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亮
【摘要】本文以教师减负为背景,阐述“教师负担”“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指出教师减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并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构建幸福感共同愿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等对策。
【关键词】教师减负 中小学教师 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08-03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减负清单,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教师减负,营造教师安心、静心从教的环境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为教师减负,不仅是为了教师,更是为了学生。
一、概念界定
(一)教师负担
“负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承当(责任、工作、费用等)”和“承受的压力或者担当的责任、费用等”。归纳起来,负担指承担的责任、工作、费用以及承受的压力。顾名思义,中小学教师负担则指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承担的教育责任、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和承受的职业压力等。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
“幸福”一詞在《现代汉语(第7版)》中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的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则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可见,幸福感的终极归属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内心愉悦感。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持续的快乐和幸福体验。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1.工作内容繁杂。一是教师除了要完成课堂教学、课后答疑、作业批改和学生管理等工作,还要参加培训、监考、会议、工会活动、迎检及与家长定期沟通等工作;二是教师要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全权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三是中小学设置岗位与大学不同,行政人员少,一些应由行政人员完成的工作需由一线教师来负责;四是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地区、各学校的成效不够均衡,唯分数、唯升学的思想仍根深蒂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分数、升学等压力都落到教师身上。
2.工作时间长。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工作时间往往超出国家规定的8小时。教师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利用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批改作业和备课。以西安中小学为例,中学教师早上8点到校,负责早读的教师和班主任需要7:40到校,下班时间为18:30左右,工作时间已超过8小时。有些学校提供学生的午托,教师则要轮流负责学生的午餐、午睡和安全问题,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而民办学校教师超时工作的情况更为严重,到校早于公办学校,下班晚于公办学校。以陕西某民办小学为例,该校实行寄宿制管理,教师除了要完成白天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学生晚自习纪律维护和查宿。该校要求教师6:40到校,18:40后方可离校,教师在校时间长达12小时。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自己的事情,长此以往,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相较于其他职业,教师虽享有寒暑假权利,但假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于参加培训、学习、调研、值班以及学生军训等活动,几乎很少能完整享受整个假期。工作时间过长,职业倦怠感极易产生。
(二)教师身心负担过重
1.社会期望高。社会对教师赋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有些人认为教育是万能的,教师是无所不能的,学生的学习是由教师全权负责的,过高的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持续提高。有些家长认为学生一旦在校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就是教师,便不顾及事情真相和教师感受,直接投诉和举报教师,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使教师产生不良的情绪。
2.学校评价体制不健全。学校对教师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其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和评价等方面。不少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以量化考核为主,不能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发展性评价。在素质教育和升学的双重目标下,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工作对象还有一些行为不良、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在此环境下,教师感到压抑和烦躁,负面情绪影响了工作。
3.职业动力落差大。职业动力指个体从事某份职业的初心、意愿和预期目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师观,选择教师职业应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但部分教师只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假期长、受人尊重的光鲜一面,没有做好承受背后的辛苦的心理准备。教师职业需要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基本依托,教师的职业能力是集教学能力、沟通、表达、组织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须经过系统性、可持续性地培训、学习、反思和实践。教师正式进入岗位后,遇到工作负担重、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和职称晋级不顺利等情况,心理上产生了落差感。如果学校再缺少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平台以及专家的专业指导,教师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会进一步增加受挫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情况愈演愈烈,那么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4.身体状况堪忧。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当老师也是一种体力活,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研究显示,由于教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家庭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当前中小学教师身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慢性病不仅高发于老年教师群体,还广泛存在于中青年教师群体中。没有健康的身体,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三)教师生活负担过重
1.收入偏低。教师作为社会的个体,同样面临着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如买房、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2020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文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師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但目前仍有一些地方未将此政策落实到位,教师的工资没有按照国家文件发放。杯水车薪的工资待遇和城市生活的巨大经济压力,付出和回报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些导致教师幸福感严重缺失。
2.工作、家庭角色冲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又要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中,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造成家庭和工作冲突。如果教师不能平衡好两端,那么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生活幸福感也会降低。
三、教师减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教师减负,在哪些方面减负?以《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以下简称《减负清单》)为例,其中有8条减负的事项都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如规定:杜绝强制要求中小学教师完成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问卷调查、档案整理等的资料收集活动;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学教师参与公众号平台文章发布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宣传活动;不得安排中小学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培训等活动。减负优化了教育环境,营造了幸福场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一)教师减负为教师营造了幸福场域
