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通的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

2021-01-08 23:53:40陈鲁曼郭新庆薛爱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形态学资源库课程体系

陈鲁曼 郭新庆 薛爱琴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医学类高职高专形态学实验教学普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存在实验物资不足和师资匮乏等问题,给形态学实验教学带来极大困难[1-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战略方针[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式学习(M-learning)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最新阶段,具有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的4A特征,而日趋成熟的移动网络技术和平价的移动终端设备等都为移动式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其中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移动式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3-4]。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我校将基础医学中形态学课程群的教学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了相应的形态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学习通网络形态学课程群实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在试点班级进行实践,有效改善移动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现状,同时优化整合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开展了基于学习通融入德育元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卫生人才。

1 构建了移动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通的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

以“立足基础,服务专业,强化能力,思政融入,德才并重”的建设理念,校企合作开发共建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共计建设资源数2382条。资源库内含课前导学、临床病例、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数字切片、在线测验、专业拓展和医德养成等模块,有效弥补国内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的不足。利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将实验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网络组课,实现移动式学习,缓解了高职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实物标本和切片资源不足以及师资匮乏的现状,减少了尸体和切片消耗,节约了实物教学资源。

2 优化整合了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课程体系

传统的医学形态学教学模式均以各自学科为主体,在不同的学期进行学习,一定程度上使各个学科的内容相互割裂,各科知识点碎片化,并不利于学生对愿意学形态学知识的整合和系统掌握[5]。医学形态学课程整合改革也成基础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我校以高职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整合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课程体系,提出将医学形态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以人体系统为单元进行整合。现已整合消化系统及疾病、泌尿系统及疾病、心血管系统及疾病,主要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异常,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层次关系,实现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正常器官形态学为基础,正常与异常形态进行对比学习的整合实验教学设计,实现了3门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融合、交叉、关联及相互衔接。

在形态学课程群整合实验教学中特别强调以临床多发病例和常见病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胜任力。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纳,到主动获取,这也是以人体系统为单位进行形态学课程群横向整合的教学目的,学会学习,远比学会某一个知识点更为重要[6]。

3 融入德育元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前学情分析,随机选取两个合堂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合堂都随机分成四个小班,每个班四个小组,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对照组主要进行传统的分学科分学期的实验教学模式,试验组主要进行融入德育元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融入德育元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分为课前导学阶段、课中研讨吸收检测阶段以及课后平台复习巩固阶段三个阶段。

3.1 课前导学阶段:

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线上平台预习和小组线下协作完成课前任务。平台预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前导学清单:系统常见疾病的相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三门形态学课程知识点的融合教学设计和学前任务,学习课件和相关教学视频。根据学习内容完成课前测验。阅读相关名人故事,小组讨论学习心得,在线上进行观点发表。

3.2 课中研讨吸收检测阶段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签到预习情况进行初判,设置八个课上环节,包括:

1.学生课前学习成果汇报;

2.学生、教师点评环节;

3.教师讲解常见疾病中三门课程融合的知识点应用,给出课中任务;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课中学习成果汇报;

6.学生、教师点评;

7.学生课中在线测试;

8.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课中总结,给出课后任务。

3.3 课后平台复习巩固阶段

结合课前和课中对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主要布置小组合作式任务,像文献查阅和社区实践等,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课后拓展模块,并纳入整体成绩考核测评系统。

3.4 探索将德育元素融入形态学课程群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形态学课程群融合实验将德育元素融入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线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线上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医德养成”模块,模块中主要包括的德育元素有:系统疾病相关的名人科学家故事,系统学科领域内的最新前沿动态,疾病相关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等,同学学习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树立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7]。

3.5 建立了实验融合课程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绘制形态学实验报告和辨识标本、切片的传统考核方式,依托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实验融合课程考评增加了过程性评价[8],建立了更为合理的实验融合课程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线上课前和课中两次理论测验、线上学习讨论成长值和课中学生教师两次评价分值组成。

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成绩和课程满意度的对比调查发现,试验组的各科考试80分以上成绩均比对照组的比例高(P<0.05),而试验组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这些都说明基于学习通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实验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解决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了教学效果。

4 小结

在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群的实验整合研究还不多见,我校基于学习通的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形态学课程群实验资源、知识点进行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医学形态学课程群实验教学资源库”,是面向医学高职层次的资源库,丰富了国内医学形态学科移动学习数字化资源。该资源库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特点,适合于向其他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推广。同时德育元素的融入,更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医学应用型人才。在其他医学实验课程,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形态学课程群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融合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要求[9],基础医学专业教师有待去医院临床进行临床实践,提高实验带教水平;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优化,融合实验教学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总之,我们将从着力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库的进一步开发推广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形态学资源库课程体系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28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