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背景,担负着培养未来职业人才的重要职责。全方位、高效地培养符合市场预期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跨境电商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的下沉和跨境电商飞速发展带来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国务院强调要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扩大和创新创业理念的提出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思路。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1.学校资源融合与学科融合并进
首先是“资源整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渠道之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被广泛运用。为了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达到学校服务社会,知识服务经济的目的,很多国家通过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渐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能力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以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和日本“产学合作办学”模式最具代表性。德国“双元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两种身份。美国通过“社区学院”模式为社会输出人才,“社区学院”以区域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采取定向培养模式,融合了学校资源、社区资源与企业资源。日本则以“产学合作办学”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整合产业资源与学校资源。产业界为高校教育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以及研究项目和经费,高校为产业界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国外学术界在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把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建立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其人才培养的发展走向成熟。
其次,“学科融合”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中被积极应用。为了培养出有专长的高端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有针对性、有方向地设计与跨境交易相关专业课程。美国学者克莱恩[1]提出,大学一旦围绕现实或问题来组织活动,不但是学科,就连学科交叉也不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视野,而是一种组织化的需求。跨学科的广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大学教育缺乏的关键要素。
2. 政府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大环境利好的有效力量之一。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提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商品限额上限。同时,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2018年版)》,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范围。国务院、商务部连续对外宣布有利于跨境电商政策的新规,是对以天猫国际为代表的整个中国跨境进口电商模式创新的肯定。此外,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政府继续出台扩大进口,调低进口关税等政策,从而激发更大消费潜力。。
3.企业人才需求量扩大
一方面,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大决策,大力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另一方面,互联网叩响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大门,新的互联网入口已经来临。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其中出口2808亿元,增长69.3%;进口1387亿元,增长15.1%。疫情下,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已新增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过4.2万家。社会资本也在不断加大布局力度,产生大批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缺口。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1.紧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国都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重要方面,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这要求大学培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经济全球化趋势急需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参与国际竞争并可胜出的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跨境电商的性质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备多维度的素质与能力,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保持一致。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需要综合多方资源。所以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形成联动机制。高校提供大量、多学科的师资力量,以及投入大量的经费建设完善的实验室。联合众多行业企业,形成共建平台、合作完成教学活动、合作完成教学研究和资源共享机制,确保仿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始。利用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创业学生组建电商服务公司,为传统线下企业提供“上线”方案,提供从平台搭建到运营管理等接包项目服务。
2.构建行业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有助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规范化培养,促进企业人才招聘效率的提升,为跨境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衡量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提供对比模板。范新民(2015)[2]提出强大的市场需求为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精细标准和具体执行路径提供了方案,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移动商务模式的微营销平台可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微营销知识和自主创业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新时代赋予大学教育的新要求。
3.以企业视角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企业的实践、对市场的把控力度往往走在大部分高校之前,然而,高校作为人才供给端,其培养输出目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王琼(2016)[3]也从跨境电商企业需求角度出发,指出跨境电商企业需要运营、技术、推广人才,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人才需要兼具电商和外贸能力。因此,高校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行可行的人才培养方式,开设嵌入式课程,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形成联动机制,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室和校外實训基地。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载体。跨境电商是传统国际贸易升级转型的一种方式,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跨越关境完成交易,其主要内容涉及在线批发与零售。首先,教学内容的充实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具备外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起到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目的,翻转课堂、情景教学和讨论会等在整个课程不同时期可以综合运用。
四、结论
跨境电商作为朝阳产业,在可预期的未来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扩大,政府有利政策支持都为跨境电商人才的大发展提供了良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与优势互补,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丽·汤普森·克莱恩. 跨界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蒋智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范新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境外贸电商人才培养:跨界融合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3):101—107
[3]王琼.新形势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16(5):93—98.
“池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8XJYXM25)”
作者简介:操贝蒂,1992年6月,女,汉族,安徽潜山人,讲师,硕士,池州学院,主要从事跨境电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