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平 刘江南 晏小琼 杨欢秀 施昀溪 钟 丽
江西省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宜春 336000
母乳是新生儿最天然、安全的食物,其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所有抗体及营养物质。而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产妇生理功能恢复,降低阴道出血量、卵巢癌、乳腺癌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新生儿身体发育,增强其免疫力[1-2]。而部分产妇因分娩时的应激反应及哺乳疼痛而对母乳喂养产生了焦虑、抗拒心理,降低了母乳喂养率[3]。目前,临床常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护理,但应用效果相较理想预期有差距。而随着医院护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积极心理暗示也逐渐应用至该领域,临床关于其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尚存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积极心理暗示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6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年龄22~31岁,平均(26.54±2.41)岁;体重50~65 kg,平均(57.56±3.11)kg;孕龄38~41周,平均(39.55±0.42)周。对照组中,年龄22~32岁,平均(27.12±2.34)岁;体重51~65 kg,平均(58.20±3.07)kg;孕龄38~40周,平均(39.48±0.46)周。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入选者为足月剖宫产分娩;母婴同室;愿意母乳喂养。排除标准: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活动性传染病、接受代谢性药物治疗、母体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等感染或携带者);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
1.3.1 对照组 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及护理,包括讲解母乳喂养的益处、早接触早吮吸,交替刺激产妇乳头、指导母乳正确的喂养姿势、按需哺乳、指导产妇在产后30 min 内开始母乳喂养,并指导其在与新生儿分离情况下如何维持泌乳,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除具有医学指征外,禁止喂养母乳外的其他任何食物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暗示,具体步骤如下。①组建积极心理暗示护理小组:组长由主任护师担任,其余组员为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士组成,定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培训,制定考核制度,明确交接班工作制度。②环境:产妇入院后,向产妇介绍院内设施、医疗配备等基本情况,提供给产妇温馨、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并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并合理调配病房住院人数,降低产妇因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③产前准备:对产妇乳房进行保养,指导产妇佩戴较宽松、柔软的胸罩,避免因胸部过紧致乳腺发育不良或胸罩的纤毛组织阻塞乳腺管;产妇乳头存在内陷或扁平情况时,应及早纠正,并在产妇沐浴后在乳头涂抹油脂并轻轻按摩。④产后:与产妇交流时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情况,给予产妇针对性心理支持,将产妇的注意力有目的的引导至喂养新生儿的母亲角色上,为产妇树立积极喂养信念,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告知产妇你可以,你能行,让产妇产生强烈的能满足新生儿喂养的信念,并随时分享产妇初乳分泌情况,以增强产妇喂养信心;告知产妇初乳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并协助产妇帮助新生儿吮吸乳头,并告知产妇新生儿吮吸情况,以激发产妇的母爱情怀。⑤共情体验:护理人员耐心倾听产妇的需求及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在与产妇的交流中注重沟通技巧,以关切、鼓励眼神向产妇传递正能量,观察产妇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共情能力,体谅产妇恐惧、不安的情绪,鼓励、关心产妇并尽可能满足产妇的需求,以获取产妇的信任度,提高产妇的配合度。⑥了解产妇家庭氛围,获取家属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度。⑦成立工休会:每天开展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小课堂,并实时开展母乳喂养兴趣话题讨论,对成功实现母乳喂养且表达能力较强产妇,主动邀请其分享母乳喂养的心得,如对母乳喂养的认知、饮食方面、哺乳方式等,充分利用榜样效应,激发产妇母乳喂养的欲望及信心。两组均于干预7 d后进行效果评估。
①干预7 d后,比较两组的喂养疼痛程度、新生儿体重及满意度;其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估,取10 cm 直尺,让产妇标出可代表疼痛程度的刻度,10 分制,评分越高,喂养痛感越重;满意度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重测效度为0.87,克伦巴赫系数为0.88,20项条目,百分制,评分越高,产妇的满意度越高。②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并发症(乳头皲裂、乳涨、乳腺炎)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喂养疼痛程度、新生儿体重、满意度的比较(±s)
表1 两组喂养疼痛程度、新生儿体重、满意度的比较(±s)
组别 VAS评分(分) 新生儿体重(kg) 满意度(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5.37±1.55 3.42±1.63 6.130 0.000 2.94±1.07 3.80±1.04 4.075 0.000 72.45±6.38 81.26±6.22 6.992 0.000
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且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而随着我国医疗条件水平的提升,剖宫产率也逐渐上升,加之部分产妇因分娩时剧烈疼痛、产后焦虑、母乳喂养疼痛、新生儿拒绝吮吸、体力、上班不便等因素干扰,致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抗拒心理,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泌乳量,致使产妇的母乳量达不到喂养需求,进而降低了纯母乳喂养率[5]。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产妇及新生儿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常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及护理,其内容多以对产妇进行早接触早吮吸、乳房按摩、母婴同室为主,该种干预方案虽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但效果不佳,加之常规宣教及护理内容太笼统,忽视产妇个体间差异,因而其对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达不到理想预期[6-8]。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产妇的护理需求也日益变化,心理护理也已广泛应用至母乳喂养护理,作为心理护理的一种常用方式,积极心理暗示在临床护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疼痛缓解、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送管困难的预防、尿潴留改善已得到证实,积极心理暗示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在产后母乳喂养中,积极心理暗示通过环境一对一心理支持-强烈共情-家属支持-产妇支持方面来提升产妇为母乳喂养的信念[9-11]。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护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降低在母乳喂养中因专业技能不足而导致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此外,制定考核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工作效率。共情体验可有效拉紧护患关系,提升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建立工体会,利用榜样效应,可让产妇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母乳喂养的信心,而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在积极心理暗示过程中,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干预成功与否的关键,护理人员作为心理暗示中的操作者,需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观察产妇的心理动态,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及引导产妇情绪,以获取产妇的信任及配合[12-13]。通过语言暗示、告知初乳分泌情况等以提升产妇的喂养信心,并通过工体会,喂养成功产妇案例的亲身讲解,刺激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欲望及信心,为产妇提供个体化、人性化、舒适化的针对性护理,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体重、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积极心理暗示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喂养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本研究中发现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是积极心理暗示干预成功的关键,护士作为积极心理暗示的操作者,对护士自身素养要求较高,且对心理学相关知识、沟通及语言组织能力等有较为严苛的要求。且在积极心理暗示中,是否能提供产妇人性化、个性且舒适化的护理,对研究进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暗示可缓解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喂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