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要“学习故事”是一种叙事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被教育实践工作者广泛用于观察、记录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学习故事”评价模式与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目的、干预焦点、效度、程序、价值等七个方面的差异,具有其自身的獨特价值。运用“学习故事”进行评价应准确把握“学习故事”4个D的评价程序。“学习故事”与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价值观相吻合,为我们更加科学地运用“学习故事”进行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提供启示。
关键词 学习故事 评价 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51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Learning Stories"
WANG Yue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Learning Stories" is a narrative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which is widely used by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to observe, record and support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story" evaluation model differs from thetraditionalevaluationmodelinsevenaspects,includingpurpose,interventionfocus,validity,procedure,andvalue,and has its own unique value. Using the "learning story" for evaluation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learning story" 4 D evaluation procedures. "Learning stor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ducational values of my country’s "Guide to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from 3 to 6 Years Old", and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us to use "learning stories" to evaluate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ore scientifically.
Keywordslearning stories; evalu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运用叙事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体系,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成长的轨迹和历程,深入理解儿童的生活并给予适宜的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与进步。深读“学习故事”原著,探寻“学习故事”评价的内涵与程序,为我们更加科学地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提供启示。
1“学习故事”评价与传统评价模式
“学习故事”是一套有明确教育价值观引领、以叙事方式进行,帮助儿童建构作为学习者自我认知的形成性评价体系,[1]是与传统模式的评价截然不同的、更关注学习和发展的评价体系。表1为传统的评价模式背后的假设,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故事”评价模式。
1.1目的
传统评价模式中的教育评价是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清单对儿童学习的知和识技能水平进行总的测评,即聚合性评价。而“学习故事”评价则是发散性评价,旨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更加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对学习的理解,是由教师和儿童合作共同完成的评价。
1.2感兴趣的学习成果
传统评价模式把学习视为个体的行为和脱离情境的行为。这种评价感兴趣的学习成果是那些碎片式的、不能体现环境因素的、与学业有关的技能。而“学习故事”评价则认为学习是情境性的,学习者是一个“行动中的学习者”,更加关注学习者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1.3介入的焦点
在传统模式中,评价被设计成用来找不足的模式,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不完善的,因此,儿童所谓的“短板”成为教育最感兴趣的领域,就好像玩拼图那样,总是在寻找缺失的那一块。“学习故事”评价则是一种强调长处、强调促进心智倾向的模式。[2]在这种模式中,那些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倾向和做好准备的非常成功的参与实例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它们是教育最感兴趣的地方,因为希望其频繁出现,从而成为一种倾向,并鼓励儿童视自己为一个学习者。
1.4效度
传统评价模式认为有一种外部的“客观”测量或标准能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任何学习成果。然而“学习故事”评价模式中,如何评价复杂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在行动中和关系中的学习者)是核心。要使评价有效,这些评价必须要超越小事、趣事,超越信念和希望。这需要观察和讨论,也包括儿童在内的多种利益群体共同进行的讨论和观察。
1.5进步
传统评价模式认为所有的学习都能够用一个技能层次体系来描述进步。[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早期教育领域中的早期干预运动的影响为这样的观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即技能和理解力拥有一个“早期”阶段,早期教育的任务就是要确保有条不紊地教授具体的发展技能。
“学习故事”基于生态系统学派和社会文化理论学派对“进步”这一概念的界定,把发展和进步描述成从在社区活动的边缘(外围)地带参与到担任更为核心的角色的转换。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发展中的人通过参与越来越复杂的活动和互惠式的互动促进学习和发展;通过学习者和成人之间发生的“权力的动态平衡”促进学习和发展;发展和学习即学习者在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结构的环境中承担角色,建立关系。
1.6程序
传统评价模式的测评清单的好处之一就是它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而使用叙事方法的质性和阐释性的评价方法—“学习故事”则非常耗费时间,教育实践工作者必须有能力去发现“关键”时刻,记住发生的事件,飞快地写下对话。与所处情境相关的框架需要把成人也包含在观察之中,而对许多一线教师来说,这一点既非同寻常,也比较困难。
1.7对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价值
传统评价模式中,作为教师的声誉在外部机构被评价,迫使教师忙于迎合外在评价标准,忽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学习故事”评价有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深层次理解和认识儿童;同时,与同事分享学习故事,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对学习故事的自我回顾促使教师对自身的实践行为反思,从而进一步改进。其他价值还包括儿童参与自我评价,与家庭成员讨论课程设置和分享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价值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进行组合,即儿童、家庭、其他员工和(撰写故事的教师)自己。
2“学习故事”的评价程序—4个D
2.1描述(Describing)
描述就是对学习进行界定,发展和应用与当地存在的学习机会相关的构想。[4]
关注长处。学习故事描述的是充满成就感的片段,关注长处适用于对心智倾向的各个领域进行形成性的评价,因为这种关注心智倾向的评价框架把各种学习倾向和意图放在最显著的前景位置。“学习故事”不会把孩子们的经验碎片化,关注的是积极的经验而不是“找缺点”,这些是教师们关注的兴趣点。
反映所处环境中学习机会和课程的结构化观察。教育实践工作者需要利用所处环境中的学习机会和课程,将那些观察到的东西结构化地组织起来。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以及周围的客观环境和事物进行描述,反映幼儿与环境的互动。[5]
2.2讨论(Discussing)
讨论,是“学习故事”4个D评价程序中的第二步。讨论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与其他教师、儿童及其家长围绕儿童的学习进行交谈,以发展、证实或质疑某一种解读。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围绕学习故事所进行的讨论主要出于以下目的。
达成共识。在教师会议上,很多讨论似乎是为了就某些观点达成共识。从表面上看,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是在制订计划,把学习故事作为计划制订的依据,然而,教师也在建立一套共享的、重要的学习观,他们将这些观点应用于支持个体儿童的学习或课程中。
