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龙
(穆棱市动物检疫中心,黑龙江 穆棱 157599)
在雏鹅饲养过程中,由于其整体的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疾病,如脐炎型葡萄球菌病。为了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科学的诊断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促进患病雏鹅尽早康复。
以黑龙江某地区的农场为例,2021 年3 月份其在山东地区购入2 000只雏鹅,经过2 d时间的运送至养殖场,在卸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有46 只雏鹅死亡,养殖户认为此种现象主要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不当引起,为了避免其他雏鹅出现死亡的现象,养殖户将适量的多维、葡萄糖及青霉素加入到雏鹅的饮水中。待到第二天观察,出现100多只死亡的雏鹅,于是将适量的诺氟沙星以及土霉素钙加入到饲料中,不但症状没有出现好的转变,反而又死亡64 只,通过观察发现,多数死亡的雏鹅体质较弱,且有大肚脐的情况。之后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诊断,明确该批雏鹅为脐炎型葡萄糖球菌病。
如果有雏鹅患有脐炎型葡萄球菌病,主要的表现为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眼神呆滞以及流眼泪等,部分病例会出现脐孔闭合不全及肿大等现象。在患病雏鹅的肚脐部位会出现局部紫黑色且硬度过大的情况,还有部分患病鹅会排出黄绿色以及黄白色粪便。
对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发现在雏鹅的肚脐孔周围有黄红色液体,部分呈暗红色。与此同时,脐孔周围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会变成脓样干固坏死物状态。通过观察发现,病死雏鹅存在卵黄吸收不良的情况,并且心包扩张,有黄红色液体存在心包腔中,主要呈半透明状态,部分病例会在肺部发现出血现象,同时存在严重的液化情况。
在无菌的条件下取病死雏鹅的心脏或者肝脏等病料进行涂片,经过自然干燥后进行革兰氏染色,之后开展镜检工作,发现有葡萄球菌存在。进行细菌培养,将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的病料在肉汤培养基以及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接种,需要进行时间长达18~24 h 的培养,通过观察琼脂培养基,能够发现边缘整齐且表面光滑的菌落。而在肉汤培养基中发现其发生沉淀,经过2~3 d的培养,可见菌环在管壁处出现,通过涂片镜检可发现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在经过细菌培养的肉汤,取一小部分向家兔身体内注射,实际用量为0.2 mL·只-1,发现在肉汤注射的24~48 h后,家兔发生死亡。对病死家兔进行剖检,发现在肝脏及心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脓肿,并且浆膜有出血现象。取部分鲜血进行涂片镜检,能够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
采用常规纸片法开展药敏试验,发现此种病菌对头孢噻呋以及阿莫西林存在高敏反应,而存在中敏反应的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以及庆大霉素,对青霉素、氟哌酸以及磺胺甲基嘧啶为低敏反应。结合临床症状、剖检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工作,明确以上病例为雏鹅脐炎型葡萄球菌病。
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对于新挑选的雏鹅,需要进行隔离饲养管理,并做好仔细观察,如果存在疾病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结合实际的患病程度,如果雏鹅肚脐部位出现较为轻微的炎症,可以利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全面的清洗,之后选择涂抹碘甘油的方式做好处理。与此同时,做好舍内的清理,避免污物长时间堆积,利用2%的苛性钠溶液对饮水器等工具进行消毒,除此之外还要利用0.3%的百毒杀溶液以及0.2%的过氧乙酸对环境和雏鹅进行消毒,且两种消毒药剂应该交替利用。
对于轻型病症,可将氟苯尼考添加到饮水中,具体用量为100 mL·L-1,2次·d-1,在落实相关工作之前,应该对雏鹅进行2 h的停水。为了提高雏鹅的免疫力,需要将227 g的电解多维添加到100 L水中,并与0.1%的维生素C 进行充分混合,为雏鹅的康复提供保障。针对病症较重的病例进行治疗时,可以利用头孢噻呋肌肉注射,使用剂量为0.5 mg·kg-1体重,利用黄芪多糖进行稀释,治疗周期为3 d,使用频率为1次·d-1。
为了有效预防雏鹅脐炎,需要从种蛋环节入手,保证种蛋的清洁,避免受到粪污或者环境的污染。养殖场需要增设专门的产蛋箱,确保箱内温度恒定且洁净干燥。在雏鹅孵化的过程中,应该定期对孵化器做好消毒工作,应该对环境温度做好合理控制,同时科学调整密度,避免出现相互挤压等情况。在雏鹅采购环节,做好运输管理,保证雏鹅挑选的严格,如果发现存在患病雏鹅,应该及时治疗,严重的进行淘汰处理,避免引发大面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