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融合的“三维”体系构建研究

2021-01-10 00:32王站杰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三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王站杰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融合是解决人才适配、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研究在分析深度融合必要性和急迫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全主体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的“三维”融合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研究结果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协调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0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in Universities of Guizhou Province

WANG Zhanjie

(Business Schoo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is a ke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alent adapta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necessityandurgencyofin-depthintegration, thepaperconstructsa"three-dimensional"integrationsystem thatincludes fullsubjectparticipation,fullprocesscoverage,andall-roundintegration,andproposedcorrespondingconstructionstrategies. Theresearchresults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promotingthecoordinationandintegration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y chain.

Keywordstalent cultivation; industrial cluster;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2019年國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这表明国家对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进行了整体谋划,形成了新的发展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贵州省也积极制定了《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深化实施工业强省战略,[1]肩负助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培育十大千亿产业的使命。同时,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集聚发展与专业人才适配之间存在严重冲突,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背离、培养方案设计与产业功能匹配断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错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引领下,构建基于产业集聚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融合机制是亟须解决的具有变革性、系统性的现实难题。

1贵州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融合的必要性

1.1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省内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趋同、课程设置固化、教学理念落后、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未考虑社会现实需求等,形成了大批量、同质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出现同质化现象且自主创新能力差,存在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不能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配套、无法满足产业集群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严重后果。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校在充分发挥人才培育、服务社会大众等功能的基础上,必须直面存在的问题和冲突,以提升专业素养、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抓手,积极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全面融合的培养模式。[2]

1.2推动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和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

2018年贵州省制定了包括基础能源、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战略,是深入贯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基础是依靠各类人才,本地高校正是贵州专业技术人才、经管类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专业人才为内生动力的十大千亿工业产业集群,必然需要持续实施“千企改造、万人引进”工程,促进全省工业集约、智能、特色发展。

1.3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耦合的必然要求

从二者耦合的视角来看,若贵州省内高校能以产教融合工程为指导,以十大千亿产业集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目标,将人才培养模式和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发展进行良性融合发展,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满足十大千亿工业产业集群对技能型、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更能够有效促进全省工业创新驱动、融合互动、耦合联动发展,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高校也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声誉,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形式成为企业的人才资源输送基地,进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3]明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培养出具有贵州产业发展特点和现实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十大千亿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与贵州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利共赢。

2贵州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融合的“三维”体系构建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从“全主体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视角构建贵州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融合的“三维”体系,如图1所示。

其中“全主体参与”是指通过开展融合意识、融合技能与融合行动的培训与参与,使产业集群与课程链、创新链与人才链充分融合,[4]使融合过程在全部参与主体上得以体现;“全过程覆盖”是指基于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和协调前行,将融合过程体现在融合工作的所有环节,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企业各类人才需求、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全方位融合”是指将融合体系的构建与十大产业中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以及核心业务相统一;与高校的长期发展规划、课程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统一;与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相统一,最终实现全方位融合。

2.1全主体参与

全主体参与是贵州十大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全主体参与,一是要提升融合意识能力。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高校领导与学生,都需明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树立起积极主动、持续参与的理念,将融合意识渗透到行动思想、目标和实践途径上;二是要增进融合技能。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部门堆加,而是要形成“1+1>2”的功能协同强化格局,这基于双方人员融合技能的提升。在深度融合过程中,企业要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划和人才需要与高校进行人才要素交流,在提高自身人才匹配功能的同时,补齐人才缺口。高校则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对学生培养方案与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企业输送无缝对接的专业人才,与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三是积极开展融合行动。深度融合体系的构建不是一句空话,要体现在各项融合行动上。企业需要制定促进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与活动,大力推进“学生出学校、人才进企业”“教师走出去、企业家引进来”等实践活动,[5]学校则需要做好宣传引导、教育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等基础保障工作,切实加强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2.2全过程覆盖

全过程覆盖是构建“三维”融合体系的重要抓手。以科学规划为起点、有序发展为要求、协调前行为动力,最终形成产业集聚与人才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与解决就业、社会和谐共赢的局面。以科学规划为起点就是要综合考虑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融合体系构建的开始,若只考虑企业自身发展或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则会造成学生毕业就处于待业状态而产业转型升级又无人才可用的矛盾局面,不利于贵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融合过程杂乱无章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贵州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为打造十大千亿工业产业群集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本文构建的融合体系将有序建设、助力融合作为发展要求,采取有序实践、有序运行等方式实现全过程覆盖。在深度融合过程中以协调前行为动力,积极倡导协作共赢理念,坚持对产业发展有益、对人才培养有利、对社会大众负责的融合动力机制。

2.3全方位融合

全方位融合是构建“三维”融合体系的动力之源,包括理念融合、知行融合、内外融合三个层面。理念指引着融合行动的方向,企业要将经营战略、文化理念与融合体系相结合,建立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高校则以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集中专业优势打造专业集群,将人才需求、技术需求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局面。将融合理念融入学生课堂教学和校园管理文化中,融合理念进个人、进班级、进学校,筑牢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融合的理念。同时,更要将融合理念与价值观真抓落实,做到知行融合。融合体系要与产业集群中的各类企业经营管理體系、运营体系、核心业务相结合,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统一,将融合体系内容划分为可量化、可操作的测量指标,更好的提升产业经济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吻合度。最后,融合体系的构建需要内外兼修,兼容并蓄,达到内外融合的功效。产业集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拉动当地人才就业、服务合作伙伴,实现“产学研政”一体化。[6]这不仅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更需要政府政策发力、税收补贴、资金倾斜等外力支撑。

3构建策略建议

在分析贵州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聚融合的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目标,提出以下构建策略建议:

3.1精准定位,构建高校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科规划与人才培养中明确建设方向和基本要求,向产业集聚地开展毕业生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实地调查,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人才需求展开调研分析,根据分析调查结果来精准定位高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培养标准,以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为依托,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制定合理的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计划,构建“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创新培养模式,为满足十大千亿工业产业集聚需求的专业人才需求提供智力支持。

3.2内整外联,推动融合体系下贵州产业链向中高端提升

企业大力开展创新驱动战略,与学校、政府共同搭建科技资源服务共享平台和创新实验室,提高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十大千亿工业产业要成为引领发展、拉动增长、融合创新的支撑性、示范性、带动性核心产业,主要依靠人才,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十大千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应与信息化相互协调,整合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经管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行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收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使用的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提升价值链。

3.3合力推进,强化政府的主导与协作功能

当地政府要结合“三维”融合体系的内容,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各项任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工作引领与相关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其主导与协作效应。如加强对产业集聚中的核心企业、重点项目的调度、跟踪与服务,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建设高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创新中心以及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帮助高校建设一批长期合作、关系稳定的科研、实训基地,强化过程统筹,逐步提升当地产业和高校的协调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项目来源:2020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课程链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JGZYB03)

参考文献

[1]王淑宜.“转”与“赶”的升级——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J].当代贵州,2019(28):6-7.

[2]胡智惠,张海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37-39.

[3]孙丽华,王秀英.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21(19):155-156.

[4]李滋阳,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6):95-102.

[5]陈成,刘海燕,刘达.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7):137-138.

[6]唐鹏程,王文渊,朱龙军.与医药产业协调发展的地方高职药学教育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1(12):46-48.

猜你喜欢
三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