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21-01-08 03:34吴素香
高考·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类型原则应用策略

吴素香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抽象学科,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特别是物理解题中,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式。在实际的物理解题中,题目类型千变万化,非常复杂,从本质上来说,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设计的。模型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式,即对题目本质进行分析,结合其模型进行解题。借助模型法解题,降低物理习题解答难度,实现物理知识和模型的结合,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本文就模型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模型法;高中物理解题;原则;类型;应用策略

模型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将一些表面的和次要条件进行忽略,将复杂的物理现象,通过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代替,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利用模型法,明确解题思路,是解题中的关键一步。在高中物理解题中,通过构建模型,降低题目解答难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解题效果和质量。

一、高中物理解题中模型构建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中,模型构建是将抽象知识内容形象化,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借助模型构建,强化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模型构建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完成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第一,模型构建时应当突出主要问题。在解题中,模型构建的主要目的是解答,应当将基本知识转化成模型,借助模型展示问题。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实现物理问题的简化。第二,模型的客观存在性原则。物理学科是一门理科学科,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在模型构建时,将模型和知识依附于问题,避免出现主观臆测的情况,使得模型不能够发挥其解题作用,出现模型不准确的情况。第三,科学化原则。模型构建过程的本质是科学实践过程,在构建模型时,应当遵循科学原则,不能够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忽视其客观理论。

二、高中物理解题中模型类型分析

(一)实体模型。实体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模型,如:力学中的质点、杠杆、轻质弹簧、单摆等;热学中的弹性球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等;电学中的试验电荷、理想导体、绝缘体等;光学中的薄透镜、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等。在此种模型用于高中物理解题时,应当紧抓事物主要因素,构建相应的实物模型,完成物理问题的有效解答。如图1所示,在水平位置上放置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在其右端的拉力为F,左端的情况不同;①中弹簧左端在墙上固定;②中弹簧左端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左端系一物块,且在光滑桌面滑动;④中弹簧系一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滑动。如果弹簧质量是零,那么四个弹簧伸长量比较中,有( )

在此题目中,弹簧是研究对象,并且假设弹簧质量是零,那么弹簧属于理想性实物模型。在弹簧右端都存在拉力F,那么弹簧上任意一点都受到拉力F的作用,和右端是否存在接触物无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对研究对象进行明确划分,因为弹簧质量是零,那么弹簧受到的合力是零。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识,四种情况中弹簧的力都是F,其弹簧伸长长度相同,因此,选项D正确。

(二)过程模型。过程模型主要是指具体物理过程理想化抽象出来的物理过程。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非常复杂,物理学研究时,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分清主次,忽略其次要因素,结合主要因素构建理想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恒定电流等,通过突出其主要特征,忽略次要过程,抽象出理想过程。例题:如图2所示,将物体B和物体C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将它们竖直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物体A从物体B正上方H0处静止释放,下落之后和物体B碰撞,加入三个物体质量都是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物体自身高度和空气阻力。1.求解A与B碰撞之后的瞬间速度;2.当A和B运动到最大速度时,求解C对地面的压力;3.开始时,A距离B多高时,可以在之后的运动中让C恰好离开地面。

在问题1的解答中,假设A碰撞B之前的速度是V1,在下落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出V1。假设碰撞之后的速度是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v2。问题2的解答中,当A、B达到最大速度,A、B受到的合外力是零,假设弹力是F,A、B受力平衡,计算出F=2Mg,假设地面对C的支撑力是FN,因为弹簧两端弹力大小一样,因此,弹簧对C的作用力是F,所以FN=F+Mg=3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C对地面的压力是3Mg。问题3解答时,假设A距离B的高度是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理,接触A、B膨胀之后的速度。结合弹簧伸长量进行计算,求解出高度H。在此题解答时需要对AB整体运动进行运动模型构建,完成问题思考和解答。

(三)试题模型。在高中物理解题中,题目分析本质上来说是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题目可以存在很多变化,但是,联系形式是有限的,通过对联系形式进行归纳和整理,构建相应的试题模型,不同的试题模型有其特点和解决方式。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题目类型中有已知运动情况对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或者是已知受力情况对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虽然题目有很多变化,可以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总结成相应的题型。

