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实践探索

2021-01-10 00:37卢鑫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兴趣小学数学

卢鑫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涵养。在新课程要求的指导下,通过合理设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发数学思考、探究等,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数学能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可以强烈激发学生的共鸣,提出系列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兴趣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的激发和引导作用,所以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授课方法变革,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行为特点,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的数学体验,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探究数学本因,培养积极向上、形态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后续数学深入研究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思维品质基础。

一、动手实验,强化积极思维

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出,操作过程并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可以强化思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数学知识要重视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而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单纯的课堂才能培养数学品质。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认识数学,还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提出动手实验课程,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强化学生的积极思维,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两个超市开展营销活动,超市A水果满50元打八折,蔬菜满30元打七折,衣服买一送一。超市B为综合性活动,满100元减10元,满200元减30元,满300元减50元。现在大家手里有100元、50元和10元的纸片,家里需要水果、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否买衣服,那么考虑价格,哪个超市更划算。前提是两个超市商品售价一样。

题目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在实际产品交易过程中,必然综合考虑性价比。同时,由于这道题目属于开放性题目,因为没有规定必须采购多少水果、蔬菜,也没有规定必须采购满多少的量,所以在实际计算中,必须充分考慮购买的钱。通过与实际生活联系,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动脑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在经济计算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品质,从而强化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二、转化角度,发展求异思维

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转化角度学习,即改变思维定式,通过知识的综合联系,通过新的思维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知识面较窄,所以思维转化学习成为培养数学品质的重点和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数学练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认可并鼓励学生不同的见解,为学生建设良好的、认同并尊重不同思维方法的心理状态,再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学校组织四年级的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本年级共250个学生,需要租车。有两种车供租用,一种大巴车,该车48座,每辆的租赁费一天480元;另一种是中巴车,该车20座,每辆的租赁费一天220元。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座,同时还最省钱?

学生开始展开讨论,单纯使用大巴车的租赁费和单纯使用中巴车的租赁费。单纯大巴,需要租赁5.2辆,所以应租赁6辆,费用共计2880元;单纯中巴,需要租赁12.5辆,所以应租赁13辆,费用共计2860元。所以租赁中巴比较便宜。但是单纯从座位价钱看,大巴每个座480÷48=10元,中巴220÷20=11元,又是大巴便宜,应该如何思考。通过提问,学生发现,该问题的本质,不仅仅考虑租车便宜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结合如何使空座最小的问题。那么该方法是否可以进行其他考虑,比如大巴和中巴综合使用。那么这种方案如何实施?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所以,研究数学题目,不仅是计算逻辑思维的研究,同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转化角度,即转化题目实际需求,才能真正解答题目。针对某些数学题目,其答案可能并不唯一,要求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尊重不同的思维模式,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才能理解认可他人观点,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三、一题多解,深化联想思维

一题多解是数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数学基础上,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区别性,寻找多种途径解答问题,深化联想思维。在实际问题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尝试,挣脱思维束缚,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例如,A市和B市为了通行方便,修建了铁路,全长357公里。快车和慢车同时分别从A市和B市出发,相向而行,行驶3个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时速为79公里/小时,问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驶多少?这种题有不同的解法,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首先分析问题,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驶多少,看似求解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实际是求解速度的差值。以此为基础,进行答题。

解法一:思维流程,快车和慢车相向而行,相遇时,各自走了不同长度的路程,但其路程和必然等于总路程。计算快车行驶路程:79×3=237;计算慢车行驶路程:357-237=120;计算慢车速度:120÷3=40;计算速度差79-40=39;所以慢车平均每小时都比快车少行驶39公里。

解法二:思维流程,当两车相遇时,行驶时间相同。

假设慢车和快车是一个整体,那么整体速度为:357÷3=119;慢车速度为119-79=40;计算速度差79-40=39;所以慢车平均每小时都比快车少行驶39公里。

解法一和解法二是传统的小学思维,有的学生预习了高年级的课程,指出可以设立未知数进行列式求解,形成新的解法。

解法三: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x公里,两车都行驶了3个小时,行驶的路程和为A市和B市之间的距离,列式如下:79×3+3x=357;求解得x=40;计算速度差79-40=39;所以慢车平均每小时都比快车少行驶39公里。除上述三种解法之外,学生还提出了其他不同的解法,在此不一一举例。

分析上述三种解法,解法一利用行驶路程是总路程的思维,解法二默认快车和慢车是一个整体,解法三同样利用了行驶路程是总路程的思维。所以学生可以看出,同一个题,思维侧重点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即使总思维流程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算法。所以,一题多解的训练模式,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要求教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以一种激励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变式迁移,激活发散思维

变式训练可以激活学生的发散能力,提高数学题目的实际利用率,理解数学本质。变式训练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理论,为了达到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理解各公式、定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变式练习,通过训练让学生看到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通用性。

例如,有一大一小兩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解下列问题:(1)计算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值;(2)计算两个正方形周长的比值;(3)计算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值。相对其他题目来说,这道变式练习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做题中,学生依然会出现困惑。

已知大小正方形的边长,第(1)问中计算边长,直接计算即可,大正方形边长:小正方形边长=5:4;第(2)问中,学生通用的方法为计算出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再进行比值计算。大正方形周长=4×5=20,小正方形周长=4×4=16,所以20:16=5:4。要求大家思考,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4×边长,意味着4是公倍数,那么正方形周长的比值就是对应正方形边长的比值。第(3)问中,有的学生未经思考,认为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也等于其边长的比值,导致计算错误。要求学生首先计算出正方形面积再进行比值计算,并研究其比值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学生通过实际运算总结计算规律。

所以,变式训练的意义,不仅在于式子的变换练习,同时在于知识的迁移学习。学生在变式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思考规律,激活了思维发散性。在变式练习过程中,通过认知思维的错误建立坚强的品质,勇于承认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才能在实际数学变式迁移练习中,真正做到培养自己良好数学品质和综合数学素养。

五、解决问题,启迪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为学生讲授基础的数学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课本和教师都普遍采用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实际”指的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联系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我发现如果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会无形中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品质。

例如,李大爷家用绳子捆羊圈,有一根绳子刚好可以围成长度为8米的正方形围栏。如果对围栏进行改造,造成宽度为6米的长方形,此时长方形的长应该是多少米?

针对该问题,学生使用一般的解法,通过边长为8米的正方形计算出绳子的总长度,总长度减去长方形的两边宽,很容易计算得到长方形的长。要求学生抛开传统周长解法,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比如正方形的四边长相等,所以四条边之间不管哪两条边相加,结果都是其周长的一半,那么长方形是否存在类似的结果?学生在纸上画图分析,同时进行计算,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始终是邻边,而邻边相加,其和必然为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计算为8×2-6=10。等周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边长相对长方形长少的长度,就是其边长相对于长方形宽多的长度,所以8+(8-6)=10,等等。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数学解题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

数学思维品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要求教师设计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共鸣性,同时鼓励学生多问、多听、多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数学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意并且勇于挑战新知。

总之,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只争朝夕的话题,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和课后习题,让学生能快速看到数学问题的本质,使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在遇到困难时不急不躁,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数学挑战。

参考文献:

[1]沈利玲.数学思维可视化工具的类型及其应用[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06):48-51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兴趣小学数学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