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蓓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目前,我国三级医院脑外科、心脏、创伤、腹部中心等科室手术难度逐渐提升,三级、四级手术操作数量同样呈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医院耗材数量正在不但增加。医用耗材作为医院重要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的消耗性器件设备,全程化管控医用耗材的采购、收费、使用,对治疗病人具有积极临床意义,且有助于医院治理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尚无医用耗材的使用标准参考,对医院高效管控医用耗材显然造成了长远的影响。加强医用耗材的使用监管,减少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已经是各大三级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单病种医用耗材使用管理为例,探讨单病种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以及基于临床路径下,如何构建智能化医用耗材路径及其预警管理系统,以为各医院提供一定参考。
目前,我国国内上未对医用耗材做细致分类,且各个医院也尚缺乏医用耗材的使用参考标准,各大医院主要由医生自行确定器材的使用品牌与数量。根据国家指南及规范要求,以下主要选择具有明显使用特色,有明确分类和规格的,临床路径清晰的单病种医用耗材,分析单病种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1]。
单病种即指一种单一的、不会产生并发症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非化脓性阑尾炎等。分析医院耗材管理的上报路径,可以将单病种医用耗材分为四类,即手术器械材料、介入器械材料、植入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患者治疗费用,可发现医疗耗材费用占比较高,其中,又以高值医疗耗材费用占比最大,约为65%。虽然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并未明确定义高值医用耗材,但分析患者医用耗材支出费用,可知,植入材料是单病种医用耗材中花费最高材料[2]。因此,要加强单病种医用耗材管理,必须在建立单病种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制度的同时,尤其重视单病种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
高值医用耗材又被称为医生偏好器械(PPIs),意为医用器械虽实际采购者为医院,但医生为医用器械的实际使用者,其可决定治疗时为患者使用何种器材。但由于我国缺少医用耗材的相关使用标准,致使医院长期缺少对费用增长严重的医生偏好器械的有效管理[3]。因此,医院需首先建立单病种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制度,要求:其一,将医用耗材代码与单病种代码对应,并制成内容包含单病种名称、科室名称、带组组长姓名、患者住院号、植入材料费用的统计列表,将其投入日常使用;其二,纳入智能化系统,将上述类别信息进行相关下沉,通过细化数据清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植介入收费信息,以便于日后核对医用耗材是否使用合理,形成有效的管控与监督体系。
单病种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取得一定实际成效后,医院可建立单病种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做法为:首先,运用智能化技术,进一步下沉医用耗材管理类别;其次,为了明确反映医用耗材使用结构的变化,并能够清晰指出各医用耗材的费用明细,需在医用耗材管理类别的数据基础上,下沉到医用耗材的小类、大类以及其费用明细[4]。
临床路径(CP)以循证学为指导,针对某个确诊的疾病或确定执行的手术,设计医务人员治疗方案的执行规范(严格时间、顺序等规范),以期达到预期疗效,控制成本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以下主要探讨临床路径下,医用耗材的对应管理。
根据高值医用耗材在患者治疗费用中的比重,使用巴雷特分析法(也说ABC分类法),在临床路径指导下,对应管理高值医用耗材。巴雷特分析法即为抓住分析对象的重点,将其进行分类排队,以区别性确定管理方式。首先,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应临床路径与高值医用耗材;其次,设置横向对比条件为手术主刀医生,运用大数据统计技术,形成分类列表;最后,建立数据结构模型,数据来源为患者住院号、治疗总费用,医用高值耗材费用,主刀医生姓名、临床路径,并通过分析数据,为医院决策提供信息支撑[5]。
在临床路径法指导下,尝试对应管理医用耗材不同类别的单独收费,并建立统计医用耗材类别路径。借助智能化数据下沉技术,对应下沉医用耗材大类、种类、小类类别,并设置按需管理,以使得管理者可以根据需求智能匹配不同类别医用耗材。当数据下沉至医用耗材代码、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信息时,则表明已完成单独收费医用耗材明细对应管理。
某医院建立了临床路径下的医用耗材对应管理机制后,将多位医生同一路径下医用耗材的使用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由于缺乏医用耗材的使用标准,各医生多根据个人习惯、患者病情差异、信息获取差异等出现偏好器材使用现象。这种现象显然不符合临床路径下的医用耗材管理规范。因此我们建议,高值耗材的使用数量及适应症应充分考虑病情的复杂性及不可预知性,将其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6]。
只有在我国相关卫生部门的监管下,出台具体卫生政策,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执行,才能保障智能化医用耗材的临床路径建立及不断完备后,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而预警管理则能一定程度上保障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
医院预警管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如,部分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的早期预警审批流程为:首先,预警审批额度由各临床专家讨论决定;最后根据审批额度确定审批流程。该高值医用耗材的审批流程经试点后调整为:仅骨科相关高值医用耗材需对接医生手术系统后,经网上审批同意后安排手术[7]。但该调整收效并不理想,存在高值医用耗材基本数据的局限性。根据智能化医用耗材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可联合医务处、医学装备处,通过设计高值医用耗材审批单,该审批单内容应包含患者、疾病、高值医用耗材的详细信息,手术医生需申请高值医用耗材时,在医生工作站上完整填写该审批单,审批通过即可安排手术[8]。在转变高值医用耗材预警管理流程时,首先,需尽量争得医生的喜欢,让医生不断反馈意见,以不断完善高值医用耗材审批单;其次,应要求医生规范填写审批单,并重视审批单关键信息的填写;最后,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网上完成数据审批,以尽量减少审批时间,促进临床工作效率提高[9]。
通过以上设想,落实预警管理设计及流程,重视医用耗材的信息采集,即可逐渐建立智能化医用耗材临床路径及预警管理。建立初期,可以在不断收集高值医用耗材等医用耗材的相关数据,取多项数据平均值,以调整审批范围;建立中期,在相关信息的不断完善下,可弹性设置审批范围,以为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助力,满足医院福利目的,促进高职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建立后期,单病种医用耗材审批的相关内容已经较为成熟,可考虑复杂病种医用耗材的管理,为循证医学提供数据支持[10]。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出现为构建智能化医用耗材临床路径提供了条件支持。以单病种管理为例,各医院首先建立单病种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规范;其次,进一步将该管理下沉到不同种类的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最后,纳入智能化信息技术,将临床路径与医用耗材对应管理,并设置符合医生要求的医用耗材审批制度,不断调整预警管理,以实现智能化医用耗材临床路径以及其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该体系的构建不但能促进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与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利于调整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还能为医院领导人提供相关决策服务,但该体系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各级医院根据医院具体情况选择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