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莹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肇庆 526020)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1]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用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对教师进行评价,对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及思政课教师整体素养提升都至关重要。
职业本科院校是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对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尤为注重,这都亟需建立一支既能承担起职业本科院校意识形态的建设职责,又能让学生对新时代、新观念、新思潮等做出正确引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潜心教育,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职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科学规范管理及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师资创优建设。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需要在思想关方面突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评价;在业务关方面突出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的评价;在能力关方面突出示范带动、社会服务、育人效应的评价。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是促进队伍建设的指挥棒,通过评价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思政课教师的进取意识及努力方向,全面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成才需要一套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作为参照系,评价结果对思政课教师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是外在的显性作用,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绩效、职称、补贴挂钩,能有效地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内在的隐性作用,让思政课教师快速地了解岗位,掌握每个思政岗位的职责需求;更好地定位自身,了解优势与不足后作出积极调整来完善自我;激发了内在动力,把评价标准变成行动自觉。
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应遵循科学设计的原则,一是体现评价设计的全面性,包括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等核心指标;二是体现评价设计的层次性,分层次分类别地对不同指标体系进行合理归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需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及与其相对应的指标内涵(观测点)构成[2];三是体现评价设计的发展性,考核评价结果是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选聘、评优、薪酬、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调动教师积极性起到杠杆作用,积极正面的评价结果能引导思政课教师树立良好的发展方向及定位。
积极推动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首先是从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阶段与办学特色出发,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求,在探索职业本科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问题出发探索与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其次是立足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前沿发展,从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特点中发现问题,不断改革与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机制。最后是回归思政课教师自身特点及成长规律,针对思政课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考评指标,分层次分类别科学设置内容,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除了考虑科学合理外,还需要考虑观测指标的可考核性,对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可作出区分归类,定量指标一般围绕教学各项工作、开展研究情况、专业建设领域、社会服务等方面,列出相应的对标数量,定量指标可以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统计工具,进行定期更新,实时监控;定性指标一般是指工作态度、职业行为、道德信念、发展动力等,都是难以用数量进行考究的,可通过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结合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进行汇总,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1.强化师德师风考核指标
政治素养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教师“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3]。政治关是第一要素,对思政课教师考核首先要看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包括政治方向是否正确,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态度是否过硬。师德修养是重点。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立志成才,应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考核思政课教师能否立德修身养性、坚守育人初心、追求教育理想;能否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引导思政课教师明确职业“底线”和行为“红线”[4],思政课教师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考核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决”。
2.细化教学工作考核指标
制订《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教学与教学质量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细化日常教学,包括是否遵守学校教学秩序,是否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完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答疑、出卷评卷、组织考试、教学材料上交等额定的教学工作量,是否完成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等教学辅助工作量,可通过定量的方式纳入教学工作考核指标。第二部分是细化教学质量,包括教学运行是否顺畅、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改革是否创新、教学研究是否深入等各方面实绩。对教学质量的考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思政课教师发展十分重要。
3.优化科研业绩考核指标
科研业绩主要包括发表论文、教材编写、学术专著、科研课题、教学成果等部分。发表论文可划分出一般公开刊物论文、一般核心刊物论文、重要核心刊物论文等评价级别与分值标准。教材编写可从主持或参与校本教材、主编或参编一般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为考核要素。学术专著一般可划分为独著、本人撰写超过2/3以上内容的著作、本人翻译的译著。科研课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级别,从校级、市厅级、省部级、国家级等层次划分级别及评价标准。教学成果也是从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层次划分级别,根据主持或排名顺序给予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分值。积极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
4.深化服务贡献考核指标
深化与细化思政教师服务贡献的考核指标。服务贡献有各类业绩、部门建设、兼任工作等几个大类。各类业绩包括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论文评比、课题评审的获得情况;参与思政类公开课与示范课活动的次数及效果;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等。部门建设包括参与教研室各类教研教改活动,参与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工作,参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应用与维护,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参与各类教学文件制定、汇编及审核,参与学校的各项评估工作等。兼任工作包括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党支部建设、部门督导、专家咨询工作,给学生开展各类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开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指导工作,参加校内外各类专题讲座及宣讲服务等。
1.考核评价的标准
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需明确评价标准,针对评价内容划分不同思政课教师群体,如部门领导、学科带头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之间在教学工作、科研业绩、服务贡献等方面都应有所区别,根据思政课教师的职称、学历、入职年限、聘期职务等实际情况进行有梯度的分值比例划分。一般对高职称、高学历、入职时间较长、业务能力较强的思政课教师要求更高,对于青年教师或新入职教师可适当放宽。评价标准需要遵循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特点,每隔一定年限进行更新调整,以更符合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规律与优化考核指标。
2.考核评价的方式
根据考核评价的内容,可划分出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方式,如教学工作量、辅助工作量、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等都可以通过定量评价进行考核,定量评价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进行统筹汇总,方便快捷获得考核结果。对师德师风、教学质量、参与部门工作、服务贡献等无法全部量化的考核内容,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教师自评、同行或身边人他评、受众学生群体评等评出等级,写出评语,做出定性判断[2]。另外,根据考核评价内容建立合理的评价周期,统筹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与晋升考核等考核形式,让考核评价更有延展性及针对性。
1.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反馈机制,把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反馈到部门与个人,充分尊重思政课教师的权利,让教师本人了解评价结果,正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找出差距并不断完善。部门领导及时与教师本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思政课教师分析自身优缺点,制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及培养计划。对考核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通过推优表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鼓励广大思政课教师练好基本功、守好责任田。
2.推动评价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牵头,学校人事、教务、科研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规范管理的评价联动机制。结合职业本科院校的评估指标及学校评估、教学评估指标等,通过整合与优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中。建立思政课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采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培训获奖等各类信息,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价数据库,形成常态的考核跟踪机制,实现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为考核提供基础保障。
3.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同步进行。物质层面主要是薪酬激励,包括奖金、津贴和其他物质奖励[5],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可充分细化,把其他的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工作也纳入到统计范围,适当以工作量的方式折合计算。精神层面主要是对各项荣誉的评先评优、对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满足思政课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荣誉激励,通过规范的制度与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全面发展。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职业本科院校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深化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能够培养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提升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竞争力。