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雪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双减政策的颁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地理核心素养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作为教学的重要反馈机制一地理课后作业也应最大化的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以学业质量检测的等级划分为考试目标、以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学年段、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动态层次化”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以期能为新课改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种新方案。
关键词:双减政策;地理;初中;教学
引言
当今国家实施作业双减政策,国内外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学生作业量成一定正比关系。本文认为“减负”≠“减量”,减负的关键不应仅仅着眼于作业数量的多少,而应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即“减负”=“高效”。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讲,课后作业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大部分学校实施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多而生繁、繁而生厌”,这样的无效作业过多,使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如何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让学生既能巩固、迁移所学知识,又能检测自目前掌握知识水平程度,从盲目的做题者转变为学会自我管理的学习者,这都在于教师如何正确的引导。但是目前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常常是“一刀切”的方式,从而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学习难等问题,同时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针对上述现象,目前大多数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具有层次性,但目前仍缺乏具体的、可操作化的办法。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及发展需求,从课程选择、课程结构、教学目标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都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在不断增强,学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而课后作业作为一重要的教学反馈机制,应随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行相应模式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真正需求。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课后作业的层次化设计探析
(一)作业难度分层
由于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不同,学生间必然是存在差异的。传统的统设计作业往往以中上游学生为准。这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部分学生。多层次设计作业可以更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会因作业简单,而觉得浪费时间,学习能力差的也不会因为觉得作业难,而不知所措,甚至抄袭。
初中地理作业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即综合题往往涉及知识点多,能力要求高,是学生做题过程中的“拦路虎”。笔者将地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属于人人都要掌握的基础题目,如概念题。对于选做题笔者则按难度进行分层,分为基础型作业、提升型作业、拓展型作业三种。基础型作业,难度较低,学生能直接利用课本知识完成,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理解。这类题目主要面向C层次学生。提升型作业,难度稍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类题目是原则上要求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层次学生可以不做,但还是会鼓励他们尽可能做。拓展型作业,难度最高,需要学生不但基础扎实还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这类型题目主要是面向A层次学生。
(二)作业数量分层
现实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学测考试、中考压力下,很多初中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实际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提高,和作业量的多少并不成正比。并不是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的成绩就会越好。不同的学生其对地理知识的领悟力、掌握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对应的作业数量应该有所不同。尤其是初中阶段,本身学生每天语数外的作业就很多,地理老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地理作业的数量进行分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作业数量进行分层,结合“最近发展区”的想,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不同,所需要完成的作业数量也是不同的,但都属于每一个层次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这种作业数量的分层安排,使学生不会产生反正也做不完,不如不做的想法,相反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而言,努力“够一够”“跳一跳”都是能“够着的”,这就激发学生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多的布置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现象,或者为了敷衍老师选择抄袭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地理作业量进行分层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无效作业和抄袭作业的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使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三)作业时间分层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敏捷度是不同的。作为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不是一味去被动接受差异适应差异,分层作业是为了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正视和发展,从而减少差异。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完成地理作业。初中地理是初中诸多学科中唯一“文理科”性质兼具的学科,地球运动及圈层部分知识偏理科側重思维,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则偏文科强调记忆背书。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本身基础、思维敏捷度是不同的,掌握、熟练运用知识的时间上也会出现早晚之分。有些学生,在教师知识讲解过后迅速反应过来,另一些学生则需要老师反复讲解知识才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时间上一定会有差异。为使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掌握知识,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作业完成时间上进行分层。
初中地理考虑到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即最低学习要求。有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必须的。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图”的掌握记忆,有些同学记忆力好,课后很快背上能记得甚至在图中画出、标记出;还有些同学可能一晚上才能记一个大洋区域内的洋流,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时间上延长到下个星期,来检查掌握情况。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一种展示。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只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合适的方法,知识和技能都是能掌握好的。作业时间上的分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在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同时使得自己的学习潜能也得到爆发。
(四)作业目标分层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应设置为不同的层次。教学目标层次化后,可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课时目标的作业。当不同层次学生的课时目标明确后,学生心里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非盲目完成作业,也会针对目标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上更加有动力。在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时,要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所有学生都要达到基础目标,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都能稳步前进,分步到位。基础目标都要达成,主要是针对C层次学生,使其能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上不封顶”鼓励个体发展,尤其是A、B层次学生的学生,通过提高型、拓展型作业的练习培养其掌握地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二、总结与不足
(一)地理分层作业设计中的“难度”“数量"难以把握
进行地理分层作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难易度进行分层,这个过程中,笔者经常有这样的困惑,这个难易度标准在哪,有些题目笔者觉得很简单,而学生觉得很难;有些题目笔者觉得很值得思考玩味,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在进行以作业难易度分层时,笔者认为还是要尽可能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上课实际学情来。据地理作业的“数量”进行分层过程中,一定要适量。“过量”作业,学生完成不了,可能会逃避、厌学、抄袭;太少量作业又起不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识印象的作用。
(二)更“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
进行地理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个必须做的事,给学生进行分层。如何使分层更科学,更隐蔽,更易于被学生和家长接受,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直接按成绩分层是不科学的,通过观察课堂情况、课后作业及月考成绩进行分层,也是过于简单粗暴了,即使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主观意愿再进行分层,也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另外这种分层很可能会使得部分处在高层次的学生骄傲自满,低层次学生觉得自卑受歧视。
(三)地理分层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不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学习你这门科目。笔者在设计作业中积极从学生身边的事和人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入手,找素材,但由于本身水平有限,还是做的不够。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多元的个体,智能水平各不相同,教育要挖掘出学生智力的优势处和弱势处,然后对其进行培养,才能让学生进步。设计多样的作业,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个人能力、传统考试观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分层作业多样性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重阳.哲学视野下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以人教版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郭峰,分层次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4](美)哈里斯.库帕,王建军,林明.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30-32.
[5]朱仲敏.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定位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3-5.
[6]王宝剑,熊莹莹.国外作业研究及其对我国作业设计的启示[].教育與管理,2010,(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