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摘要:自民办高校兴起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民办高校不管从规模上还是办学质量上,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19年,我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750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在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649.6万人。他们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有效缓解了公办高等院校的办学压力。但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一些民办高校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社会不认可、留不住人才等现象。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引言
2019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创新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提出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它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意识、理论、亲和力和相关性,深化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教育功能,建立全面复盖面、丰富类型、渐进水平和相互支持的课程体系,使各种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能够朝着同一方向发展,形成协同效应。 这就是思想政治议程。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转型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教师队伍建设。
一、思政课在民办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包括: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同学在市场经济利益观的影响下,实用主义思想加强,对于有些课程的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就上,没用的就不上。思政理论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开设的目的旨在培养塑造同学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的作用的发挥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也能够意识到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相关措施,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等等,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教学效果。可是仍然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些课程学不学,学的好坏影响都不大,只要及格就可以了,由于大班授课,学校采取这些措施在有些时候不能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思想上轻视思政课的重要性,学习上也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育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能力难以满足思政课建设的需要。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主要由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两部分组成,其中专任教师是主要力量。然而,为了节约成本,民辦高校并不会按照1:350的师生比引进专任教师,教师数量匮乏难免会出现身兼数职、讲多门课的现象,于是分散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就削弱了教学的专业性。此外,专任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青年教师,他们的知识积淀和教学经验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还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频繁。青年教师多是毕业生,大都将第一份工作当跳板,积累经验后便跳槽离开;而少数的中年骨干教师业务能力强、职称高,纷纷借由近两年思政课教师缺口扩大的机会,顺利进入了公办学校。由此,民办高校思政课专任师资力量大幅下降。
(二)重视力度不够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要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教师、全部课堂的各项工作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实践指导意义重大的理论学科应当建立由不低于学校各行政部门级别的机构牵头,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也特别提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强调各门课要在思政教育方面与思政课保持同一个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门课程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地位特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各方面要走前面,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然而大部分应用型民办高校在理论学科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并未设置专业招生。民办高校中没有相关专业招生就没有学费这一主要收入来源,就可能出现相关课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教学人员不能参与学校的招生就业等多项考核奖励中、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缺乏积极性的情况,与党和国家对该类学科的定位存有一定差距,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
三、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练就过硬的政治素质
教师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元素。首先,转型发展高校要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科学高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机制。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激起教师涵养师德的自身动力;完善师德师风一整套培育制度,如常态化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和监督制度。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开座谈会、专题学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的培训。专业教师应该以高校教师的政治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时时关注国际、国家最新的社会动态和时事政治,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新成果,养成天天读报看报的好习惯,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
(二)合理用人,助价值实现以留住人才
就业者自尊的实现程度是承认其雇主单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时,民办高校应采取灵活的就业政策,创新推进渠道,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自尊,留住人才,稳定队伍。第一,灵活就业政策。公立高校在人员选拔和就业方面有健全的政策、程序和制度,而私立高校在学校管理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能够大胆探索人员的选拔和就业,打破政策和程序的制约因素,以稳定团队以职位轮换为例,正常的职位轮换不仅有利于雇员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而且有助于提高各部委的作战效率。私立学院和大学可以借鉴公立学院和大学的政策经验,在职位轮换方面进行创新。如果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条件并期望调动,他们必须支持调动,这不仅可以满足调动工作人员的需要,而且可以成为在私立学校建立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小组的有利因素,从而吸引和鼓励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第二,在促销渠道中创新。在职位晋升和职业资格评估方面,公立高校的行政级别通常是在部门、部门和部门一级确定的,每个级别都有自己的副校长。一般行政人员在进入大学两年后将作为副职接受评估,然后根据情况逐步接受较高一级的评估。评价条件越高,对专业资格的要求就越高。但是,在私立高校,我们可以结合现实和创新。
结束语
总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是我国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不容小觑。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这一工作健康两性运转的保证,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校方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郭文奇,杜颖.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91-92.
[2]叶晓芸.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9):225-226.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为例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