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沈阳医学院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培养优秀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是众多高校培养方案的目标。药物分析课程综合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与生物学等多学科内容,是一门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来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规律与质量控制的学科,贯穿于药物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等方面[1-3]。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特点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强,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品质量控制观念与严谨的工作态度,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具备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胜任药物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该课程内容繁杂、覆盖面广、知识点零碎、容易混淆,学习困难较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教学效果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3-4]。
该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内容的教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实验课程作为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将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转变成“应用型人才”,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两者充分有效的融合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如何使这门课程在教学上更富有完整性,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和课堂学习氛围,需要对药物分析的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在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在理论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很常见,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者,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这种单向传输过程,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对教师的讲授产生依赖性,失去学习自主性。教学内容过多、内容抽象枯燥,在有限的课时内大多数教师为了授课内容的全面性,往往采用灌输方式机械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进行总结归纳成知识脉络,容易混淆,学习困难较大。许多学生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无新颖性,实验仪器数量少等问题。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主要是以药典内容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教师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则以“照方抓药”的模式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实验内容及其整体性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创新能力与应用技能的培养。
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很少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而药学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对药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药品质量第一的科学作风观念与严谨的工作态度非常重要。
在成绩考核中,采取学期期末进行的一次闭卷考试作为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较低,实验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判定。大多数学生对实验不重视,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应付理论考试,也能获得尚可的分数。
那么如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型教育模式,做到教学内容符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药物分析教学需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优选实验教学项目和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学科方向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期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
改变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应用信息技术、方法与资源等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校内网络课程平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完成老师提前设置的问题等。老师以问题为主线,用问题串联整个课程,围绕问题进行讲解,采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启发,培养同学科学探究素养,实现教学相长。例如采用基于雨课堂的问题导向型课程,教师可以使用雨课堂将带有视频、语音的预习课件提前发布。上课前以引入故事、制作悬念等方式提出一些导向性问题,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探寻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课上设计多个问题,层层递进,突出重点难点,构建知识脉络,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合理有效利用雨课堂的弹幕等功能,引导同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如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考虑到药物制剂与原料药的不同点。制剂的组成复杂,不但有活性药物成分,常常含有多种辅料,故应考虑辅料的影响,分析制剂的辅料是否干扰原料药采用的测定方法,得出原料药和制剂的分析方法是否相同以及进行原料药与制剂测定时样品前处理是否相同。同时,还应考虑药物制剂中活性药物成分含量一般较低,需要考虑方法的灵敏度。最后总结该课程内容。在课上可以进行限时习题模块来提高同学的注意力。在课后利用雨课堂讨论区功能,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被自动采集,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把握学生学习轨迹。
(1)通过构建不同类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为验证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规范性的基本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根据标准进行实验结果判定;二为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汇报,然后根据教师和其他组学生的建议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引导与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汇报。
(2)理论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1∶1,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大型先进仪器的数量。
增加实验课时,实验器材数量足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熟练使用分析仪器,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强实验的整体性。在课程教学中应融合分析化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学科,增加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鼓励学生思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充分体现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角色。故可以将药剂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和药物分析实验有机结合,增强实验的整体性,让每一组同学对其在药剂学实验课中制作的药物剂型、药物化学实验中合成的原料药进行质量检验。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有助于养成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思维。
药物分析课程蕴含很多思政元素与育人功能,将包含的现代医药发展史、学科发展史、医药法规改革、经典案例及职业道德等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刻意的融入课程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德才兼备的药学专业技能人才,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通过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作风,遵循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不伪造、不篡改,科学书写报告。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中应该防止试剂浪费或者造成环境污染。实验结束后,根据其性质对废弃试剂进行分类回收,加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督促与引导学生把环保意识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中。
考核体系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考核体系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表现、实验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考查,最终成绩由自主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测试成绩组成。自主学习成绩包括学生线上学习时间、阶段测验成绩等,课堂表现成绩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正确率等,实验成绩包括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等,期末测试成绩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被列入考核体系中,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药物分析理论与实验改革的探索,如: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学模式,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将网络工具应用于传统教育中,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革新考核方式,从单元化考核制度转化为全面多元化考核制度,以考核内容的革新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实践的探索与改进,以期培养创新应用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