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艳
随着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应再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和感悟,享受文中优美的文字和画面,领略内容的新奇和有趣,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启迪,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内化。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在阅读中想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可用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课文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精心指导。例如《芦花鞋》一文的结尾这样写到:“青铜拿着自己脚下的芦花鞋,他笑了笑,光着脚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这时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猜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青铜把自己脚下的芦花鞋卖给了最后的那位顾客,因为青铜家里很贫穷,不得不用卖芦花鞋的钱来维持家里的生计。”有的说:“青铜把最后一双芦花鞋送给了那位顾客,因为他看到了那位顾客对芦花鞋的喜爱,他更想推广家乡的产品,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家乡,喜爱他的家乡。”还有的说:“那位顾客最后没有要青铜脚下的芦花鞋,因为他怕青铜光着脚回家把脚冻坏了。”虽然还有些学生想象的结局有些幼稚、牵强,但是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中相互引导,开阔思路,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二、在阅读中评论。
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因此,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进行评论,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学生知道当时由于天气原因,“玛丽号”与“诺曼底号”相撞,“诺曼底号”的船身被撞了一个大窟窿,轮船即将沉入大海,船上的人们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有意葬身于大海之中。而对于哈尔威船长该不该有意葬身于大海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评论,有的学生认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与自己的轮船共存亡,这是英雄的壮举。”还有的学生认为:“哈威船长是难得的人才,他的牺牲是祖国的损失,他应该活下去,继续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学生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精彩地发表心中的意见。因此,教学中引发学生评论,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在阅读中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文中的词语、句子、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等入手,使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学生有了疑问,便能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讨论来完成。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板书课题后提出问题:“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用脚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腳长在哪呢?”等等。接着我从学生的不同问题中选择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急着想知道答案,便兴致勃勃地读起课文来。慢慢地,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也学会了质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在阅读中活动。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如:“分角色朗读”、“竞赛读”、“开火车式朗读”、“配乐朗读”、“模仿读”等等,这样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文的特点及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而定,不可牵强乱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使阅读过程不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热爱阅读,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在阅读中自悟。
“悟”是阅读的内化过程,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同学听,并让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达到自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课时,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老实”、“贪玩”“尽职”等词语,体会猫性格的古怪。然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品味含有“温柔可亲”、“淘气”、“生机勃勃”这些词语的句子,从中领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就从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朗读自悟,最后达到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目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