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

2021-01-10 09:25黄廷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传播翻译

摘要: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在积贫积弱中不断探索却屡次碰壁。经历挫败之后,知识分子们积极寻找新的“救国良方”。此时以李大钊为首的首批马克思主义者注意到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并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开始研读马列书籍。由于当时的马列主义著作主要为外文著写,翻译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翻译背景,寻找当时翻译中国化的表现,并通过总结《共产党宣言》翻译策略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传播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及传播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使得本已饱受帝国铁蹄践踏的山河百姓雪上加霜。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意图复辟帝制,令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感到分外的愤怒。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使得广大中国人认识到民主、科学的重要性,推动了人民对帝制的抵制与反抗。以陈独秀为首的进步人士纷纷走上反对北洋政府的道路。尤其是巴黎和会上的不公正屈辱待遇,更是激发了普通群众的爱国热情,知识分子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他们开始寻找不同的救国方略。马克思主义早在旧民主主义时期就已传入中国,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更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二)国际背景

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成功实践,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正在寻找良方的中国人来说,它提供了一条新的救国之路。同时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掀起了民族解放的高潮,为世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革命方法的更新更是为中国人民群众的解放提供了思路,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暴力革命,试图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及传播的中国化特色

(一)翻译的实践性体现

马恩著作在中国传播,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这些著作进入中国是带着拯救中国的使命和任务的。实践性就是中国化最明显的表现。它不是纸上谈兵或者一纸空文,而是需要在中国落地生根,适应中国国情,指导革命实践,实现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时代目标。“话语权”的建立尤其重要,以中共党员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非常积极地进行理论宣传,建立自己的出版社、刊物等。

(二)传播的多样性体现

传播方式也体现出明显的中国化,比如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就已经建立了相关马列主义译著出版发行的体系,还曾经以丛书的方式有计划地进行翻译工作,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建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还经常举办纪念马克思的活动等等。这些传播方式都具体结合了中国的革命实践,尤其是同对立观点的论战,最能够大范围地助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比如同改良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之间的论战。

三、《共产党宣言》翻译策略的差异

对于外文著作的翻译,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既保留原语境中的涵义又在新语境中找到对应的词汇,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著中的信息。马恩著作的翻译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将马恩的话语忠实地传达到译文当中。由于中文和原文的巨大结构和文化差异,马恩著作的翻译在当时的学界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分歧。

通常来讲,翻译有两种处理方法,即归化与异化。“归化”就是将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则是将其保留,译者选择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以及文化差异问题,并将读者带入作者的语境当中。《共产党宣言》作为马恩著作中最具代表性、传译范围最广的经典著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译本上也存在着归化与异化问题。通过分析当时的不同译本,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陈望道译本、华岗译本和陈瘦石译本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前较为著名的《共产党宣言》译本。翻译的归化或者异化受到译者本身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译者的思想与意识与现实的社会意识较为符合,那么为了让译文显得更加适应现实情况与中国的文化语境,在归化的过程中就会呈现出意译的状态,让原文变成中国化的译文。在归化的过程中,陈望道与华岗的立场相近,都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共产党,因此拥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两个版本都呈现出对于共产主义的肯定。比如在著名的“A Spectreishaunting Europe-thespectreof Communism”的翻译中,陈望道以及华岗都将“Spectre”译为“怪物”,虽然“Spectre”的基本含义为“ghost”,也就是幽靈、鬼魂的意思,但是其引申义为恐怖及其根源。这是非常符合《共产党宣言》的语境的。在当时的西方社会环境下,共产党以及马恩的思想确实犹如“怪物”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统治。保守派确实用看待“怪物”的眼光看待共产主义,甚至对其恨之入骨。但是,这两种译本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将“haunt”翻译为“徘徊”,会使得共产主义活动显得踟躇不前,有可能会对读者造成误导,让读者认为共产党缺乏积极性。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Abolitionofprivateproperty”的翻译也过于中庸,陈望道与华岗都将其翻译为“废止私有制”,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私有制的态度,马恩都强调必须“消灭私有制”才行。

而异化处理,往往反映了译者的思想与现行的社会意识冲突激烈。或者译者并非出于政治目的,而单纯由于学术目的而进行翻译,会选择较多的保留原本的语境,试图将读者带入作者的语境当中。陈瘦石生活在国统区,虽然站在学术立场上进行翻译,但其译本还是存在较多的瑕疵与偏见。同样是对“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the spectre of Communism”进行翻译,陈瘦石将其翻译为“一个精灵正在欧洲作祟——共产主义的精灵”,他将“haunt”翻译为“作祟”,暗含着贬义,把马恩原作中的反讽意味割舍掉了。而对于“Abol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的翻译,陈瘦石做得更加简单,“废除私产”。这样的翻译不仅没有传达出该有的信息,甚至曲解了原文内容。

四、结语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与传播,是马克思扎根中国的重要一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助力马克思主义通过指导革命实践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王璐璐,李飞龙.全面抗战期间马列经典著作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翻译及时代价值[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4):8-14.

[2]李伟,马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J].东岳论丛,2020,41(08):159-165.

[3]吕佳丽. 马列著作传播对延安时期文化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0.

[4]辛旭.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列主义著作的翻译及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董庆蓓茜. 《共产党宣言》译本差异及其传播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作者简介:黄廷晖,男,汉族,福建龙岩人,翻译硕士,自由译者,出版译著超过100万字。研究方向:商务翻译、语料库语言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传播翻译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