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高职院校质量控制探究

2021-01-10 23:43丁丁王强志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高职院校

丁丁 王强志

摘要: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可通过构建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来激发各要素的活力。围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大职能,从社会、企业等外部要素和制度、课程、专业、教师、学生等内部要素出发,构建高职院校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学生主体建设和教学质量建设等措施保障质量控制。

关键词:教育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质量控制

一、引言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中也是如此。在国家教育政策和制度持续性建立健全的基础之上,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也在逐步展开,持续性提速治理体系和教育能力的现代化,这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办的大事。教育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其特点是监督、管理和评估分离,放管服也需要融合在一起。其核心是理顺教育体系各要素与教育活力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激发整个教育系统的活力。主要体现在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三类主体内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政府通过转变职能,将工作重心集中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监管上,在这种前所未有开放的前提下,学校依法享有最大的自主办学权,如何利用当前有利的外部条件,转化为学校内部发展优势,成为各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和激发内部动力,主动探索发展路径,实现内涵式发展,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添砖加瓦。

二、高职院校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时期。2017年《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深化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等改革。坚决下放权力,切实管理好需要监督的事项,加强业务过程中和事后监督,构建新型政府、学校、社会关系”。 因此,解决人口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促进教育治理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成为新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任务。治理体系和教育能力的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环节。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下的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政府组织好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目前,职业教育模式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计划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主要反映在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应为大”学校的概念;以政府为主的举办者;职业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缺乏公平的办学环境。 要改变这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首先要转变办学思想,向“以需求为动力”进行靠拢;丰富办学主体,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把政府“赋权”和学校“用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公平的办学环境[2]。在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下,职业教育面临了很多挑战:有立德树人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面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治理体系现代化、评估与诊改“双管齐下”的职业教育内外部质量保障、“互联网+”下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革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3]。

(二)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授技能以及促进就业和创业等方面将发挥出来显著的作用,在2014年的时候,国务院发布了相关的文件,推动其发展。同年,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来了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规划,“为适应发展需要,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全球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深入融入职业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建立联系,并在表达终身学习概念的普通教育领域进行交流。”[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和政策一直很重要,在更深层面上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高等学校存在明显差异。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高职院校教育通常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对专门人才进行培养的教育,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服务、创新等全方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5]。因此,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体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从某种角度层面上来看呼吁产业服务和教育的整合。与此同时,职业培训机构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与社会、行业和企业,所以学校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模式到市场和公司就业需求的灵活转变,尽可能地保持“校企合作、工技结合”的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企的纽带,可以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来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由数量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在拥有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正积极努力寻求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路径。但是,在现实发展中,我国职业教育却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不够,“重知识轻劳动”的观念依然存在,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不深刻,多数认为职业教育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收留所”,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必然不如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二是经费投入不够,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需要大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仪器设备配置以及“双师型”师资支撑,职业教育成本是相对较高的,然而政府这一个层级所给予的资金支持还不够充分。

三、高职院校质量控制的路径探索

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承担起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大职能,从某种角度层面上来看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和合格型人才,同时为推动社会经济發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两大功能定位,高职院校为获取高质量发展,本文分别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深入探索,其中外部要素包括政府顶层设计、社会有序参与,内部要素包括高职院校内部制度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建设、学生发展建设。

(一)高职院校质量控制的外部路径

政府和社会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可靠力量。政府顶层设计、宏观规划,制定政策法规支持高职院校发展,同时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办学;社会参与学校的组织,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学校的财政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来纽带,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服务与社会紧密相连,在更深层面上推动社会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

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层面上来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就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制度、体系与机制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和论证,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6]。同时,政府應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和补助,补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短板,保障高职院校具有充足的硬件条件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

2.转变社会观念,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办学

深入推进产教结合发展,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入场”“校办企业”等产教结合的新路子。同时,社会参与办学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从而带动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多方面改革,激活学校活力,适应社会发展。

(二)研究高职院校发展的内部路径

基于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五个维度,分别构建以制度、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内部路径。

1.制度

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制定适合本学校的制度,在师资、专业、课程、实践、制度、大学与企业合作与创新等方面应当构建出来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和规范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2.专业

专业是区别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重要特征。高职专业设置具有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点,其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调整相关专业,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和水平,使该行业适应社会层面上的现实需要,并在更深层面上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和升级。

3.课程

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教学的载体,融入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思想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操作教育等。我国高职院校大概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三类,课程比例的设置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应合理设计。

4.教师

首先提高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个人职业生涯与学校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其次重视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的整合机制,尽可能建立健全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再次建立独立的教师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支持高职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

5.学生

要想转变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成绩差、就业难的传统观念,必须要从学生入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应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成才、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科学文化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渠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一技之长。

四、高职院校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

当前,职业教育机构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在于党中央、国务院所构想出来的“三全育人”现实要求,坚定不移的秉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一)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政治建设、党的领导一刻都不能松,办学方向一刻都不能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思想阵地管理,占领思想阵地,特别是教师阵地。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待政治,并把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放在首位。加强思政课建设,把思政教育通过思政课教学这个切入点,渗透到每位教师、每名学生当中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跟进学、创新学、结合学、联系学、趣味学,努力提升学习效果。结合思政课任务,启发学生学党史。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都要加强阵地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强化责任落实,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强化学生主体建设

学生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是理论知识的获得,还是实践技能的提高,都必须在更深层面上发挥出来其主体性来实现。我们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牢固树立“三个一切”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抓住学生的主体性。了解最新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全面了解学生心理,为学生就业和升学做好精准定位,精准服务,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三)强化教学质量建设

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基础。这就要求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够形成自身的竞争力。注重内涵发展,系统做好教学质量评估,从教育主管部门、兄弟院校、行业内部搜集信息,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根据影响评估的因素,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持续提升办学核心要素、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压实管理责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细化职责分工,多措并举,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制度变革的当下史:197-2018——基于国家视野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文本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1-19.

[2]万卫,石伟平.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J].职教论坛,2016(28):46.

[3]郝天聪,石伟平.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18(4):80-89.

[4]谢珍珍.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立法与政策回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1):14-21.

[5]崔钰婷,付从荣.我国职业教育当前地位及发展路径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4):56-59.

[6]郭文富.现代治理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本文为安徽省质量工程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安徽审计职业学院继续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质量保证体系构建”(2019jxjj81);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高职市场营销思政课提炼式专业素养教学模式研究”(2020jyxm1539)。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高职院校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