗前死亡的鸭子外,治疗后本场再无发病鸭死亡的现象出现。
鸭病毒性肝炎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有研究表明,该病在冬春季节容易暴发,且死亡率偏高。当鸭场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缺乏微生素或者微量元素、鸭舍的空间过小、饲养密度大时都可以促使本病的发生。在本次治疗当中,由于鸭子日龄较小,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因此治疗时采用的是注射高免血清的办法。同时,为了避免鸭子并发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在注射高免血清的同时还给每只鸭子混合注射了抗菌药物。此外,还建议场主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态制剂。
对于该病的防控,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饲养管理方面。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保证饲养密度适中,不可为了节约饲养空间,致使鸭子活动空间较小,使其排出的粪污清理不彻底。此外就是要搞好环境卫生。当饲养密度较大的时候,要每天清理粪便1 次,1 周消毒1 次。在饲养密度较小的时候,要保证最低3 d清理粪便1次,2周大清洁和消毒1次,以杜绝外来病原的传入。最后就是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鸭场,尤其是从疫区过来的人员和车辆。二是免疫接种。对于有母源抗体的雏鸭来说,要在7~10 日龄之间进行免疫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二联苗;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鸭来讲,要在出壳的1~3 日龄及时接种。对于种鸭来讲,在产蛋前30 天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进行首次免疫,两周后进行加强免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鸭肝炎Ⅰ型和Ⅲ型两种疫苗,接种之后,如果这两种疫苗仍然不能将疫情控制住,笔者建议将病死鸭的组织进行研磨制备成灭活疫苗对发病鸭群进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