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健
摘 要:阅读能力是衡量一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大量古诗词文本,但教学方法一直不合乎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古诗词文本阅读的教法,文章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从以诵代读的“声”法教学、以断为续的“韵”法教学、以纳聚学的“类”法教学、以情入境的“境”法教学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教法,以促进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 新《课标》 教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大量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对于古诗词的文本阅读教学,新《课标》里面有明确规定: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以“提高欣赏品味”。在古诗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在文学常识记忆、关键字讲解、重点词句剖析、分析诗词作者感情等方面,轻视古诗词文本的课堂阅读教学,丧失了学生与古诗词文本之间“对话”的良好契机,不利于学生在古诗词文本阅读方面“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就初中古诗词文本阅读的课堂教法,做如下浅探。
一、以誦代读:重视“声”法教学
对比现代的白话文,古诗词文本除了有“获取知识”的阅读要求,更具“平仄声诵”的阅读属性。朗诵是学习古诗词文本的重要技能,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着重考虑的一环。古人作诗会反复吟诵,一个“吟”字,诠释了古诗词声诵阅读的重要。所以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要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吟诵,喜欢吟诵。
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完成古诗词文本“吟诵”教学。首先,是做好课前预读。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借助字词典工具书等,解决生字问题。对于较难的文章,教师也可以在预读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疑难讲解,生僻字词标注等,以清除吟诵障碍。其次,课堂吟诵引导。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吟诵行为,进行技巧性指导。这些技巧,主要包括:轻重音问题、顿挫切换问题、语调问题以及节奏问题等。如部编教材24课《诗词曲五首》中《过零丁洋》里面的一句诗为: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个“死”字就需要重读,以读出作者的豪迈气概。而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13课《诗词二首》中李白的那首《行路难(其一)》中的这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语调处理中,需要使用降调,以表达作者茫然四顾,不清前路的蹉跎之感,与接下来“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扬调吟诵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古诗词课堂中引入“吟诵”阅读教法,可让学生身心沉浸于古诗词中,体味古诗词的细腻情感,获得良好的感化熏陶。
二、以断为续:重视“韵”法教学
除了上文“吟诵声法”教学,对古诗词文本节奏、断句实行专门训练与引导,也是初中古诗词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古时文章一般没有句读,在现代人看来,确实不利阅读。即便放在过去,同一句话也常因断句不同,最终意思差别很大。《世说新语》中载有故事,遗嘱中有“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夺”一句,因断句在“尽与”之后还是在“我婿”之后而产生截然相反的意思,致使对簿公堂,闹出笑话。
在初中进行古诗词文本阅读节奏、断句等方面的教学,我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主谓之间的停顿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满江红·小住京华》中“青衫/湿”等等。
2.动宾间的停顿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踌躇”,《别云间》(夏完淳)中“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
3.注意古诗音节划分
如四言诗多以“22”节奏为主,五言诗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以“2221”“2212”为主。节拍划分上,四言、五言、七言每句节拍以“234”布局为多。例如,《诗经·关雎》的阅读节拍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故人庄》的阅读节拍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游山西村》阅读节拍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等等。
三、以纳聚学:重视“类”法教学
在古诗词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归纳”的作用。近年来,中考试卷也呈现对这方面考查的倾向。如,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古诗词阅读中一题:“今天是父亲节,请写出与父亲有关的诗、词、文中的名句(连续两句): ,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古诗词阅读中考到:“秋瑾在《满江红》中写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诗中与之表意相近的诗句是: ,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古诗词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做到熟记会背,更要学会归纳。初中阶段课内古诗词有30首,课外古诗词11首,共计41篇。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按不同门类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在文本阅读中进行比对,从而构建文本阅读关联,便于阅读、记忆和理解。
以诗词“内容情感”归纳为例。古诗词中有很多离别、送别、思乡题材,我们可精细划分,准确归类,以构建古诗词文本阅读“类别库”。如,
1.送别诗
表达依依不舍,劝友勉励之情,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2.离别诗
表达思乡情感,代表作有《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次北固山下》(唐 李商隐);
3.别后诗
表达别后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代表作有《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水调歌头》(宋苏轼),《武陵春》(宋 李清照),《望江南》(宋温庭钧)《蒹葭》(《诗经》),《无题》(唐 李商隐)
4.表达思归之心、羁旅之愁的诗
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等。通过对学过的古代诗歌进行及时归纳总结,不仅起到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共振”效果,间接中也起到了复习效果。
四、以情入境:重视“境”法教学
新《課标》提出: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时,尤其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一点,在古诗词文本阅读教学方面,尤为重要。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与现代学生认知间存在巨大时空鸿沟,在用词、表意、抒怀方面,也与现代文体存在较大差异。情境导入、兴趣引导在古诗词文本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第12课《唐诗五首》中有一首王维的《使至塞上》,其中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学中,笔者借用经典名著《红楼梦》里的一段话作为引子,启发学生对本诗情境的感悟和思考。《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记载,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讲完这段话,让大家也像香菱一样合上书,在大脑里回想这句古诗,是不是也能见到这塞上风光之“景”。通过这般引导,增添了古诗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趣味性。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境,还体现课堂媒介的使用策略之上,通过多媒体介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情陷诗中,以此启发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把握,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如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第5首古诗《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的实际教学中,我事先制作了以钱塘湖春景图片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配以旋律轻快的背景音乐,在课堂授课前,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播放。教室中优美轻快的音乐,配合钱塘湖春天的美好景色,会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古诗情境之中,充分感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诗的明快、清新风格,沉浸于诗的意境当中。再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这首古诗的文本阅读教学时,亦可在教室内播放舒缓、低沉的音乐,与古诗情绪串联,以烘托气氛、感染读者,调动学生与作者同情共振,使学生真正体味诗之意境,准确领悟诗之精髓。
总之,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是语文作为母语的核心体现。加强古诗词文本阅读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塑造他们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巧珍《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21年第2期。
[2] 丁慧《品诗词之韵 赏人文之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索》,《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