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单世涵
【摘要】目的:探讨凸面底盘在肠造口术后早期一月内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住院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当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对照组使用平面底盘,实验组使用凸面底盘。在30天内对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造口高度、排泄口高度、DE丁评分、造口并发症情况及造口底盘更换频率进行观察评价。结论:肠造口术后早期可以使用凸面底盘,且能够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底盘更换时间,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造口;凸面底盘;术后早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235-02
近年来,肠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肠造口术的实施减轻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痛苦。有文献报道,由于疾病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不力,肠造口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6.3%~53.8%[1-2]。经研究发现,导致造口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是造口底盘的渗漏。造口高度、位置及周围皮肤不理想都易引起底盘渗漏。所以对造口底盘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及造口袋佩戴时间的长短。根据最新的国际及中国凸面使用专家共识,使用凸面底盘,可避免排泄物渗漏到造口周围皮肤上引起并发症[3]。共识指出,基本所有造口类型都可使用凸面底盘,但是对具体使用时间没有明确的定义,凸面底盘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后1月后甚至更久[4-5],但对于术后早期,即指术后一月内[6]能否使用,使用后效果如何并没有明确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术后一月内可以使用凸面底盘,且能有效降低造口并发症,延长底盘更换时间,减轻患者焦虑。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住院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意识清楚,能有效沟通;③行肠造口术的患者;④患者及家属都充分了解肠造口的手术方式,理解术后改变排便方式的生活习惯并愿意承受;能积极配合随访,愿意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底盘下压力性损伤;②造口旁坏疽性脓皮病;③造口旁疝;④不可还纳的造口脱垂。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干预方法 (1)由造口师培训和考核责任护士,明确造口护理的规范,建立造口宣教的内容。考核通过后两组更换造口底盘均由责任护士指导家属更换。(2)对照组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按照常规使用两件式平面底盘,实验组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使用两件式凸面底盘。研究过程中两组均需做到:①每次更换造口底盘时先评估病人基本情况及造口情况,并根据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因人施教,向患者讲解造口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等。同时评估病人焦虑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评估实验组焦虑情况。中国常模结果:分界值50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重度焦虑。护士事先熟悉SAS的内容和指导语,并能熟练掌握询问技巧,让病人在相对安静、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评定,文盲及不能阅读写字的病人由护士向其宣读量表内容,在被试者做出独立回答后由护士记录。②建立档案:每位造口患者由责任护士护士客观填写造口登记本,包括电子及纸制版本。电子档案有专人管理,在患者每次复诊时进行信息更新和重新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3~30天,每次更换底盘时注意观察造口高度变化、排泄口高度变化和造口底盘更换频率,有无并发症及器械性压力损伤的发生。以及使用DET评分评估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及评估患者焦虑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术后3~30天造口变化,发现使用凸面底盘在造口高度、排泄口高度和造口底盘更换频率、DET评分、患者焦虑等方面都优于平面底盘(P<0.05),见表2。且并没有增加造口并发症及器械性压力损伤发生的风险(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术后3~30天的肠造口患者,分别使用平面底盘和凸面底盘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使用凸面底盘的实验组造口高度、排泄口高度都较使用前增加了0.5cm左右,撑平了造口周围皮肤的折痕或褶皱,利于排泄物的排出和收集,有效避免了因排泄物渗漏到造口周围皮肤上引起的粪水性皮炎,防止了造口回缩、造口内陷等并发症的发生,很好地对造口进行了塑形。但使用平面造口的患者造口高度和排泄口高度相较于使用前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出现了回缩现象。同时,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凸面底盘的患者更换造口底盘的频率基本是3~4天更换一次,大大减少了患者因频繁更换造口底盘,牵拉造口周围皮肤引起的皮肤损伤,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7];而使用平面底盘的患者更换底盤的频率基本是2~3天一次,回肠造口患者甚至每天都需要更换,很大程度上都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另外,通过研究得出,术后早期3~30天使用凸面底盘并没有增加术后粪水性皮炎、造口黏膜分离、造口出血、造口脱垂、造口坏死、造口回缩、器械性压力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肠造口术后早期3~30天可以使用凸面底盘且能有效地对造口进行塑形,大大降低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也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实验组在最后一周的观察中出现了2例器械性压力损伤,均为1期,出现器械性损伤的患者造口周围局部出现疼痛和青紫,且出现了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对此,我们立即予患者揭除了凸面底盘,更换平面底盘后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缓解,且恢复排气排便。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与体征,倾听患者主诉,主要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排气排便;有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亢进和腹部膨隆等[9]。及时做出调整。另外,目前凸面底盘的推广率还不高,很多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还是平面底盘,这给向患者宣教增加了困难。同时,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宣教都是面对面宣教,患者及家属接受度,掌握度都比较高,但患者出院后我们宣教大多是通过云随访及微信群进行网上宣教,加上肠造口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网上随访与我们沟通的大多是患者的子女,无法详细得知患者本人情况与感受,降低了宣教的效果,也对术后造口的护理效果有所影响。同时,由于本研究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效果的维持和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陈淑梅,李丽.我国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969-970.
[2]吴艳,司小毛.结肠造口常见并发症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53-54.
[3]孙学珍,余光艳,李琴,等.凸面底盘和腰带加压用于结肠造口早期皮肤黏膜分离[J].护理学杂志,2011,26(10):31-32.
[4]孟晓红,袁秀群.凸面造口产品使用的国际专家共识解读和临床应用启示[J].护理研究,2018,32(13):1993-1996.
[5]Carlsson E,Fingren J,Hallén A M,etal.The Prevalence of Ostomy-related Complications 1 Year After Ostomy Surgery:A Prospective,Descriptive,Clinical Study[J].Ostomy Wound Manage,2016,62(10):34-48.
[6]袁宝芳,徐旭娟,朱建伟.造口皮肤黍雪膜分离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698-699.
[7]马玺燕,彭超.凸面底盘在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1045-1046.
[8]温咏珊,张惠芹.造口患者造口底盘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7):50-52.
[9]Franke A J,Iqbal A,Starr J S,et al.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owelOb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GI Cancers.[J].J Oncol Pract,2017,13(7):426-434.
通信作者:单世涵,E-mail:shanshihan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