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育人路径探究

2021-01-10 03:24张艺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张艺群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培养各类人才和对外交流重要方式。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和管理体系,同时为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和提供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质量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是充分、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特色,即语言精、知识新、技能强,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育人路径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一)“三全育人”模式的含义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的构建中融入教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构成可循环育人闭环。[1]“全员育人”从微观上说是指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中方教师、外籍教师与行政人员构成的育人集合体;从宏观上来说是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等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模式。“全过程育人”是指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理论教育,线下的社会实践与线上网络思想价值引领,形成持续高效的育人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指从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人格塑造、实践能力等多角度,广视角的育人格局。“三全育人”模式的点、线、面、体四个维度构建,实现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三全育人”模式的优势

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的中心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串联教育资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工作线。通过机制体制的完善,育人队伍的能力提升、育人环境的营造渲染、组织条件的整合保障的系统设计,整合各方育人资,将教育融入到中外合作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全程。[2]坚持把构建“三全育人”共同体,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统筹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以问题导向为引领,推动每一个育人方面形成完整的闭环,利用政策与制度作为贯通支撑各个闭环的柱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层次感分明的“三全育人”格局。在三全育人内形成同向同心、互联互通,真正的把育人的靶心落脚到育人成效上,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更好的适应人民教育多元化需求、社会进步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3]

二、中外合作办学育人模式的现状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传统工作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的育人工作侧重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因解除较多国外思想或面临学习压力,对于传统“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失去了兴趣,因此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方法不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特殊模式。各种自媒体平台也已逐步渗透到当代青年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传统工作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跨文化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带来冲击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为新时代大学生带来了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2]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青年学生,由于学习西方原版教材、外籍教师文化背景、国外学习的文化环境等,在学习、生活中会接触更多的外来文化。因此,跨文化的学习让中外合作办学青年学生的文化观始终处于融合和冲突的过程。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特征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群体多为“95后”和“00 后”独生子女, 学生家庭条件与生活水平普遍达到小康以上水平。为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鲜明,自信心和自主性强,思维活跃,个性化明显,自我表达意愿强烈,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除此之外此类学生是社会化特征也极其明显,在大数据信息的冲击下,“95 后”和“00 后”较“70 后”“80 后”和“90 后”对于社会信息的接收和认可转换度更高,社会化程度更加显著,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作为文化杂烩的信息圈中,思维想法更加成熟。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是个性和社会化特征密切融合的群体,在育人过程中就会存在“融入不到位”“协同不到位”的问题。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三全育人”路径

(一) 全员育人,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育人参与性

深度挖掘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点,培育和建设三全育人平台,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导师制着力点,将领导干部,中层领导与思政干部纳入其中,精准化联系,整体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育人的成效。健全专业课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发挥他们在思政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促进专业课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整合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形成学生干部队伍合力,引领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二)全过程育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育人连贯性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理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要求,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集聚育人成效,推动育人连贯性。开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国外游学等;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育人机制协同化。从宏观上、中观和微观的三个维度中构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育人体系,贯穿育人始终。

明确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党建带团建的责任——把共青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把党建带团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围绕办学目标,培养具有“中国匠人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明确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共青团的时代使命——在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把中外合作办学青年团员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三)全方位育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育人全面性

从新时代新思想、文化传承、批判性思维、国际视野等方面坚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拓宽知识眼界,提升素质能力。[3]团总支、各基层团支部要充分融入到广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形式创新的、贴近同学生活的党团活动,以期逐步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归属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经常涉及到学生出国学习的问题。对于国外留学的青年团员,可以通过建立海外团支部、网上团支部的形式(如通过“智慧团建”系统管理团员信息),延伸团组织的触角,覆盖所有青年团员;对于完成国外学习任务归国的青年团员,根据专业建制或宿舍建制,编入相应的团支部,保证其及时接受团组织的领导和教育,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工作重心。

四、结语

深入理解“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充分发挥专业思政工作者、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干部队伍等全员育人队伍的力量,同时实现多维度、多领域、“五育”并举等的全方位联动,打通中外合作办學育人“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林金辉.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鼓与呼[N].人民日报,2010-08-27.

[2] 王习胜.“三全育人”合理性的逻辑诠释[J]. 思想理论教育,2019(3):52-56.

[3] 李效武. 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1):19-2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