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娟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往往存在老師主导教学而忽略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老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常常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反馈及学习情况。以演示和讲授取代合作探究法或实验法的教学,只会逐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意识的激发,不仅依赖于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更要求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发展来促使其深入问题探究中。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一环,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进而掌握相关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发问、敢于发问,并能够在老师介入或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顺应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倡导师生和谐互动来搭建有趣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有利于锻炼思维逻辑、自主探究能力。从长远来看,还可以培养其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是一门立足于学生细心观察和思维探究的学科。在科学课堂上,老师要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逐渐探索问题的根源,层层深入,通过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帮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其之后深入探究科学现象并提出更多问题打下基础。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
以《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为例,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回顾前面课程,可以借助几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并在电路之间预留一段可更换材料的金属架,让学生从棉线、纸巾、铁丝几种材料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材料放置到金属架上,观察什么材料才能点亮小灯泡。最后,当学生观察到唯有铁丝连接其间才可以奏效时,未选择这种材料的学生就会思考,为何自己选择的材料不能点亮小灯泡?此时,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引入下一步的“导体”学习之中。可见,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需要多多借助教学情境与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最终自然而然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问题意识的激发不应当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亦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问。例如,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秋游时,面对自然万物的神奇现象,学生可能会提问:为什么鱼能够在水中呼吸?为什么蚂蚁搬家预示着马上会有一场大雨?为什么只有夏天才能听见蝉鸣?……老师便可以以这些问题为例,在课堂中设置专门的探究活动。
(二)构建良好氛围让学生勇敢发问
6~12岁的学生,思维特征与认知特点突出,表现为对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部分学生可能倾向于在遇到问题时立即向老师请教,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发现问题时不敢向老师提出,担心自己的问题会引来同学的嘲笑与老师的不理解。这类学生往往倾向于保持沉默。如若老师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诉求,便不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与探究意识。因此,老师需要在科学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秉持“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变化,构建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的科学课堂。
以《热胀冷缩》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老师在引领学生探讨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时,让学生思考:为何瘪掉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就能复原?老师先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将一只瘪掉的乒乓球放入热水杯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的变化,没过一会儿,乒乓球便恢复了原貌。此时,一名学生坐在位置上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老师走到他旁边,微笑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大胆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于是,这名学生说:“为什么我之前将一个踩裂开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无法复原?”老师随之夸赞该名学生的质疑非常到位。“对于他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能够解答呢?”学生都摇摇头。老师便解释道:“由于乒乓球受损破裂导致其内部的气体漏到外部,因此乒乓球无法膨胀回原形。”可见,增强学生敢于发问的勇气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与引导。
(三)教授方法让学生掌握发问技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离不开学生如何通过观察整理问题以及如何提出有效流畅的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既是确保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首要前提,亦是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保证。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为此,老师需要教授学生提问的具体方法,思考一个有效问题需具备的要素。
以《蜡烛的变化》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实验环节,老师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在燃烧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包括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燃烧会生成什么东西,以及蜡烛燃烧时火焰的形态。在蜡烛燃烧之前,学生往往能够抓住蜡烛“白色”“固体”“表面光滑油腻”等关键特征,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黑烟以及燃烧过程中滴下的蜡油亦能够被学生准确观察到。老师需要思考如何借助提问,让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用合理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例如,“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从而进一步带领学生探讨为何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烟。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思考可探究的问题。例如,蜡烛的火焰为何分为三层?为何将烧杯置于蜡烛上方,底部会发黑?这些问题构成了学生探讨的资源。可见,提高学生的发问技巧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意识,最终让学生在对问题的逐个击破中感悟到科学探索的魅力。
三、结语
总之,科学老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推进多项方法指导,以构建学生问题导向的科学课堂。老师要深谙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构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深厚的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