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2021-01-10 15:07朵秀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慢性心衰老年

朵秀萍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使用运动康复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共76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观察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心率、射血分数及生存质量分数均没有明显差异性意义;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照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值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6。结论: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使用运动康复方案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生活质量,鉴于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相关人员应对其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慢性心衰;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32-02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原发性心肌病变,与患者心室长期压力过大,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存在密切关系。以上不良症状发生后,心排血量会出现异常,进而诱发心力衰竭,衰竭类型根据位置分类包括左侧、右侧和全心[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国内医院在慢性心衰的领域上,也相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针对老年患者,应在治疗期间应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2]。而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运动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合本文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相关指标,开展了对照分析,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数量为76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8例,其中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5.2)岁,病程在2~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33±3.6)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2人,女性16人,齡在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2±5.83)岁,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5±1.5)年。本案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开展,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字认可。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使用我院基本护理方法,①药品选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抗心衰药物②心理护理:经常鼓励患者,让患者重新树立起对治疗的积极性。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使用时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让患者有所了解。④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和病情特点,开展了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人对患者的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对于二级新功能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患者进行治疗的期间,在知晓患者睡眠质量良好的情况下,适当鼓励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练习,比如在户外走动、散步,慢跑等,每天可进行500~1000米左右的步行,还可进行适当的上楼梯训练,每天两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病情变化,对患者的运动时间和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心功能三级患者的康复护理:心功能三级患者应尽量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量的运动,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在床边进行站立或者行走的练习,每天的运动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每天的运动次数在5次左右。对于新功能四级患者的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在床上休息,并且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洗漱以及日常饮食等护理项,还应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以免出现压疮,从而影响患者的病情。患者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一些关节被动运动的训练和指导,每天的运动时间在1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4次被动训练,直到患者病情慢慢稳定后,患者可从被动的关节运动转变为主动关节运动,护理人员可在旁进行指导,同时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可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适当的改变。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观察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射血分数和心率指标情况,其中心率的正常值范围在60~100次/分,射血分数的正常值范围在50%~70%。对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临床护理效果越好,生产质量越高。具体评估中,对护理效果进行了界定,标准如下:显效为患者心功能达到1级,或指标提升2级以上;有效指心功能达到2级标准;无效:以上各指标均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资料 使用SPSS17.0对患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x±s)计数资料(%)与n表示,前者t值检验,后者使用x2检验。统计分析中,均在P小于0.05的情况下有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对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2.2 对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率和射血分数指标进行分析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心率和射血分数指标均没有差异性意义;对照组患者介入运动康复护理后的心率和刘血分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3 对比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水平 生存质量评分值在护理前比较中,常规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措施干预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肺原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等[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特别容易出现一些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并不十分高,加上在治疗期间心理产生的一些消极情绪,很多患者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对老年患者加强各个方面的护理,不仅仅是对治疗上的护理,还应针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准也的护理,同时,满足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个方面的需求,这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都会带来巨大的好处[4]。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水平,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专业的运动康复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展开康复训练的指导,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专业的护理措施,指导心功能不同级别的患者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满足患者心功能慢慢恢复的需求,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相关指标,而本次研究中采取的是患者的心率及射血分数的指标进行评估,本文就我院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率及射血分数指标情况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心率及射血分数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心率和射血分数上的指标在护理后均优于常规组,P<0.05;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治疗后的康复运动不够重视,导致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对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护理,期间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水平获得改善。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衰治疗和护理期间,根据患者情况应用运动康复护理模式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患者康复水平,而且整体抬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提倡。

参考文献

[1]邓金梅,吴燕群,陈银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对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7):123-126.

[2]龚中元.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0):69-71.

[3]孙艺.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120-120.

[4]李莉.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159-160.

猜你喜欢
慢性心衰老年
血NT—proBNP、cTnT、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测价值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与其预后相关性研究
黄芪生脉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