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蕊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初中音乐,受限于教师自身教育思想的制约,导致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学生对教师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认同度低,无法产生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积极引入流行音乐,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凸显音乐魅力,催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增强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的可靠途径,以此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学;融合
初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1]。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喜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流行音乐进行鉴赏,透过表面深入把握音乐本质,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鉴赏技巧,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更加复杂和高雅的音乐,实现学生自身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共同提升,为学生建立更高端的音乐舞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一、转变观念积极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将流行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出发,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音乐知识,增加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不断扩展学生的音乐意识,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升[2]。例如,在学习一些民族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最炫名族风》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这首流行歌曲蕴含了丰富的民族韵味,以及朗朗上口的旋律,在社会上的传唱度也非常广,学生们对这首歌也十分熟悉。教师借由《最炫民族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民族歌曲元素和传统音乐元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以更加专业化的视角欣赏和解读流行音乐,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二、合理挑选流行曲目,传递积极教育意义
许多流行歌曲中蕴含了十分积极的人生意义和教育意义,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时,也要注意对流行曲目的挑选,确保所选取的内容积极向上,能够传递更多正面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和欣赏歌曲的过程中,领悟更多的教育意义。例如,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是一首表达爱国之情的歌曲,教师在进行《黄河大合唱》音乐教学时,就可以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引入教学课堂,歌词中的“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与《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形成对应关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作曲者和演唱者对祖国深深地热爱之情,并由此引发出学生内在的强烈爱国热情,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家国情怀意识。又比如台湾歌手郑智化演唱的《水手》,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追求融入歌曲之中,体现了演唱者身残志坚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引入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性格品质进行更好的塑造。这些流行歌曲都蕴含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入音乐课堂中,可以使教师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三、多元呈现流行音乐,丰富学生音乐技巧
在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流行音乐进行多元化呈现,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欣赏过程中,接收更多音乐信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技巧,体现出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的价值[3]。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歌曲《同一首歌》引入课堂之中,这首流行歌曲旋律柔和,歌词温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手语舞蹈版的歌曲视频,在带领学生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舞者优美的肢体动作,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更多的音乐元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准确把握歌曲旋律和节奏,还能模仿视频中的动作进行自主尝试,以实践探索的方式,理解歌曲内涵,实现自身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流行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的集中体现,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流行音乐,尊重初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喜好,积极将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流行音乐为桥梁,架起学生通往音乐舞台之路,让学生对流行音乐拥有更多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解读,能够透过表面的歌词和旋律,挖掘歌曲内在的乐理知识和情感内涵,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技巧,提升學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体现音乐教学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苗笛.探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177.
[2]桑荔.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220.
[3]李志峰.引入流行音乐 营造课堂氛围——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求知导刊,2020(37):89-90.DOI:10.14161/j.cnki.qzdk.2020.3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