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王茜,冼肖英,陈燕群,蒋瑜采,黄金英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女性阴道内有自身正常菌群生长,由于年龄、激素水平、灌洗等原因,导致乳酸杆菌减少,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可引发阴道炎症[1]。女性45岁以后,逐渐从性成熟期过渡到无生殖能力的老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可导致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加大患阴道炎的风险。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期女性阴道炎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938例女性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以期为中老年妇女不同阶段阴道炎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1.1 研究对象 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阴道炎患者938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50.74±6.10) 岁,所有诊断依照《妇产科学》[2]第7版中阴道炎诊断标准执行。按年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5~50岁组(584例)、51~55岁组(215例)、56~60岁组(67例)和>60岁组(72例)。
1.2 样本采集及检测 由临床医生采集研究对象阴道侧壁1/3处分泌物并于1 h内送检,送检样本均先用试剂盒配套稀释液预处理,然后盐水湿片检查有无滴虫、真菌芽孢及菌丝等,并综合判断清洁度;微生态菌群情况由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pH值、H2O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4项微生物功能指标由干化学试剂板上机检测。实验所用配套试剂、耗材、仪器均为山东仕达思公司生产。
1.3 阴道微生态判定标准[3]阴道微生态正常: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Ⅱ~Ⅲ级,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即乳杆菌),产H2O2,清洁度Ⅰ~Ⅱ度,pH≤4.5,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阴性。阴道微生态阴道微生态失调:以上任何一项指标出现异常。菌群正常:菌群密集度/多样性Ⅱ~Ⅲ级,优势菌(生物量或种群密集度最大的细菌)为乳杆菌。优势菌异常: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小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等,而非乳杆菌。菌群抑制:优势菌无,密集度/多样性≤Ⅰ级。菌群增殖过度:优势菌仍为乳杆菌,密集度/多样性为Ⅲ~Ⅳ级。阴道炎判定标准[4]: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镜检可见芽孢或/和菌丝;②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湿片检查中可见阴道毛滴虫;③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Nugent[5]评分≥7分;④需氧菌性阴道病(aerobevaginosis,AV):Donder’s[6]评分≥3分;⑤混合感染:同时存在以上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阴道炎。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阴道微生态总体情况
2.1.1 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的938例患者,微生态正常36例,占3.84%,微生态失调902例,占96.16%。在微生态失调患者中,单纯性感染占37.92%(342/902),以AV 161例(17.85%,161/902)检出率最高,AV的检出率高于BV和VVC的检出率(χ2=166.999,P<0.01);混合感染占19.07%(172/902),其中AV+BV 75例(8.31%,75/902)检出率最高(χ2=35.978,P<0.01);其余未明确病原菌感染的微生态失调占43.02%(388/902)。见表1。
表1 阴道感染病例数及构成比
2.1.2 微生态菌群分布情况 菌群正常217例,占23.13%(217/938)。菌群异常721例,占76.87%(721/938),包括优势菌异常600例(63.97%,600/938),菌群抑制120例(12.79%,120/938),菌群增殖过度1例(0.11%,1/938)。优势菌异常病例中,革兰阴性小杆菌检出率最高,占24.31%(228/938)。
2.2 不同年龄组阴道微生态比较 VVC、混合感染、过氧化氢(H2O2)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加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优势菌抑制、pH>4.5、白细胞酯酶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加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1 中老年女性阴道微生态特点及影响因素 健康女性阴道内存在多达50余种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阴道解剖结构、局部免疫反应及机体内分泌调节共同构成阴道内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而动态平衡体系的维持很大程度依赖于阴道乳杆菌的数量和功能正常。研究表明,乳杆菌在健康女性阴道内占优势地位,它发挥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包括:分解上皮细胞糖原产生乳酸,降低环境pH值阻止致病微生物黏附和定植;分泌H2O2,起直接或间接杀菌作用;产细菌素等多种抗菌成分,降低致病菌黏附数量;刺激机体局部免疫以控制炎症反应[7]。可见乳杆菌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旦构成比例下降或功能异常就易导致各种生殖道感染发生,而乳杆菌受人体雌激素水平调控,当女性进入中老年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下降,萎缩的阴道上皮细胞无法提供充足糖原,导致乳杆菌数量减少及周围pH值升高,最终可造成阴道微生态平衡体系崩溃。已有研究显示,绝经期女性患各种阴道炎概率较育龄期高[8]。
表2 不同年龄组阴道微生态比较
3.2 不同年龄组阴道微生态结构及阴道炎发病率各异 通过 93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发现,AV(17.85%,161/902)是45岁以上女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AV检出率在45~50岁组(24.66%)最低,在>60岁组(52.78%)最高,与段文冰等[9]报道的老年绝经组AV高于围绝经组结果一致。VVC和混合感染主要集中在45~50岁组(24.14%、21.06%),构成比均显著高于>60岁组(5.56%、8.33%)构成比,与曹敬荣等[10]研究结果相似。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由于被破坏的阴道内酸性微环境为胍、胺、吲哚等有毒物质蓄积提供了条件,使各种有害病原微生物滋生,易导致各种感染发生,但不同人群感染病原微生物类型和构成比均存在差异[1],临床医生应根据各年龄段微生态检测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根据本研究结果,发生优势菌抑制的120例(12.79%,120/938)患者中,优势菌抑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50岁组(5.82%)低于51~55岁组(19.53%)、56~60岁组(28.36%)以及>60岁组(3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82,P<0.01),与国内报道相同[9]。此外,干化学检测阴道微生物功能指标的结果表明,年龄越大,pH>4.5构成比越高,H2O2阳性率越低,白细胞酯酶阳性率越高,反映阴道菌群总体功能越差、炎症反应越强,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变,不仅乳杆菌数量和功能下降,阴道内其他菌群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减少,而阴道炎症难以控制。根据董娟等[11]研究发现,对妇女绝经后阴道环境改变的状况,应用乳杆菌阴道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并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3.3 中老年女性检测阴道微生态的必要性 本研究发现尚有43.02%(388/902)未明确病原菌感染的微生态失调病例,提示此类患者易被传统白带常规等检查方法漏过而不予治疗,临床应结合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患者阴道感染情况,避免漏诊误诊。
总之,中老年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对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