例题:在矩形abcd的线框中,其面积是s,通有电流I,并且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穿过,假设磁感应强度B和线框边呈60°夹角。求解矩形边框受到的安培力。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内容,对题目条件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磁场模型,判断属于安培力模型或是洛伦兹力模型。根据两种磁场模型的特点,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安培力产生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内容,边框上下没有安培力的作用,那么之后左右两边受到相同安培力的作用,结合安培力计算公式,完成相应的计算。在解题中,此种类型题目是常见的题目,常常会由于分析遗漏出现错误。因此,在分析时,应当认真细致,考虑全面,完成物理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三、模型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抽象模型,化繁为简。物理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注重物理向生活回归,也是新高考制度的体现。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注重知识和能力融合,引入一些生活化的题目,常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物理题目设计。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將其进行抽象还原,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盘山公路可以看作是斜面,自行车是轮轴,自动装卸则是杠杆等。例题:某个小学生的质量是30kg,在玩秋千时,秋千距离横梁2.5米,小学生父亲从秋千最低点拉起1.25米高,之后从静止进行释放,小学生沿圆弧运动到最低点,求解小学生对秋千板的压力。在此题解答时,需要对秋千进行合理简化,构建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物理模型,将小学生看作质点,将秋千运动看作非匀速圆周运动,寻找问题解答关键点,快速有效完成解题。

(二)构建类比模型,化难为易。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有些物理题目看似非常困难,需要构建非常复杂的模型,其实这些模型是以以往模型作为基础进行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和联想的方式,寻找物理知识和题目信息的联系点,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转化,借助有效的、理想的物理模型进行思考解题,将新问题借助熟悉的模型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例题:根据天文学家的观察研究,银河系中有可能存在一定非常大的“黑洞”,距离“黑洞”60亿千米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围绕“黑洞”旋转,接近“黑洞”的物质,计算速度和光速相同,也依然会被引力作用吸引,尝试计算出“黑洞”的最大半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并没有针对“黑洞”的相关讲解,是一个新的难题,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星体围绕“黑洞”旋转,那么星体围绕“黑洞”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源自于万有引力,根据万有引力的相关定律,可以得出“黑洞”属于有质量的天体。假设“黑洞”和星体的质量分别是M和m,两者之间的距离是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可以得出GM=v²r,在题目中还有这样的信息,等于光速的物体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范围。根据这样的信息进行假设,假设速度和光速相同的物体恰好没有被吸入,结合近地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通过类比模型构建,可以计算出GM=c²r,可以得出r=2.7×108m。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入类比模型解题,将陌生题目通过熟悉模型解答,保证解题效率。

(三)构建数学模型,化此为彼。物理模型和客观事物具有一定的类似性,对客观事物进行同等数量的描写,借助物理对象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实际的高中物理解题中,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合,实现物理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计算,之后还原成物理结论。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对于一些复杂的习题,可以巧妙利用数学方法,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例题:有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的作用,存在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別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着共同的圆心,在三角形所在平台做角速度相同的圆周运动,如图3所示。如果A星体质量是2m,B、C两个星体的质量均是m,三角形边长是a,1.求解A、B两个星体受到的合力FA和FB。2.求解C星体的轨道半径,以及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在解题时,可以构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解决物理力的问题,借助三角形相似原理,分析物理数据关系。通过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将数学和物理联系在一起,利用模型法思考和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强的自然科学,如果仅仅依靠重复训练或者生搬硬套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模型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式,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信息,明确解题思路,寻找问题突破点。作为高中学生,需要掌握模型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技巧,做到灵活使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际的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模型构建的类型,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模型法应用方法,保证学生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璟.例谈建模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7.

[2]刘晓琳.例析高中物理解题中的理想模型法[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2):66.

[3]周渝杰.模型法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科学家,2017,5(22):74-76.

猜你喜欢
类型原则应用策略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