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立嗣
摘 要:本文以数学表达为研究视角,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类表达训练方法,从教师用词、见解示范、小组分享、自主归纳等多个视角,逐一开展递进性语言训练,有效强化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优质的数学思想,在表达训练中给予学生示范与引导,让学生自主交流,验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采取3分钟表达训练的方式,巩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分享;语言表达
数学语言作为小学数学课程进行的关键因素,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数学符号辨识混乱、题意模糊等问题,成为学生数学技能欠佳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进行数学表达训练,是侧重培养学生描述数学推算过程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所学内容,强化内容掌握的熟练性。因此,加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具有课程进行的必要性。
一、教師用词优化,强化学生用词表达意识
(一)教师表达示范教学思想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初期用词表达可从模仿教师开始。教师使用的语言,具有一定语气亲和性、语调感染力,促使学生模仿学习。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言行约束,给予学生塑造优质的示范形象。在数学教学进行时,教师全方位强化自身用词,确保语言表达质量,使用精准用词完成课程讲解,达成示范效果。数理内容表现出用词的严谨性,含有多个数学词汇。教师可使用专业用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用词优化示例
以“分数”课程为例。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引入“分子”“分母”等数学专用名词,确保学生对词汇理解的准确性。教师在讲解两个词汇时,应引导学生辨识两个词汇的相互关系、运算方法。在讲解完成时,以题目解答方式,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口述时准确使用“分子”与“分母”两个数学名词。例如,“2/5的分子是多少”,学生给出“分子是2”的答案。正确使用数学词汇,补充学生数学知识,使其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给予学生见解表达示范,形成表达引导
(一)见解示范教学思想
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解题思路、运算流程,均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数学用词的回答中,掌握学生数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数学解题想法、思路见解为视角,给予学生表达示范,深入指导学生表达方法,促使学生检测自身用词的规范性,具有数学表达训练的高效性。
(二)见解引导示例
以图形教学任务为例,教师在完成讲解后,让学生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形外观差异。学生会给出“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相邻边不等,正方形四边均等”的答案。同时,教师让学生分辨“长方形相邻两个边的特点”,学生作答“长比宽的长度大”。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给出见解答案,强化学生图形学习能力,达到语言表达训练目标。教师课程讲解后,让学生思考:“将2个长边与2个宽边进行相加,结果是什么。”学生思考后给出回答:“2组宽与长相加的结果,是长方形各边的长度总和。”由此教师引出“周长”数学名词,加深学生印象。
三、小组分享,激励学生数学表达
(一)小组分享教学思想
在数学学习时,学生如果解题受阻,可使用小组分享方式,加强学习合作效果。小组可派代表回答解题过程,以此提高学生合作、解题交流的综合能力,是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关键措施。学生在小组分享中,自主倾听他人解题思路,重新梳理数学解题过程,简化解题思路,形成相互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数学表达素养。
(二)组间分享示例
以“质量单位”为例,教师在引入“克”与“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数学名词时,可结合生活进行问题设计。教师提问:“1斤与克、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数学交流。在交流中,部分学生会说出“1斤=500克,1千克=1000克”的回答。小组学生经过关系简化,得出“1斤=500克=0.5千克”的关系式,以更为精练、更为切题的质量单位换算方法,给出数学答案。在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后,派小组代表举手回答。代表回答时,其他学生会注意倾听,确保代表问题回答正确。在交流互动、问题交流、代表发言各环节中,对学生数学词汇表达、数学思考各项能力形成全面训练。
四、线上交流,共同总结数学解法要点
(一)交流教学理念
教师借助线上平台开展题目交流活动,具有较高的交流便利性,是一种创建优质话题交流氛围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群内交流形式,给出解题方法,让学生列举不同的解题过程,强化学生知识运用、群内交流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示例
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给出题目“(3+5)/4+(3+5)×2+(3+1)×2”,让学生群内交流,给出多种解法。学生在解题时,按照正常运算顺序,给出解法一:8/4+8×2+4×2=2+16+8=26。结合各组均有8这个数字,进行8提取,给出算法二:8(1/4+2+1)=26。由于前两组运算均有(3+5),提取后再运算,给出解法三:(5+3)(1/4+2)+8=18+8=26。由于后两组运算乘数均有2,进行2提取后再运算,给出解法四:2+{(3+5)+(3+1)}×2=2+12×2=26。
在学生交流中,会形成较长时间的交流与讨论,进行多次运算,在提取8、(3+5)、2乘数时,提取剩余数量的合并方法,会经历多次错误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获得正确解法。比如,在解法二中,提取8后,对于第三组算式的“1”,多数学生会遗漏,造成答案为18,结果错误,无法证明解题方法的正确性;在解法四中,学生在相加两个“()”的和时,发生计算错误,计算结果包括16、10等,形成解题失误问题。在学生群内进行多次运算交流,探索提取相同乘数后其他数量的处理方式时,形成激烈的数语交流过程,对于学生混合运算、运算优先、相同参数提取等数学技能,具有深层次强化作用。在学生群内交流算法时,对学生“括号”“乘法”“相同乘数”等名词使用形成深度训练。
