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2021-01-10 20:13高婷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高中语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给高中语文教师设定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对明确教学重难点具有指导意义。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古诗词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古典诗词可以称得上字字珠玑而又意丰高华。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尊崇,古诗词教学为继承文化、传递文化蓄力,也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要求,进行实际教学观察,分析当下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问题,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古诗词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古典诗词可以称得上字字珠玑而又意丰高华。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尊崇,古诗词教学为继承文化、传递文化蓄力,也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在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下两册中古诗文选编所占比重不小,选择的诗词文本质量好、篇目新颖,除了保留了原来人教版教材中的优秀选文外,还增加了众多文质兼美的新篇,如必修上册的《芣苢》《登泰山记》,必修下册的《促织》《与妻书》等。

随着2017年新课程标准颁布,“核心素养”正式进入教育视野,成为各个学科培养学生的标准,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给高中语文教师设定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对明确教学重难点具有指导意义。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重文本解读,忽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时,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容易忽视学生思维的单一、聚合的思考特点。如进行《登岳阳楼》教学时设置目标为:1.把握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美;2.学习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体会其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三个目标紧扣古诗词特点,在课堂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分析颔联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读出此联描写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广阔,景色宏伟奇丽,寓情于景,“坼”“浮”表现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日月星辰飘荡起落的壮阔图景,但在随堂情境默写检测环节时,80%的学生将“日夜”错写为“日月”。显然,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颔联中的“意境广阔”之意。如若教师在分析诗句时,能够将“乾坤日夜浮”与“乾坤日月浮”进行比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注意到诗人将代表时间的“日月”和代表空间的“乾坤”糅合在一句中,这一句既囊括空间又延续时间,营造出的时空如此壮阔浩渺的意境,这样进行提高学生的思辨性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體悟诗歌、提升品读的能力。再者,由于学生很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情感表达,所以分析情感时,很多同学受原有知识的误导,倾向于人云亦云,分析颔联、尾联时,机械地解读为表达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忽视了每一首诗歌的细致情感表达都具有特殊性,忽视了本诗句中颔联重点表达了诗人独自漂泊在外、政治不得意的落寞、孤独,不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和表达,只会机械地“套公式”。

(二)目标制订重意境、意象分析,弱化文化的传承等隐性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倾向将教学目标重点设置在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上,而弱化了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也因应试、掌握答题技巧等原因忽视诗词中的文化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在进行李清照《声声慢》这首宋词的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关注其中的文化传承的目标,而是侧重于感知意象,学习如何通过赏析叠字、意境来品读“愁”。秋季饮酒赏菊是古代文人雅士特有的排遣愁绪的方式,在诗词中也常常出现,是诗词创作和情感表达的一种秋日情结。因此,在进行解读诗人行为情绪时,不应单单分析意象,更应关注其中的情与志,还有秋日本身带来的愁思。“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伤,加之独身一人的饮酒赏菊,不仅是愁苦,更有词人自我愁思的无法排遣,情不自禁地沉溺于伤秋痛苦和身世痛苦之中的不得不愁。设置教学目标时忽略“伤秋”这一文人雅士之情结,将难以体会词人寄予景中的自我愁思。其中的酒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古典诗歌中关于品酒、饮酒之时的作品历代皆有,吟诗作对可以增加酒兴,也有利于抒发诗人的感情,文人雅士大多对酒情有独钟,借酒抒怀的作品比比皆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课堂教学功利性强,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引导、方法论指导、价值导向等。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教材中的经典范例,但不能只局限在教材,要将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古诗词学习透彻,需要做到知人论世、对比同期作品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而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单篇的教学。