教师负担过重会影响教学工作,个别教师还会把教学中的一部分任务间接转嫁到学生或家长身上,比如通过班级群布置作业,甚至部分作业由家长批改,从而加剧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教师减负清单厘清了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清理了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回归到教学工作中,促进了师生良好关系、家校和谐关系的形成。教师负担过重会降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利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教师减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了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推动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教师减负提升了教学效能感
《减负清单》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文件依据,促使教师专心教学。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通过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期待和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期待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时,会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教师减负集中解决了教师工作内容繁杂、时间长、压力大的问题。教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后辅导答疑上,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只有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减负为教师创造性素养的培养开拓了空间。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核心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养。然则,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需要富有创造力的老师。中小学课堂作为培养创造力的载体,应该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充满活力、勇于创新、个性化的课堂。如果教师缺乏创新的观念和素养,那么会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减负不仅帮助教师“减”掉了身心疲劳,而且更好地释放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三)教师减负减轻了心理负担
如果教师心理出现了问题,那么会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基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期望,教师承受着较大压力。教师减负为教师排解压力提供了可能,教师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使教学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心理压力还来自教育改革的不适应以及价值观等因素,教师减负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适应课程改革,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应对挑战,及时调节心理不适。
四、教师减负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要。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是人最终幸福感的获得,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和安全需要,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是生理和安全需要。教师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会专心从教,才能获得归属感。
全社会还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因此,国家在不断深化教师工资改革的同时,应着力提升教师地位,把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作为长期战略,激励教师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
(二)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共同愿景
朱永新先生在2017年教育盛典上说:“教育如果不能给人幸福,那么是无意义的。新教育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让教育回归幸福。学校要自上而下地积极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共同愿景,培养幸福的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不仅要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而且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应以教师生态发展为目标,联合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集中精力整合、优化各项工作,致力于建立教师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融洽关系;教师的考评机制是教师减负的重点,学校应以师德为准绳,以发展为目标,以多元化评价为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三)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罗盘2030》未来教育愿景中将“幸福”作为共同关切,置于人类发展的核心位置。幸福感是未来教育的核心,教师职业幸福感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幸福感的获得。
学校应为教师量身定制专业发展平台,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为每位教师规划近景和远景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应通过不间断培训,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胜任教学工作;使有经验的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给予青年教师专业的指导,让他们体验教学的收获感。
教师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若教师的专业发展出现阻力,则造成的影响是系统性和长远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知识传授过程,教师不但要遵循教学规律,而且要具备创造性的能力和智慧。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努力,激发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优势和不足,因势利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培养积极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带来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生活的快节奏,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和教育深化改革,这一切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诸多压力,教师要及时自我调节、积极应对,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要加强与同事、学生、家长的人际交往。教师减负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同事、家长沟通,促进学生成长;应放下不必要的教师权威,平等、民主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增强自身感受幸福的能力;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幸福,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幸福。
除了教师个人要积极培育健康的身心素质,学校也要定期为教师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知识讲座,有效预防教师从业中的心理问题,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学习,及时帮助教师疏解负面情绪,帮助教师确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幸福教育始于幸福教师的出现。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减负切实减掉了教师负担,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创造了条件。学校也要不懈努力,切实落实减负工作,让教师职业成为幸福的职业,让教育事业成为幸福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柳士斌,胡振京.論“减负”背景下教师负担的减轻及其素质的提高[J].继续教育研究,2002(1).
[2]刘婷婷.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
[3]夏斌.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20(2).
[4]蒋林,王玲,李小平.普洱市中小学教师慢性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7(4).
[5]洪佳钦.打造生态型教师团队 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J].华夏教师,2018(22).
【作者简介】尤 亮,女,陕西西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