五、自主归纳,3分钟发言训练
(一)归纳发言训练思想
教师在课程讲解完成时,让学生自行归纳数学要点,以测定学生掌握数学内容的熟练性,间接强化学生数学语言使用能力。小学生数语使用时,存在表达不顺畅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归纳时间,鼓励学生进行3分钟章节内容小结的发言。结合学生发言情况,对其进行指导。
(二)归纳发言训练示例
以“内角和”课程为例。在课程讲解完成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归纳章节学习要点,给出学生5~10分钟。给予每名学生3分钟时间,随机选出三名学生进行归纳内容的口述。学生归纳的知识要点有:三角形有三个角,各个角的内角和为180度,每个角均值为60度;四边形有四个角,各个角的内角和为360度,每个角均值为90度。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提出疑问:“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存在何种关联”,让学生自主思考。给予学生3分钟思考时间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作答,未给出答案的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学生给出答案:“在四边形中,选择两个对角,连线后可获得两个三角形,说明四边形中含有两组三角形,证明四边形内角和度数等同于三角形内角和的2倍。”在学生作答后,教师让学生以图形演示形式,重新阐述数学图形的解题思路,以强化学生图形数语的表达能力。
六、生活情境,将数语融合生活
(一)教学思想
数学内容取自于生活,结合生活开展教学,为数语词汇营建生活使用场景,确保学生数学名词的使用质量。因此,教师加强生活场景的创设,具有数语表达训练的必要性。
(二)教学示例
1.图形与生活
以图形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图形。比如,有学生说“魔方表面是正方形”“建筑侧面是长方形”“三明治正面是三角形、侧面是四边形”等。学生结合生活给出图形的辨识,以锻炼学生使用数语描述生活事物。与此同时,教师可采取作业延伸设计方式,让学生课后在超市寻找“长方形”物品,进行图片拍摄,物品至少找出五种。有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雕牌清洁皂、牙膏盒、面巾纸盒、饼干包装、牛奶等。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生活与数语关联,强化学生数学表达素养。
2.运算与生活
以混合运算为例,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有多种路径,比如鸡兔同笼、特定金额的超市购物、上学路线规划等。以鸡兔同笼为例。教师引入鸡兔同笼的习题,让学生算出2只兔子、3只公鸡脚的数量。兔子有4只脚,公鸡有2只脚。答案是脚只数为14。结合鸡与兔两种动物的差异性,进行乘数隐含设定,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计算。学生给出答案时,会有计算错误的情况。教师让计算正确、计算错误的学生,分别说出解题思路,强化学生数语生活联系,促使学生倾听他人解题思路,分析自身解题过程的不足,逐步梳理学生解题思路,促使学生数语表达、解题能力共同进步。
七、开展实践活动,多角度评价学生数语表达技能
(一)教学思想
实践活动是完善课程内容、掌握课程质量、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成效的关键措施。在数学活动环节中,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优化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教学体系,获得优异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示例
某校进行数学活动时,采取多样性评价方式,比如看图回答、情境测试、游戏数学等。从多个数学专题方向,考察学生数语表达的熟练性。结合学生在各类数学专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梳理出学生数语表达的不足,便于教师调整方案。在指标设计时,包括:语言表达流畅性、数语说明准确性、语气自信程度等。
校园开展情境设题、计算结果测试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从语句流畅、用词准确、发音自信、声音洪亮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教学情境内容为:小明家到校园有3千米,从家到公交车站有300米,步行需要5分钟,公交车行驶2300米,通行时间为8分钟,路程中有三个交通岗,每个交通灯等待时间最大值为3分钟,下车后剩余400米,步行需要6分钟。问:“小明周二出行时路上有2个红灯,到达学校最长时间是几分钟?”答案是:5+6+8+3×2=25分钟。教师选出答题最快的、结果正确的学生,让学生说明解题过程。学生解题时,说明两端步行所用时间(5+6)分钟、公交车运行时间8分钟、2个红灯等待时间为3×2=6分钟,相加结果为25分钟。在路程使用时间的各项数量表达时,教师评价学生用词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多视角评价学生数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数语训练课程的进行,对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强化具有多种作用。在锻炼学生数学用语使用能力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列举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形成用词表达示范,对学生数学用词给出引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词汇使用意识。同时,在课程中,设计多种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身感受数学词汇的使用,让学生在课堂张开口,确保数学表达的强化效果,带动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双胜.低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1):232-233.
[2]王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策略研究[J].新一代,2021(15):179.
[3]李中學.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