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成赫
摘要:如今,我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开始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针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开始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化人才培育质量。本文将围绕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一些实践的要点。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学校教育理论性强的弊端,将学生培养为学徒,再从学徒变为企业中的准员工和正式员工,这个过程伴随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发展,推广这种教育模式对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中职的人才培育成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烹饪作为一个技能性和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更应该首先推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1. 建立招生和招工制度
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住两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企业与学生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学徒的选拔和培育流程由学校和企业一同制定。一般流程为企业发布招收学徒的通知,符合要求的在职员工或新员工参与选拔和测试,通过测试者成为学徒,与企业签订协议或合同,学校为学徒办理学籍,实现学生招生与企业招工相同步,对象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更是员工[1]。
2. 在学徒制下培养人才技能
2.1基于企业需求开设课程
由于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最终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出他们需要的工作人员,因此要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来设定职业素养类的课程。为了突出实践性,会将语文、数学等基础类的课程削减,增加职业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素质训练课程。
2.2打造完善的課程体系
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和职业性,在打造课程体系时要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基础技能和基本素质四个方面着手,其中既要有学校课程,也要有企业课程。学校课程主要围绕职业实践来开展,教会学生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般性问题。教师队伍由本校教师和企业中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企业则主要根据其内部岗位真实的工作流程、制定的人才职业规范以及考核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以实践的形式居多,有专门的负责人安排学生参与上岗实习。在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共同关注的一点是职业素质,任何一个岗位,只有素质、品质达标,才有上岗的资格,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是关键性的一点,也是构建课程体系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一点。
3. 打造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在培养高素质学徒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构建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徒管理制度的责任,分工明确。比如,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的学籍,考核学生的毕业成绩,监督毕业证书的发放。企业负责为学徒提供优质的上岗实习环境,从企业内部选拔出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烹饪厨师作为学徒师傅,专门负责学徒的上岗培训、专业技术指导工作。
同时,还要打造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也就是学生——学徒——准员工——正式员工于一体的人才培育路径,促进学徒专业能力递进式的提高。学校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合作。在校学习阶段,学校主要负责部分理论、实践课程以及德育的教学和考核,其余考核由企业中的学徒师傅监督和跟进。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课程,第二学年由教师和学徒师傅合作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学徒进入企业中实习[2]。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以“双师型”队伍为主,由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中的骨干人才共同组成教育队伍。企业负责从内部选拔兼职教师的人员,并制定出聘任制度和管理方案。双方的教师队伍既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还可以相互监督。
4. 构建考核制度
为了确保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必须制定出完善的人才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必须是全程化、双向化的,其中包括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成绩以及在企业中的上岗表现。每个月对学徒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将他们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学徒师傅在监督和指导的同时,也负责根据学徒的表现给予过程性评价,对优秀学徒给予表彰[3]。
5. 结语
总而言之,推行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很多不足,提升教育成果。中职学生在学历上不占优势,只能依靠更强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社会和企业中立足。采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可助力中职学生更好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沟通,在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减轻压力和成本的基础上,建立起学徒制的教育机制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蔡顺林.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2021 (2018-29):29-32.
[2]余朝洪.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速读(下旬),2018,000(012):297.
[3]王伟华.中职烹饪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9,000(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