统编版教材以任务群整合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或因教师自身能力或因应试目的,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更倾向于以单篇课文讲解后背诵、默写为主的应试教学方式。这种不重视分析文本只关注默写和答题模板的方式,一方面导致古诗词内容碎片化、诗歌意境全无;另一方面因忽视了每首诗的特殊性,学生对诗歌一知半解,做题时无法准确把握内容和情感,不能举一反三,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课堂,尤其是高三课堂中,教师开设的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总体来看各个环节的设置就是以考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机制,针对试题常考题型进行串讲。在串讲时忽视对诗词文本的理解和挖掘,更多倾向于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答题模板套路导致诗歌意境全无,诗词内容碎片化,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记得模板,但换一首诗歌就不懂了。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每一首古诗内容的特殊性和唯一性,在考试中,对诗歌的理解也是有针对性的,无内容理解的模板毫无用处。由此可知,要想真正让学生在考试中做对诗歌鉴赏,就不能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考试完全割裂开,应以读懂诗词内容为前提,真正关注学生自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了解学生实际,而不是机械讲授套路。

二、教学建议

综上,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古诗词教学设计的几个建议。

(一)以教材为引,重视诵读,体察诗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沉淀,“教育思想的提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都必须抓住思维能力的核心”(许汉),诗歌以其特有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联想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堂学习诗歌时应注重以课本文质皆美的选文为范文,以注重诵读品悟为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避免固话解读诗歌。在课堂教学中,要细心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体悟意境,感受古代先贤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不应该固化诗歌的内容,大量灌输所谓的专业的文本解读内容。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文本解读是个性化的,是保护学生在解读古人思维时的想象力和内在创造力的,注重学生独立品析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思维引导而非拆分诗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理性教学,将诗歌分为意象、手法、情感三方面来固化分析,探讨诗人风格特点,僵化了学生思维;或者固化诗歌分析层次,使学生只能按照模式解读,让本来具有的丰富多彩意境变得支离破碎,失掉了整体美感,也使得学生不能消化、整合诗歌内容,难以生成完备的诗歌品鉴思维系统。

最后,要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整体性学习古诗词。教材的任务群教学内容,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精读、深读,“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

(二)发现诗词之美,提升审美鉴赏素养、探索诗词文化内涵

诗歌的“美的形式”就是能够抓住的意象以及体悟出的整体意境。学习诗词之前要能够感知诗词之美,才会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若只是将古诗词看作识记字词、分析手法的资料,忽视了诗词本身的美感,那么师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将渐渐退化。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清楚掌握诗词美在何处,备课时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合作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善于倾听学生带有自我理解的声音,给予个性化回应,充分鼓励个性化解读,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诗词的兴趣。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等方法增加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积极走进古诗词文本世界、诗人内心世界中去。

古诗词中的情感蕴藏着宝贵的人文价值和民族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古诗词情感及价值观的审美教育功效,在精神贫瘠的现代社会下,以此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优秀民族气质。

(三)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强化综合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根据对古诗词教学课堂的了解,教学困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关注意象意境,轻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难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教学评价单一,课堂沦为考试的训练基地。

学生的古诗词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较弱。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关注点为“语言材料与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整合水平”。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日常教学中要对古诗词文言词汇、题材类型等做好储备;让学生自己联系、整合具体语言材料,找出其特殊点和规律,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和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衡量是忽视了新高考更加关注能力考查的特点。新高考试题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赠别郑炼赴襄阳》一诗设置问题是“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对于诗歌本身内容的理解是回答好问题的第一步,泛泛而谈是无法得分的。以此得知,高考的改革是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基础的,高考题目考查的能力远不是靠机械重复刷题能够提高的,高考与日常教学并不矛盾,都是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基础上,都为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四维度的均衡发展,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关注高考能力指向,重视古诗词教学对核心素养的落实程度。

结束语

以打破被动接受的应试学习方式,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文言古诗词教学是学生、教师、古诗词文本三者进行动态交流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引导挖掘文本学习侧重点,根据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的引导作用。

基于新课标要求,高中古诗词教学更强调要“以人为本”,开启“师生合作互动”模式,高中生心智较初中阶段有了提升,自我探索和执行力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高中古诗词教学要深入,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诗词解读能力,培养系统完备的诗歌鉴赏思维系统。同时,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其良好的文学修养,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高婷(1990—)女,汉族,山东日照人,中学二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高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猜诗词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