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质作用过程类试题探究

2021-01-10 00:40惠宝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尖顶玄武岩平顶山

惠宝锋

摘要:地质作用过程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高考高频考点。地理过程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过程类试题应从多个角度剖析,构建逻辑思维链条,并总结出答题规律,辅以专业术语串联整个地质作用过程,层层深入,逐步提升。

关键词:地理过程;地质作用过程;能力

一、考情深度解读

1.新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规定“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说明了“过程”的重要性,并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关于地理过程的知识点要求,结合高考地理复习要求,可大致归纳出需要强化的基本地理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2.命题趋向

对历年高考试题分析,本考点“注重对地理过程自身的基本原理规律考查”,“运用地理思维,注重对地理事物动态演变过程的考查”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多以问答题形式出现,强调对过程的分析与描述。而问答题的呈现方式又主要有三种“直问式”、“隐性式”与“间接式”。

3.高考重点与盲点

本考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是频繁出现,但学生答题情况并不理想,是失分“重灾区”。试题强化地理过程,分析更重视地理原理的纵向深入分析,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依时过程,即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发展、变化规律;二是耦合过程,即某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空间上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试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从地质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考查内、外力因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

二、试题呈现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第3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1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臺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三、解题过程

第(1)题,属于依次过程类,可分解成以下阶段进行分析。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第(2)题,属于耦合过程,该题打破常规认知,难度很大。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第(3)题,既有依时过程,又有耦合过程。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四、规律总结

1.夯实基础,储备知识

牢固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记和理解地质作用的过程与原理,掌握分析和描述地理过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平时多关注《寰宇地理》《荒野求生》《地理中国》等电视节目,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2. 依时顺序,分解过程

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先后顺序,分解成几个重要的环节,抓住各环节的特点,用通顺的地理语言串联起来。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过程合乎逻辑;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3. 由因索果,层层递进

从地理事物或现象形成的原因开始分析,探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要求考生从“地质作用过程”角度,按各种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有因果联系地描述地质作用过程,要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答案的精细化。

综上所述,地质作用过程类试题侧重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符合新高考的命题立意,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针对这类试题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固然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渗透地理能力的培养则更加弥足珍贵。因此,在平时地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地理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应该是解决地质作用过程类试题的源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汪宇飞. “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微专题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

[3] 李兴防. 分解法突破高考地理过程类试题——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37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1(1).

猜你喜欢
尖顶玄武岩平顶山
藏在古建筑里的科学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几何:尖顶的房子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探究
平顶山暴雨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平顶山市疾控系统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渤海玄武岩地层防塌钻井技术
芭比的闪亮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