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南特色运河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2021-01-10 16:14姚云云
西部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古运河全域旅游文化

摘要:当前,无锡古运河的保护开发通过申遗,成功打响了“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的独特品牌,修复和建设了初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了文化集聚效应,但还存在品牌形象影响力和吸引力缺乏、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区域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因此,应积极挖掘江南运河文化资源,打造梁溪特色文商旅;整合梁溪运河文旅资源,优化区域旅游配置,通过明确定位,完善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互联网+”旅游业;挖掘梁溪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这既是研究交流运河文化的平台、传承展示无锡文化的载体,也是具有资政教育功能的综合活动基地;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活动,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塑造品牌、加速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古运河;全域旅游;文化;文商旅品牌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3-0151-03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历史和地理奇观。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权威专家认为,京杭大运河对运河技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典范,具有代表人类历史上重要时代的特征,占据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京杭大运河中无锡段的一部分,伯渎港于公元前486年开建,是邗沟江南段,也被称为古吴水。古运河无锡段虽然仅占京杭大运河的极小一段,但其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它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40.8公里,经过了2500年的岁月后,至今还在通航。

一、无锡古运河保护开发现状

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有1794公里,穿过无锡市,在城市中形成一环,这就是所谓的“千里运河,独此一环”。其中,距吴桥、黄埠墩和南门清名桥最繁华的一段只有6.6公里,是无锡3200多年历史的精彩缩影。

2013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古运河风光带建设,整个旅游项目从皋桥开始,从黄埠墩背侧环绕“龟背”城,总共旅程大约18公里。从六年前开始,无锡市投资31亿元,对古运河风貌带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污泥清理、污水截流以及驳岸整治和亲水平台修建,两岸进行了绿化、亮化,开展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保护与修复,以及旅游开发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

一是具有鲜明江南特征的运河特色文化名片初见影响。古运河无锡段流经市区,交通便利、沿线景色优美、各类商业服务配套完备,在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成为继园林、古镇之外的又一重要江南文化载体。2006年“千里古运河”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大运河无锡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无锡市梁溪区的精心挖掘、保护、利用,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的独特景观带。依托江南水乡特色人文风情、无锡的古运河及沿线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在游客心目中塑造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二是修復中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初具形态。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以清名桥为中心,北起跨塘桥,南到水仙庙,东起著名民族工商业家祝大椿故居,西至定胜河沿线,范围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和风貌协调区两个部分,由一条“水线”(即古运河)、两条“岸线”(即南长街和南下塘)构成,“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是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组对它的美誉。目前已恢复了古运河水上旅游特色项目,两条“岸线”的修复仍在进行中。

目前,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对古运河沿线保护、恢复、总体升级和改建工作已经完成,核心区域共完成了二十万平方米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修建了运河文化艺术馆,逼真的油画是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未来还将利用国家文化保护单位永泰丝厂建造中国丝业博物馆,并恢复“丝业之王”薛南溟和“电气之王”祝大椿的故居,同时修复建窑群遗址博物馆,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明清时期民窑手工业的辉煌。以南长街、南下塘修复的民居为载体,打造“最无锡”的老字号民宿区,全面展示江南水弄堂的民俗民风,再现传统经典的民间风俗和艺术。

三是相对时尚的文化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过去曾是无锡的“创业天堂”,从农业时期“米、布、丝、钱”四大码头所带来的清明上河图般的繁荣景象,到工业时期众多民国本土“资本新贵”所书写的传奇故事,工商文化在这里可谓源远流长。目前,该街区已形成南长街休闲一条街、南门头上美食街、锦泰高端餐饮片区、南下塘老字号特色街、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二、无锡古运河文旅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沿线各大城市争相开发运河文化资源的大背景下,若要将运河这一符号作为无锡的城市文化底色,需要发掘无锡古运河的特色,确定独特的身份识别。目前,无锡在运河文化开发上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品牌形象影响力和吸引力缺乏。当前古运河无锡段文旅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在宣传景区形象、推介景区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方面仍存在短板,缺乏独特的高质量(具有垄断性质和垄断潜力)旅游路线和高质量产品,其品牌形象、影响力和在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中的吸引力仍然不足。

二是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休闲度假和商务展览旅游发展迅速,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主题旅游成为重要的需求类型。个人旅行、家庭旅行、团体旅行和自驾旅行成为人们的主流游玩方式。无锡运河古城的旅游和休闲产业要素当前尚未整体上进行推广,旅游业仍以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度假产品很少,旅游产业链条较短,无法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反应。

三是区域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各地提升区域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无锡古运河文旅产业面临着有力的竞争和挑战:在无锡范围内,运河古城面临着其他四大历史街区的竞争,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老字号旅游景区占据着当地旅游的半壁江山;在全国范围内,同类型景区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近处的有同里、周庄、乌镇,远处的有成都的宽窄巷子,福州的三坊七巷,丽江的大研古城。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游客的注意力,分流了客户资源。

