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思考

2021-01-08 09:27钱晓蓉蔡小红
职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院校意义

钱晓蓉 蔡小红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出“心里有爱,手里有艺”的优秀人才。因此,在立德树人培养体系的路径选择上,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双元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形成合力。最后,还要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发展,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意义    路径

课  题:本文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团队”课题(编号SZWZYTD201802)、2019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编号201914)、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2019JSJG090)、2020年江苏省社科联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政教育专项课题(编号20SZB-039)的研究成果。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与目标,它主要蕴含着“立德”和“树人”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立德

“立德”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襄公·襄公二十四年》记载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三个“不朽”的人文理想,三者中立德居于首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为重、以德立身的核心价值概念,对中国许多仁人志士的道德养成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这里的“德”包含三个层次:作为个人道德品质的私德、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关心国家乃至人类稳定发展的大爱之德。

个人道德品质的私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的核心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的总和,它为个人人生观的形成、价值观念的确立提供了方向,也是个人成长中关键、持久和强劲的动力。这也是构成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石。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所立之“德”指的是具有中国气派、彰显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道德,其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还要强调的是“立”,就是说要有行动,要实实在在地去践行,不能只有空洞的口号。对个人表现而言,就是在内心要有“德性”的意识,外在要有“德行”的行为。

(二)树人

“树人”的概念,则最早出现在《管子·权修》中记载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之人在这里指的是,要培养出为了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前进发展而提供技能的人才。这段话道明了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重要性。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树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立德和树人的关系

立德和树人是互为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层面。

首先,“立德”是“树人”的重要前提。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只有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树人”是“立德”的最终目标。“立德”能够培育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看,“树人”是“立德”的递进和升华,教育不能只靠“立德”,还需要“树人”。

二、高职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意义及目标

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高职教育所要“树”的人,绝不是仅仅能够适应岗位技能需要的“工具”或“产品”,而应该是“心里有爱、手里有艺”的优秀人才。

心里有爱是指高职教育培养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有爱自己、爱职业、爱国家的情怀和能力。

爱自己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现实条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观、理性、身心健康的人。

爱职业是指在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爱国家是指通过近三年的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新时代条件下国家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建设国家的重任,从而树立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

手里有艺是指高职教育以社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需求和职业方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学生职业的核心技能,通过全面科学的专业知识学习、严格的实验实训室训练、顶岗实习的锻炼,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最终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双元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吸收知识的受教育者。事实上,教学活动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只有双方的需求和目标一致,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因此,思政教师应采取各种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想学习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思政教师要认真备课,保证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着力点,积极运用自身的主导性力量去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借助多媒體等设备,运用接地气的生活语言,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帮助学生理清和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做好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有被人关注、尊重和理解的感觉,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形成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融入到教育各环节,贯穿到教育各领域。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离不开教育各个环节的同步发展。

首先,思政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系统化教学职责,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职责。

其次,还要在校内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作为教材讲义的必要章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演绎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大融合,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工作,需要“思政课程”的正面引导和“课程思政”的侧面引领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运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形成科学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形成立德树人教育的合力。

(三)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发展,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教育的两种不同方式,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教育人。

显性教育是教师以直接的方式在课程中呈现教学内容,突出了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等。

隐性教育是指除了课堂教学以外一切的教育形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校园文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和营造,包括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等,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方式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把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规模开展具有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术、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努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体验。

最后,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协调一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后勤人员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立德树人”育人共同体的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海晶.论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维度及践行[J].职教论坛,2016(17).

[2]袁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9(5).

[3]李梅.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J].教學与管理,2019(6).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职院校意义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