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侠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多方面工作实际内容,例如医疗、教育等,承担着多种多样的社会责任,事业单位的管理效果已经关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最为重要工作,关乎事业单位的生存,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影响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论述,明确优化的具体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明确管理难点和优化方向,为未来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驾护航。
关键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优化当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必须着手应对的核心内容,激励机制的应用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工作单位通过考虑员工内心的追求,采取针对性的奖励措施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员工树立危机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员工积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规范、合理、高效的工作氛围。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工作缺乏联动性
事业单位内部的职位组成通常比较复杂,一般会分为工勤行政和专业技术三类不同的部门,不同职能的部门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不同,薪资待遇不同,绝大部分情况下,技术部门员工待遇要高于行政部门,行政部门高于工勤部门。在这种阶梯式的报酬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也不相同,但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为企业的整体进步着想,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帮助其他员工。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是只注重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和其他部门缺少合作,甚至存在严重的竞争和内卷行为,严重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性,制约事业单位效率提升,影响工作质量。
(二)绩效管理流于表面
因为事业单位本身工作性质和传统的个体商户存在差异,其拥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所以内部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情况和个人贡献度,无法通过市场营销情况进行直观总结,因此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只能依靠简单的指标来进行评定,结果不准确,很多情况下无法实现工作质量提升,无法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员工只是围绕着简单的考核指标来进行工作,着重于提升纸面数据,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好自身工作,导致服务水平停滞不前。
(三)晋升渠道不完善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采用聘用制度来进行人员招聘,特别是部分技术性岗位,都会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职位名称来进行人员等级划分。另外,专业技术岗位是事业单位中最能影响企业经济营收能力的关键岗位,从业者都是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精尖人才,因为使用阶梯式的人才职称评定,会导致很多资历比较丰富的员工出现恃寵而骄的现象,工作时没有着重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而是因为先来后到的顺序或当前职位等级来对待工作,影响内部工作风气,部分高级职称工作人员不符合相关条件,不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但因为工作时间较长,且评定标准不完善,导致这些员工尸位素餐,很多专业人才晋升困难,出现人员流失,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难以发挥。
(四)兼职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通常都肩负着对社会非常重要的某些专业职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辅助开展,可以认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最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专业人才通常熟悉自身领域的相关工作,在某个专业的技术问题方面是非常权威的专家,但是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还会兼职其他领域的工作岗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部分工作人员在坚持企业行政类的工作,行政类工作本身只包含技术含量较低的内容,如果专业人员兼职过多的其他岗位,会导致工作压力过大,无法稳定的提升专业水平,很多科研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甚至在长期的行政管理中,遗忘部分专业知识,这些员工在长时间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懒惰心理,不去提升自我,每天应付各种非专业性工作,浪费自身才能。
(五)考核不专业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员工的综合素质影响非常大,所以必须配备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做好人员管理。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为了激励员工制定诸多考核细则,经常进行整体表扬,然后分析问题,采用员工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意见,调动员工积极性,弥补自身短板,培养全能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却存在考核流于表面,没有发挥出应有优化作用的现象,很多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他员工提供便利,为熟人谋取福利的现象猖獗,久而久之,绩效考核工作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很多员工无法从考核体系中找出自己的短板,考核体系成为奖励体系权威性消失。长此以往,会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去鞭策和约束力,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阻碍整体理念建设,影响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方案
(一)提高认知
工作人员要明确激励理念的核心内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培养员工对激励机制的认知,明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利用激励的重要性和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具体方法以及方案落实。另外,工作人员还要明确激励机制,落实效果会关乎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相关政策的作用,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各个岗位的职能特点,明确当前工作性质,独立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借鉴其他单位的应用经验,邀请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制定适合单位自身的专属制度,落实人才强国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1]。
(二)丰富激励手段
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未来平稳发展的基础,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已经在经年累月的管理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会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作积极性,树立危机意识,培养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详细来说,首先在落实激励体制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注重激励制度的落实手段,丰富激励方式,着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落实不断完善现有的工作体制和奖励方式,加大责任心培养力度,提升员工荣誉感。其次,要加大物质奖励,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落实责任制,提升创新能力,加大激励力度,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奖励方法多样化,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2]。
(三)完善工作体系
工作人员必须要建立相对完善健全的工作体系,这是确保激励机制可以长期落实,发挥其应有效用的基础因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员工认知,打破当前单位普遍存在的桎梏,严格彻查裙带关系和名不副实的问题,积极落实末位淘汰制度,为员工树立危机意识,将管理岗位交给真正有能力的人。基于此,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保证每一名员工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提升工作责任心,不断完善竞争淘汰制度,时刻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员工坚信奋斗就会有收获,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岗位事业中,提升自身工作职能,以点带面,实现价值。其次,要健全激励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信息化技术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管理评定,深化激励体制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管控效果,同时注重激励体系的应用情况,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激励活动,以精神鼓励的方式或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提升员工归属感,建立独特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最后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围绕工作现状进行指导落实,积极交流不同体制的应用情况,确保体制合理,培养良性的工作氛围[3]。
(四)增加工作联动性
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自身职能的不同,为其他岗位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形成互帮互助模式,相互制约也相互提升,消除岗位偏见,以企业整体利益为核心目标,避免利益冲突的出现。基于此,首先要加强各部门合作次数,落实规章制度,消除岗位偏见和矛盾,在提升企业经济营收能力的同时,注重岗位之间的合作质量,对现阶段出现的短板和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其次,要激发各个部门团结合作的理念,秉承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工作,优化激励制度的同时,落实绩效评定体系,提升贡献度,将实际工作能力和数据同时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最后,要注重团队协作中的个人激励,除团队荣誉以外,也要设置一定的个人奖项,不同部门之间的高精尖人才,要经常性的进行经验交流,按照个人贡献来进行奖金分配,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4]。
(五)完善晋升体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专业优秀的人才更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大力度,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发挥创造力,利用职位晋升为激励方法,研究晋升空间拓宽的方式,主动提供晋升机会。详细来说,首先要打破传统管理体系的桎梏,坚决抵制论资排辈的传统方法,将人才的个人能力作为评定标准,资历和工作时间当作次要评定标准,以此来为玩忽职守的员工树立危机意识,对真正有能力的员工激发积极性,享受和自身能力相符合的待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幫助社会经济稳步提升,推动综合国力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石亚南.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人力资源,2020(04):142-143.
[2]吕春倩.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20(04):1.
[3]夏柏军.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259-259.
[4]王文明.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