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1-10 18:37叶思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暴力人格社区

摘 要:家庭可以是一个生命向阳成长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生命走向凋零之地。作为家庭暴力的一类,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心理学、社会行为认识论分析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这一公共问题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目睹家庭暴力;儿童;

引言: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言:“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而一個不幸的童年往往源于一个不幸的家庭。提及“家庭暴力”,我们脑海中第一反应是被丈夫家暴的妻子,熟不知那个躲在角落的“被遗忘的受害者”却也在以另一种无形的方式承受着家庭暴力所带来的伤痛与折磨。目睹家庭暴力作为家庭暴力的一种,其背后所隐藏的对儿童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甚至会改变一个孩子人生成长的轨迹。但由于它的隐蔽性,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一、目睹家庭暴力概念内涵

儿童目睹家庭暴力是指儿童直接目击、偶然听到发生在家中成人间的躯体暴力或精神暴力或看见暴力后的场景。目睹家庭暴力亦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通常发生在儿童抚育者与其亲密伴侣之间的暴力。本文主要从儿童目睹家庭暴力对其认知和行为影响的层面来展开探究。

二、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一)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1.刻板印象的形成

由于童年对家庭暴力的目睹,对两性的角色容易产生刻板印象。有研究证明,从小目睹家庭暴力的成长模式下,女孩会从母亲受暴经历得出女性处于被控制地位的观念,以至于在日后的工作中逆来顺受,容易对亲密关系产生退缩反应。而男孩更容易受到男权思想的影响,形成“暴力可以解决家庭问题”的观念[1]。值得注意的是,当儿童长期目睹母亲遭受父亲暴力虐待,儿童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2]。所谓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2.情感模式的畸形

有研究证明,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3],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情绪抑郁的风险。

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较难以形成健康且稳定的情感模式。早期目击家庭暴力的经历容易使这些儿童形成焦虑型或回避型依恋人格,导致其在成年后无法经营一段正常的亲密关系,他们往往对家庭婚姻抱以不信任、回避的态度。他们渴望被爱却又害怕被爱。

3.人格方面的缺陷

儿童时期的人格教育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儿童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便是家庭。可以说,家庭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闻名于世界的极端杀人案例中,大多数的施害者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从小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将对父母的敌意转化为对他人的敌意,以至于对整个社会失去希望,逐步形成反社会人格[4]。

(二)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1.家庭暴力行为的代际迁移

在心理上长期经受自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折磨,容易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反叛的情感。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在目睹家庭暴力的过程中习得暴力行为,长大后可能会将这种“暴力倾向”和伤害继续带给下一代,从而形成了“暴力迁移”。

2.同伴交往的困境

在长期暴露于家庭暴力之下的儿童在情绪表达和调节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这些儿童更倾向于表达消极的情感,并且当遇到同伴交往的困难时,这类消极情绪更容易被唤醒。由于缺乏对情绪良好的控制能力,他们会比一般儿童更容易陷入到同伴交往的冲突当中。

3.攻击行为的萌生

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潜在触犯法律的可能性会高于一般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年累积的目睹家庭暴力的潜在影响将逐渐显现。这类儿童会在心中建构出一个“自以为”的社会现实,即攻击模式是被许可的,又或者是反社会情绪的影响,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对他人实施攻击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的可操性

家庭暴力问题日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仅仅靠社会舆论媒体去约束、靠妇联参与协商工作是无法根治的。家庭暴力的制止终究需要靠强有力的司法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5]。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的严管、重视和扶持,形成保护儿童的法治氛围。

(二)动员社区参与儿童救助工作

由于家庭暴力被规定为自诉案件,这使得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工作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和事后性。尚未有自我维权意识的儿童更是沦为这场家庭斗争的牺牲品,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向外界求助。

根据生态学理论,每个儿童都离不开社区这个环境系统。在进行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或预防方案的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到社区这一因子。政府应动员社区力量加入儿童救助行列。在我国就有成功的举措,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率先创建“家庭暴力零社区”,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

四、结语

由于儿童目睹家庭暴力所产生的的影响具有隐蔽性,“被遗忘的受害者”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目睹家庭暴力给儿童带来的是一种长期的、不可逆的心灵创伤。我们希望每个儿童都能用一个幸运的童年去治愈自己的一生,向阳而生,拥抱这个世界。

五、参考文献

[1]王小草.目睹父母婚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模式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0):4-7

[2]马维振,李卉子.目睹父母婚姻暴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育,2018(05):4-8.

[3]黄保红,周春燕,黄海,刘陈陵,李林.目睹家庭暴力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591-1595.

[4]陈郑之.家庭暴力中目睹儿童代际传递的研究现状综述[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18(02):44-51.

[5]蔡圆圆. 婚姻暴力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6.

个人简介:

叶思琪,2000.7月,女,汉族,广东省惠州市,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暴力人格社区
以鸟喻人
反性别暴力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暴力的班长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