三、挖掘无锡运河文化资源,打造梁溪特色文商旅品牌

(一)优化区域旅游配置,充分整合文旅资源

由于原崇安、南长、北塘三城区合并组建的梁溪区成立时间较短,梁溪旅游尚未构建清晰明朗的整体品牌形象。特别是当下梁溪运河古城的旅游产业存在着以观光产品为主、休闲度假產品少、文化旅游线路单一、缺乏整体融合等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明确梁溪旅游定位。梁溪旅游应以建设具有水乡风情和运河特色的高品质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实现由景点景区建设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变,打造新型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力,努力构建“大文化、大商业、大旅游”的都市全域旅游新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梁溪区域内的食品、住房、购物和娱乐等方面的产业目前并没有得到整体推进,要想真正做到留住游客,必须加快实现由单一门票经济向多元融合产业经济转变。通过培育旅游品牌企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积极推进“互联网+”旅游业。在积极推进“智慧梁溪”建设过程中,纳入智慧旅游或在线旅游,打造智慧旅游APP平台,加快建设旅游云数据中心,通过“两微一端”等多种平台,提供景点导览、停车信息、实时交通、食宿指南等服务,为梁溪区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助力。

(二)充分挖掘梁溪运河历史文化资源

无锡地区丰富的吴文化、民族工商文化和运河文化构成了梁溪的品牌形象,不仅能为梁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志馆是集留存、科研、咨询、教育为一体的地情历史文化资源与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与特色的重要方式。建议在清名桥景区内打造梁溪方志馆,全面保存、研究、展示“最无锡”的地域文化。

一是建设研究交流运河文化的平台。在梁溪方志馆中专门设置有关运河文化的展室,展示运河(无锡段)的相关名胜、景观、历史、人文资料,将其建设成为运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依托方志馆,定期组织开展有关运河文化等文献资料的收藏、编研、展示、交流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扩大梁溪的影响,使之成为无锡地方文化之传统与现代的最佳连接点,在“强富美高”新梁溪建设中发挥历史文化的独特作用。

二是打造传承展示无锡文化的载体。建设梁溪方志馆是延续梁溪文化“根脉”的重大举措。通过梁溪方志馆去深入探索无锡及梁溪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史迹,可以大大增强本土历史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将地方文献特别是志书中蕴藏的丰富的舆地、山水、人文、物产、历史等各类文化典籍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成为梁溪文化宣传、教育、传承的中心,为梁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三是构建具有资政教育功能的综合基地。方志馆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利用收藏的记述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开展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资料,可以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乡土风情教育功能:利用收藏的记述无锡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文典故和风土人情的史料,可以开展乡土历史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强化历史传承意识。廉政勤政教育功能:充分挖掘梁溪特色文化,将梁溪区域内惠山古镇的祠堂群家风家训文化、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廉政文化景观、公花园第一支部红色革命文化等设置专题展室,集中展现梁溪人民“至善、至清、至和”的品性和追求,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

(三)充分整合梁溪运河区域资源,实现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

以梁溪“十四五”文商旅融合发展规划为指导,充分整合区域的文化产业、商业、旅游等多种业态,发展以文化为魂、商业为体、旅游为脉,三者融合互动的产业集成模式。通过文商旅带动新产品开发和多产业发展,创造新价值、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形成互利共赢的多重效应。

一是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宣传展示梁溪旅游品牌。举办“品质梁溪”文旅节,发掘并阐释梁溪区文商旅的内涵;举办古运河国际风情夜游节、阿炳音乐艺术节、南长乐活节、崇安文化艺术节、北塘旅游文化节以及特色年市活动展示地方文化,打造休闲文化品牌,推动商业繁荣。通过以上多种活动,吸引人气,提升梁溪旅游的知名度,带动文商旅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文商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梁溪丰富的物产资源,融入文化元素,引导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在南下塘附近开设无锡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合理布局一批以锡绣、泥人、紫砂、珍珠、茶叶、酱排骨等地方特色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专卖店、展示中心、旅游商品超市,开发更多使游客“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的旅游商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提升文商旅产业聚合度。加快建设文博创意、国学书香文化、运河文化创意商业、旅游演艺等特色街区,使之成为梁溪文商旅中商业购物配套的最佳场所。目前,在南长街对面的南下塘打造了老字号一条街,主要有本地老字号“王兴记”“世泰盛”“忆秦园”等各类特色店铺,初步打造出江南民俗风味十足而又兼具无锡特色的城市名片,成为游览江南水乡风貌与观赏民俗文化的最佳去处。

四、结语

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和地理奇观,京杭大运河给无锡带来了巨量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要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整合,无锡需要充分挖掘京杭大运河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通过整合区域文商旅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宣传营销品牌形象、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措施,着力构建“旅游产品全域覆盖、文商旅产业全面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加快梁溪从文商旅资源大区向文商旅产业强区的转变,把梁溪区真正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游憩性购物天堂和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参考文献:

[1]王姝.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6.

[2]董婷,张建玲.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9(15).

[3]杨卓轩.浅论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J].黑龙江史志,2013(12).

[4]孙文飚.存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论方志馆的价值与功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0(4).

[5]侯兵,周晓倩.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经济地理,2015(11).

作者简介:姚云云(1981—),男,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无锡市梁溪区委党校培训科副科长,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古运河全域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谁远谁近?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