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可可 裴雯 汪婧 钱亚新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环境产生虚拟的三维空间的新兴技术。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在成瘾研究中创设出虚拟的但仿真度极高的致瘾物质或行为使用的场景,从而提高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的预防及治疗的效果。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综述。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药物成瘾;行为成瘾;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家科技导向层面,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愈发得到重视。目前,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链基本健全,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也被心理学研究者们广泛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如计算机显示技术、三维图像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可以让用户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到所生成的逼真的感知觉场所。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模拟现实环境的虚拟的三维空间,并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道呈现的信息,使用户“身临其境”[1,2]。
成瘾的概念来自于药物成瘾。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药物成瘾的定义是:药物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和其它反应,为获得使用药物后带来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断药引起的不适感。目前,成瘾包括药物成瘾和行为成瘾。这二者的区别主要在致瘾源的不同。药物成瘾也叫物质成瘾、物质依赖等,其致瘾源主要是各种精神活性物质,即毒品,如酒精、烟草、可卡因、海洛因、麻醉剂及致幻剂等。这些精神活性物质作用于人体后使大脑的奖赏回路兴奋性增强,从而使个体产生欣快和愉悦感。而行为成瘾的致瘾源主要是各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如赌博、网络游戏、社交网络和购物等。这些不良的行为方式同样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使个体获得某种心理满足感,进而强化这种不良的行为方式,从而发展成行为成瘾。无论是药物成瘾还是行为成瘾,一旦形成很难治疗,复发率极高,严重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3]。因此,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研究成瘾的病理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提高成瘾患者的治愈率、预防复吸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很多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成瘾的预防及治疗中,本文将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在成瘾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 虚拟现实技术为成瘾的病理机制研究创设生态效度更高的环境线索
在对药物成瘾的病因病理机制研究中,常需要创设药物使用时的线索和环境,以此来激发药物成瘾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渴求及成瘾相关的记忆等。以往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向被试展示药物使用的器具照片,比如吸食毒品时常使用的冰壶、锡纸、打火机、过滤器、吸管、酒精灯、香烟和注射器等器具的照片。另外还有吸毒场所的照片,例如宾馆房间、歌厅、酒吧、游戏厅和网吧等常见的吸毒场所照片。但是二维的平面照片仿真度较差,与现实场景的差异太大,因此对药物成瘾者的渴求和记忆的唤起程度有限。这可能会阻碍对药物成瘾的病理机制的研究。
已有研究引进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物质使用时的器具线索和场景线索来唤起药物成瘾者的渴求和记忆,并且其唤起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的二维照片的唤起效果[4]。在研究中,研究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复杂的吸毒场景,比如家中客厅放置冰壶、锡纸、打火机和注射器等吸毒器具,宾馆床头放置吸毒器具,酒吧、网吧场景里朋友坐在桌前吸毒等。实验开始后,被试戴头盔观看这些虚拟的三维场景,与现实生活中的吸毒场景相似度更高,情绪和记忆唤起也更高[5]。
2. 虚拟现实技术可提高吸毒预防教育的效果
长期以来,药物成瘾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复吸率极高,因此预防才是最好的选择。传统的吸毒预防教育多以圖文、视频的方式向大众宣传吸食毒品的危害。但是,这些毒品相关知识往往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很难理解抽象的毒品知识和法律知识。即使受教当时理解了这些知识,但是很难形成禁毒观念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远离毒品。因此,传统的预防教育效果有限,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目前,已有研究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大众进行吸毒预防教育,宣传教育的效果较之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效果更好。例如,在向大众普及毒品相关知识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让受众多角度观察毒品,加深其对毒品的认识。再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吸毒的场景,可以让大众体验吸食毒品后的恶心、眩晕等不适感。这些真实的感受比枯燥无味的讲解更能让受教者发自内心地排斥毒品,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因为好奇而去吸毒。另外,可以让大众通过虚拟驾驶技术体验毒驾的危害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6]。
3. 虚拟现实技术可提高成瘾治疗的效果
如前所述,药物成瘾的治疗效果不佳,复吸一直是成瘾研究中的难点问题。经历过戒毒治疗的药物成瘾患者其生理戒断症状大多已经减退,但心理渴求仍会导致复吸。因此,消退引发心理渴求的成瘾记忆是重中之重。消退训练是让患者重新暴露在药物相关线索中却不给予其药物奖赏,以此来降低药物使用相关线索、环境诱发渴求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复吸发生率。但是,传统的消退训练多是让被试观看吸毒环境的照片、视频等方式,被试的沉浸度较差,这可能也是传统的消退训练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已有研究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更为逼真、沉浸度更强的吸毒场景,以利于更有效地唤起被试的吸毒记忆及渴求,从而显著提升消退训练的效果[5]。因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药物成瘾患者进行消退训练或将成为药物成瘾治疗的新趋势。另外,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药物成瘾患者提升拒绝技能的训练。研究发现,药物成瘾患者在戒断治疗后,往往面对亲朋好友的再次使用邀约时缺乏拒绝技能。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高度仿真模拟现实中的邀约场景,在高度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拒绝邀约的技能有利于患者成功在现实场景中复制这种技能,从而有效降低复吸。
4. 小结与展望
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在成瘾基础研究领域及预防宣传教育领域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成瘾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景。但是,当前推广虚拟现实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虚拟现实设备价格昂贵,在毒品预防教育和吸毒治疗中很难做到人均一台,影响治疗的效率。除了设备价格高,对产品的软件开发也存在价格高、速度慢的问题,限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成瘾研究领域的应用。但是,可以争取设备定点配置,每个学校、社区和戒毒机构可尽最大努力配置虚拟现实设备,制定方案合理安排人员的使用时间。另外,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研究人员的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未来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目前仅有虚拟现实技术在药物成瘾研究领域的应用,在行为成瘾的预防及治疗中使用极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赌博成瘾、网络成瘾和购物成瘾等行为成瘾问题也日趋严重。对行为成瘾的预防及治疗中同样存在种种问题影响其治疗效果。后续研究应多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行为成瘾研究领域的应用,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赌博成瘾相关危害的宣传教育,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网络成瘾、购物成瘾的消退训练等,以期获得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这一高精尖技术在成瘾研究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带来对成瘾的病因病理机制的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可能带给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要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成瘾领域的广泛应用,则需要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韵浩. 到2025年 我国“VR+”发展将进入全球前列[J]. 计算机与网络, 2019, 45(01): 16-19.
[2] 刘崇进 吴, 贺佐成,叶雯,张云霏. 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 28(03): 18-27.
[3] 周力丹 陈, 王春光,袁明,刘望,李勇辉,隋南.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质滥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7, 62(09): 888-896.
[4] 刘望 陈, 李勇辉. 药物成瘾记忆的神经生物机制及临床干预方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9, 46(10): 941-951.
[5] 唐浩 李, 王玮,隋南,侯平川,何东鸿.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甲基苯丙胺成瘾记忆消退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21, 30(3): 193-200.
[6] 莫卡達斯·买买提江 倪, 唐浩. 虚拟现实技术在毒品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构想[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 27(04): 442-447.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药物成瘾者与网络成瘾者的注意捕获比较研究”(AHSKQ2016D62)
作者简介:祁可可,1987-10,女,汉,安徽省宿州市,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