促进儿童对自身形象的建构。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反馈向儿童传递了成人对于他们作为有能力的学习者的期望,以及重要的心智倾向,而很多学习故事中也包括了这样的反馈。教师与儿童就学习故事进行讨论和交谈中,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深化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并积极建构。
把家庭纳入学习和评价过程中。评价正在建立的是更为广大的托幼中心、家庭和社区共同体。在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们开始探索让家庭可以更多地参与“学习故事”这套学习和评价程序中的机制。其中,儿童记录本是讨论的催化剂,是三方(教师、儿童及家长)沟通的载体,同时使记录和讨论融为了一体。
2.3记录(Documenting)
记录就是指把学习和评价用某种方式(文本、照片和/或收集到的作品)记录下来。关注学习故事中的记录使我们聚焦于儿童学习中的重要特征,为真实评价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6]记录能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改善评价形式和结构提供实例。教育实践工作者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记录会花费时间,但所花费的时间将由记录本身的教育价值来平衡。一旦评价被记录下来,那它就不仅仅是公开的,同样也是永久的。
记录的理由。评价应是一个形成性的过程,为当时当下的进步和未来的学习做出贡献。将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置于前景的书面评价能够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讨论的催化剂,以帮助他们了解儿童,并且为下一步学习制订计划。这类书面评价帮助教育实践工作者建立一个拥有共享价值观的学习共同体,并将这个学习共同体延伸到家庭。
让记录成为行动中的学习者重要组成部分的方法。记录日渐成为许多早期教育机构课程实施的一部分,记录也已经成为行动中的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童利用这些学习故事讨论她们自己的或是别人的学习,也利用它们来获得新的想法。这些故事强调的是参与、计划、克服困难和坚持以及合作。在幼儿园里,被记录下的评价也收集在学习成长档案中。
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评价是行动中的学习者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关注点引导着教育实践工作者仔细思考评价形式。当教育实践工作者发掘教育层面的理由,发掘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时,他们也在转变自己的评价模式,评价从处于学习之外成为促进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4决定(Deciding)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就是决定下一步做什么,它包括回应儿童的提议、发起提议、改变发展方向和介入。在许多情境中,这个过程被称为计划,但是决定还包括直觉性的、自发性的回应。
追踪进步和做决定。学习和發展一般说来就是参与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可以对增加了的参与度进行追踪的方法:某一类学习故事更加频繁地出现;某一种兴趣、能力、策略、心智倾向和故事变得更加复杂;某一兴趣、能力、策略、心智倾向和故事在课程的不同领域及活动中出现;行动随着“学习故事”框架的顺序发展着。
在回应中决定。并非所有的下一步计划都会被记录下来。事实上,描述、讨论和决定下一步做什么的过程通常是自然而然和非正式的。回应儿童时所作的自然决定揭示了成人潜在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在共同参与和共同关注的片段中,成人倾听和回应儿童,凭直觉迅速地决定下一步做什么或说什么,这就是丰富的学习情境。它能够促进语言发展,并生成各种能够共享兴趣、尊重、参与、问题解决和承担责任的策略。
为发展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和学习场共同计划。自发的或正式的决定可以是在个人层面的,也可以是在课程层面的,这些不同层面的计划可以悄无声息地被编织在一起。使用学习故事进行形成性评价,教育实践工作者会以丰富而复杂的方式来决定下一步做什么并制订计划—有时为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的发展做计划,有时为创设一个学习场做计划。
3“学习故事”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学习故事”作为学前教育评价的新体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被我国幼教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并在国内掀起一场“学习故事”热潮。[7]“学习故事”与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价值观相吻合,为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带来一定的启示。
3.1促进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
幼儿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角色,应努力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兴趣和专长的敏感度,并及時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尊重和信任他们,适时提供支持与引导。教师也可邀请儿童共同参与学习故事的撰写过程,允许和肯定他们的创新性想法,并且引导幼儿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同伴和家长共同回顾学习故事,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8]
3.2架构以“学习故事”为结点的家园合作桥梁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域,为此应加强家园合作,互通共助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园合作中以学习故事为联结点,架构儿童、教师和家长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家长通过翻看、阅读记录儿童“哇时刻”的学习故事,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在园生活,发现儿童的进步和闪光点,发现教师和园所对儿童的关注,进一步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允许家长在学习故事中补充幼儿生活中的成长细节,并提出完善学习故事的建议,建立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和园所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3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素质
“学习故事”不仅是一种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教师研究的方法。[9]教师是幼儿在园生活的观察者和陪伴者,是最了解幼儿的人,这种了解不应只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而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建立起对幼儿的全面、客观和综合的理解。教师应提升对幼儿的观察和行为分析的能力,通过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撰写学习故事提升自身实践水平;同时与园所内外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经验共享共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故事”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为我国学前教育评价带来启发。教师应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肯定儿童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建构儿童作为学习者的形象。同时更应保持理性的态度,积极进行本土化探索,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开拓出真正适合本园、本班幼儿的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动态改进,推动学前教育评价方法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4]玛格丽特.卡尔.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M].周欣,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
[2]张棣.学习故事:传统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的颠覆与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12):54-56.
[3]李星.“学习故事”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运用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王静,卢清.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58-62.
[6]付饶.“学习故事”评价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7.
[7] [8]张明丹.为促进学习而评价:建构学习者形象[J].教育观察, 2019,8(12):12-14.
[9]牛婉羽,李敏.“学习故事”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及应用——以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