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翔 范粟淇
摘要: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创新环境、融资环境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太和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蓬勃发展,支柱产业相继发力,在安徽县域经济中逐渐崭露头角。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太和县乃至整个安徽省都深度融入长三角,相对于沪苏浙区域的营商环境,太和县差距依然很大,如何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太和县营商环境,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字:营商环境;沪苏浙;思想观念;信息平台;法治保障
一、太和县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太和县一直把营商环境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从服务、审批、金融等各个领域入手,力争打造一个公平、开放、竞争的营商环境。由于太和县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领导思想重视不够。首先在有些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落实力度层层衰减的现象。其次,各部门推进落实不同步,有些服务部门领导对政策理解不够,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有时候因为一些小问题让企业跑一趟又一趟。
(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在推进服务型政府方面相比沪苏浙等地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单位在支持、善待、尊重民营企业家方面和营造重商、亲商、护商的社会氛围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何主动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比如太和县近期实行的“综合窗口”办理业务方面,前台综合受理,然后台分类审批,最后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不能很好的实现。
(三)诚信意识淡薄。从政府层面来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少数部门前期做了很多承诺,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兑现,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从企业层面来说,有些企业不够诚信,目光短浅,假借项目圈占土地,骗取政府补贴,给地方政府留下一堆烂摊子。近几年由于地方发展过快,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约着企业的落地成长和发展壮大。
(四)社会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法律援助、金融服务、管理指导、社会融资等服务支持机构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企业在咨询、投资、办证、生产、经营等过程中需求[1]。有些政府机构数据库建设滞后,各个部门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了不能在一个平台上通办,导致企业需要重复提供材料、核验过程缓慢、多跑腿等问题。
二、沪苏浙营商环境的优势
在2020年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评比排名中,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位列前五名,评比排名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企业的质量和数量,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到哪里去、项目就在哪里建、资金就往哪儿走。
(一)虔诚的服务态度
上海等地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首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标自己改革进展情况程度,其次主动找差距、找短板,虚心学习并借鉴,不断优化自身的营商环境。其次营商环境的优化,政府自身的深化改革创新是关键,要在放、管、服上找到突破口,政府要想法设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为名服务意识,甘当企业的“勤务兵”。
(二)务实的工作作风
沪苏浙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务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开开会,而是走基层、下企业。只有深入到基础一线,深入到群众中,俯下身子去做事,才能掌握最详细、最真实、最有用的资料,才能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只要企业正常合法经营,政府这双无形手就要弱化,但是当企业需要帮助时,政府部门要勇于担当,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数字化的办事流程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一些城市通过不断创新,让办事流程数字化,让企业享受“云端”服务。比如杭州市通过‘三个一’工程,即一个APP(城市大脑)、一个电话(12345市长热线)、一个地址(各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基本上就能解决了企业注册、审批、办税等各种需求。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建设,让企业人员不用到现场,就能通过网络终端传输资料、办理业务,不仅方便了企业,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超前谋划的理念
上海、南通、宁波、湖州等地十分注重物流发展,高起点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类要素加速向现代物流集聚,要树立前瞻性规划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建议以年轻人为主体,设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规划机制和策划团队,长三角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人才的抢占意识强、顶层设计站位高、政策扶持力度大、政企合作理念契合、服务企业支撑能力强。
三、如何学习借鉴沪苏浙先进经验优化太和县营商环境
要吸收长三角地区的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并将之转化为工作成效,把沪苏浙三省市的先进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助力太和县跨越式发展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一)转变思想观念。我们和沪苏浙营商环境上最大的差距是在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滞后使我们在发展中不能抢占先机,创新发展能力受限。要想转变思想观念,就要让干部“走”出去,不仅是到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而且要摒弃固有的等、靠、看的思想,正视同这些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励太和县的干部开拓进取,打造太和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二)优化政务服务。一是要通过派遣学习、人员交流、人才引入等方式把沪苏浙等区域的先进经验、优质服务、解决方案等引進太和县。二是要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太和县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详细、科学评估,打造打造法治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服务型政府。三是要深化企业投资和建设等审批制度改革,让企业注册、经营、注销等更加便利,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2]。
(三)拓展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完善政府与企业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政企沟通平台,要经常举办政府与企业家交流会、论坛,使沟通渠道更畅通。首先建议政府定期召开企业领导人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家汇报,了解企业之所想,企业之所急。其次建议县领导对口联系一家或者多家企业和行业商协会,了解企业发展的困惑和遇到的难题;最后建议了解企业需求后,对口联系负责人要亲自抓,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企业切实感受政府的关心,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四)强化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地方政府要根据法律、法规、制度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定权利清单、服务清单和负面清单[3]。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企业不能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让政府和市场有序运行。通过法治政府的建设可以让政府职责更加明确,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玉山, and 刘新利. "推进纳税服务现代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纳税服务现代化思考." 税务研究 1(2018):8.
[2]肖世杰. 建设现代服务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J]. 国家电网, 2018(4):2.
[3]赵飞寒. "完善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消费导刊 000.017(2018):152.
作者简介:陈云翔(1985.11-),男,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汉,研究生,中共太和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经济。
课题项目:阜阳市委党校(阜阳行政学院)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专项课题(FYDXZXKT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