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方向和路径

2021-01-09 09:31陈春琳
桂海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层党校

陈春琳

摘要: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是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在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质量立校”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实现其办学的核心价值;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坚持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办学活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软硬件环境,满足办学需求。

关键词:基层党校;行政院校;质量立校;办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4-0120-05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县两级党校大约承担了90%以上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是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力军。要从长计议,把这些党校都办好。”[1]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推进了县级党校调整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使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干部教育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有效提升。同时,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为全面提升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办学水平,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实现“质量立校”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党的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和理论遵循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新时代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应有新气象新作为,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精神风貌来完成好党的干部教育事业。

(一)顺应时代潮流,需要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培训,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2]。新时代必然有与时俱进的新特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甚至思维方式。新时代呼唤新理念和新作为,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承担着为党员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在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下,顺应时代潮流变化,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平台,整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3]。

(二)把握时代特点,需要不断探索新时代党性教育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1],“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1]。基层党员干部从事的是联系群众最多、反映时代变化最直接、面临现实矛盾最突出的基层工作,党性教育要触及他们的灵魂、震撼他们的思想、影响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不断地探索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特点。因此,干部教育培训不仅要增强党性教育,更要增强党性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必须把握时代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和反腐倡廉教育等跟现实环境、社會发展、地域特色结合起来,探索和完善检验党性教育成效的考核方式。

(三)回应时代问题,应不断增强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校抓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责任心明显增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1],“希望党校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1]。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员领导干部既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更不能脱离实际搞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基层工作是党的工作重心,基层党员干部是推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地落实的执行者,也是直面和解决新时代问题的亲历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结晶,同时又是指导实践工作、回答时代课题、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基层党校(行政院校)要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增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自信,提升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1]这是对党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因此,坚持党校姓党是做好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工作、实现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办学核心价值的根本原则,必须把党校姓党原则贯穿和体现到党校全部工作中,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办学活动都必须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

(一)增强“四个意识”,严守教学纪律和政治规矩

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办学活动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一切教学科研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宣传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底线,加强教学管理,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和中央权威,明确校内外一切办学活动必须严守教学纪律和政治规矩,形成常态化教学政治纪律督导机制,落实督导责任,坚决杜绝教学活动中发表违背中央精神和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论。坚持围绕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办学活动,结合基层实际制定教学科研规划、设置教学科研内容、创新教学科研方法,引导广大学员和干部职工向党中央看齐。

(二)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强化党的理论教育要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强化党性教育要做到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4]。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宣传是党校的基本任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党性教育课程不得低于总课时的20%,市(地)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70%。因此,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前提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没有“四个自信”就不能够更好地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无法引导学员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在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基础上,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因地制宜走特色办学之路,创新特色办学方式方法,打造特色教学品牌,挖掘独特的地方资源,将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让基层党校(行政院校)的课堂更加贴合实际,既有理论又接地气。

(三)坚持“从严治校”,弘扬良好学风和清廉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保持风清气正”[1],“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1]。把党校姓党原则贯穿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工作始终,就必须坚持从严治校,使思想、纪律、作风严起来强起来,狠抓校风、学风建设,严格校规、校纪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清朗的学习风气;坚持从严治学,弘扬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戒骄戒躁、严格规范学术纪律;坚持从严治教,加强教学活动管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坚持从严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把从严治校落到校内管理的各环节各部门,加强学员管理,严肃培训纪律,严格制度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高标准办学,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党校(行政学院)而言,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提升办学质量。《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着力提升学习培训效果,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分专题分领域开展理论攻关、集体备课,推动研究成果进课堂,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5]。“用学术讲政治”是中央党校教学改革“一号工程”,但是越到基层重视程度越低,尤其到县级党校(行政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建设滞后等原因,難以落地落实、取得成效。因此,“用学术讲政治”既是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教学改革的巨大挑战,也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深化教学科研改革

2018年12月,何毅亭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七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强调:“不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不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改进教学,就会跟不上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6]“用学术讲政治”不是仅为学术研究学术,更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必须对接现实问题、突出问题导向,提升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教学的突出瓶颈在于理论脱离实际,用文件解释文件、用现实解释现实。因此,深化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教学改革,探索分类分层“用学术讲政治”课题研究,统筹建立师资、课件、讲稿和案例课等相关资料数据库;定期开展“用学术讲政治”的优质课比赛,完善基层党校(行政院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导向;组织开展“用学术讲政治”的教研交流活动,运用集体备课方式严把授课内容政治观、理顺专题学理框架、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解决各种困惑难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备课质量。

(二)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党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来一个大的提高”[1]。“用学术讲政治”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严谨的治学执教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清晰的学术框架、严密的逻辑结构、丰富的一手材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因此,通过推进基层党校(行政院校)“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搭建“用学术讲政治”的平台,建立“用学术讲政治”的机制,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一方面,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教员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做讲政治讲党性的模范和表率,这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教员必须扎扎实实筑牢学术功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补短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锤炼语言表达,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特长,将“用学术讲政治”与追求教学活动真、善、美、信、达、雅结合起来;提升科研能力,将教学专题和科研课题结合起来,走教研咨一体化模式,夯实教学专题的学理基础,提升教员理论分析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7]《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就强调要健全培训制度体系。制度可以规范流程和标准,可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不协调不健全的体制机制,也会成为创新高效工作的阻力。当前,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办学仍面临体制机制不顺的困扰,创新激励制度不完善,有制度难落实,职称评聘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激励制度都不同程度影响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提升办学水平,难以制定和推进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阻碍教学科研改革创新,还消耗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推动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制度管校和文化兴校,一个是硬约束,一个是软影响。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可以科学规范、有效协调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各项工作,可以鞭策和激励党校人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建立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激励教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建立完善行政后勤管理制度,促进教务服务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主体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建立和完善教研人员集体备课制度和校外授课制度。在推动制度管人管事的同时,倡导营造有利于制度执行的校园文化氛围。因为校园文化既是党校精神和党校理念的承载,也是党校发展和党校形象的体现。营造党校姓党的红色氛围,突出党校姓党的办学特色,既要重视校园文化硬件载体建设,更要注重构建制度、精神、理念等深层次核心文化内涵。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拓宽基层教研人才培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教师队伍中存在‘能干的引不进,干不好的出不去,拔尖的留不住’的现象。”[1]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以L市党校(行政学院)为例,2020年全校在职在编职工49人,其中副高职称4人,专职教员仅8人,2006年至2018年招聘的18名专职教师中,仍在本校专职教师岗位的仅3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普遍面临专职教师数量少、职称低、阅历浅等问题,教师“倒挂”现象严重。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教员到部门挂职锻炼、交流学习的机会少,教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部分基层教员从中小学校调来,面临知识更新难、无法上讲台等困境,专业能力和经验阅历都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需要;部分基层教员从学校到学校,缺乏鲜活实践的历练。

因此,完善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应从优质和增量两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实施基层骨干教师和知名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完善教员培训学习长效机制,增强师资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党校姓党,党校教师也要姓党,因此务必从制度规范层面要求教员严明政治纪律、坚定政治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培育良好师德师风;组织教员加强马列主义经典原著学习,加强基层挂职锻炼学习,增强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完善多渠道充实师资的体制机制,扩大师资队伍数量,充实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外聘教师讲学程序和要求,聘请基层优秀人才进入党校讲堂,建立和完善由各级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先进人物等组成的师资库,整合充实优秀教学资源。这是解决基层党校师资力量薄弱,实现“质量立校”的重要途径。

(三)规范办学运行机制,形成高效开放的办学格局

严格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运行机制,避免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办学弱化问题。建立健全基层党校(行政院校)主体班办班制度,规范培训流程,避免仓促办班和应付式办班,按计划统筹安排好培训班次,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建立完善基层党校(行政院校)与调训部门有效协调机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教育培训,明确主体培训班次,纠正基层党员干部连续几年不进党校学习或绕开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培训党员干部的现象。强化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外培班次原则上先集中在党校(行政院校)培训,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加强学员管理,发挥党校(行政院校)从严治校的政治优势;建立完善对外培训办班制度,突出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办学方向和主业主课特色,从提出培训需求、制定和审批培训方案、签订培训协议、支付培训费用、组织实施培训及反馈总结等各个环节规范对外培训办班工作流程。

全国党校的建设重在全面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解决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工作薄弱、基层党校脆弱的问题”[1]。通过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优化整合资源,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很多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由于思想认识不够、经费投入有限、技术支持不足,现代教学设施老化,图书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极大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研讨式、辩论式、拓展式、情景模拟式等很多新的教学方式虽应用到课堂上,但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因为条件限制而大打折扣。学员食宿等后勤设施和服务建设滞后,甚至校舍建筑的面积、功能均达不到正常办学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层党校(行政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积极推动落实办学保障的政策规定

为更好地解决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发展建设问题,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地方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经费保障;《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视党校(行政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性资金等途径解决。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尤其是欠发展地区,从省级党委的层面更有力地统筹推进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老大难问题,推进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按照分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明确建设经费来源。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结合地方实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将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建设列入同级政府基本建设项目,制定了市县党校(行政学院)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三年目标,并将达标建设情况纳入党委党的建设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为落实中央政策,更好地推动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实现路径和有效保障。

(二)积极推动落实基层“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是大部分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建设最突出的短板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可将其纳入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内容,由上级党委政府统筹推动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明确基本要求和建设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学习数字化、教学多媒体化。基层党校(行政院校)根據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落实方案,探索更加统一、开放、便捷、高效的智慧系统和管理平台,提升现代化办学水平。

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坚持“质量立校”是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发展的重要办学原则。软、硬件环境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咨政等各项工作成效。因此,提升办学水平必须不断地探索基层党校(行政院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坚持党校姓党、用学术讲政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OL].http://www.qstheory.cn/dukan/2020-06/04/c_ 1126073316.htm.

[2]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11-04(3).

[3]谢一帆,宁金,韦武智.“互联网+”视域下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6):115-118.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1).

[5]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01/content_5336680.htm.

[6]何毅亭.怎样推进党校教学改革[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109-113.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0.

责任编辑王彩棉

猜你喜欢
基层党校
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实效性探索与思考
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实效性探索与思考
基层党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浅析基层党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校初建智库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当前基层党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提高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途径分析
浅谈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